婚姻的尽头,缘份的悲歌

来源: 晴望有雨 2023-10-29 10:10: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697 bytes)

[引言]

《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最近娱乐圈的头条当属汪峰和章子怡的离婚官宣。八年的婚姻,在万众瞩目中走到了尽头。在婚姻家庭领域内,离婚并不是新闻。既有结婚,就必有离婚;聚散离合自有天意,更有人为。汪章两位的婚变之所以引起轰动,当归功于娱乐圈的名人效应。

然而,婚姻的实质与是否名人当无关联。笔者的理解是:婚姻是人类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是人类以文明和理性的方式生存、交流、动情、繁衍、陪伴的基本形式。

[婚姻的本质意义]

关于婚姻,圣经中传道书 4:9-12 –有这么一段话: “二人胜于一人,因为他们劳碌得来的丰厚回报:若其中一人跌倒,一人能扶起一人。 但不幸的是,当他跌倒时独自一人,因为他没有人扶起他。 同样,如果两个人一起躺下,他们会保暖; 但一个人怎么可能温暖呢? 虽然一个人可能被另一个人压倒,但两个人可以抵挡他。 三重绳索不会很快折断。”

上述话语的核心论点是”二人胜于一人”。人的一生难免经历风风雨雨,是孤勇者独自前行,还是相伴者合力扶持,是每个人的选择,也是每个人的机缘。孤勇者固然可敬可佩,然而在风雨中虽蹒跚而行、却彼此搀扶的两个人不更令人感动和羡慕么?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变数和意外往往是常态。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考验不是发生在顺境里,而是在逆流中。我们坚信个人的潜力无限,而个人潜力的激发更多的时候有赖于另一半的一份鼓励,一份安慰,一份柔情。再强大的人,都会有软肋,而婚姻家庭是他们最后的避风港和加油站。

这就是圣经中所说的:“如果两个人一起躺下,他们会保暖; 但一个人怎么可能温暖呢”?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马克思也对婚姻家庭伦理作了大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家庭观认为:家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爱情与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基础。

可见,婚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构筑了家庭的基础,而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细胞,婚姻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婚姻对于社会正常运行的重大作用可见一斑。

从马克思主义婚姻观的角度来理解婚姻的意义,婚姻既是爱情的产物、家庭的基石,也是对于社会的一种良性贡献。社会因为婚姻的稳定而稳定,也因为婚姻的介入而注入活力,更因为婚姻的存续而使社会不断发展。

因此,婚姻不仅仅是爱情发展的水到渠成,也是人们作为社会一份子而立足于社会的刚性需求。

婚姻也是哲学。爱情论的祖师爷、哲学大师柏拉图对于婚姻也有独到见解。“爱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完整,“这是柏拉图的婚恋观。

笔者对于柏拉图这句话的理解是:从绝对的意义上而言,一个单独的人终究是不完整的,他或者她需要另外的一半来填补自身的不完整之处,不论是灵魂的不完整还是肉体的不完整。

婚姻和爱情是一种补偿剂,可以弥补一个人的缺失。人之初,性本纯善,但不一定完美。纯善的初心需要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历练尤其是婚姻家庭的加持,以及和伴侣的互补,方能达到个人的最佳状态。

婚姻和爱情可以解除孤独寂寞之苦。这是另一位哲学大师罗素的婚姻观。

笔者对于罗素这个观点的理解是: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尽管不会缺席于人际的交流,甚至肉体的接触,但繁华喧闹的背后,一定会有一颗无处安放的灵魂,孤独而寂寞。这是一种长久的痛苦,而爱情、婚姻和家庭是唯一能够解救一颗孤独灵魂的良药。即便它们有些时候会很苦口,但也是一剂苦口的良药。

在诸多哲学家中,康德的婚姻契约论较引人注目,但是笔者却认为康德的婚姻契约论有其局限性。康德把婚姻定义为对双方肉体互相占有的一份契约,而其中的致命缺陷就在于他把肉体的拥有、性的交合视作婚姻的全部意义。

诚然,从社会道德的层面上而言,婚姻关系是性关系的先决条件,对性关系的承诺也是婚姻关系中的重要承诺,但不是唯一的承诺。

婚姻中的承诺更多地包含了对于情感的守护、日常的关爱、需要时的扶持、孤独中的陪伴等等关乎一个人生存状态的方方面面。

但是,康德把契约的概念引入婚姻领域,对世人也有所启迪。婚姻何尝不是一种契约?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契约?

[当代的婚姻:契约和价值]

与人类社会的其它要素一样,婚姻制度的形成也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变迁和演进的过程。一般而言,人类的婚姻制度迄今为止经过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群婚乱交。这个阶段里的人际交配百无禁忌,非常混乱,是人类婚姻发展过程中的最低级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血缘婚姻。这个阶段的进步点在于有了父母与子女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交合禁忌,但是无法避免相同血缘之间的婚姻关系。

第三个阶段:族外群婚。这个阶段有了更大的进步点,即同族内的血亲之间有了交合禁忌,从而避免了近亲婚姻的弊端。

第四个阶段:固定配偶。这样阶段的进步点在于避免了上个阶段的群婚滥交,交合对象相对固定,数目减少。

第五个阶段:一夫一妻。这是人类婚姻形式上最为理性、最为文明和最为平等的阶段。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体系延续至今已有相当一段时期,在当代的人类社会里,一夫一妻制作为一种文明的婚姻制度已经被人类所固化,无可非议。但是婚姻制度层面的固化并不意味着婚姻理想层面的恒常,婚姻的理想价值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

那么,当代的婚姻理想是什么?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观察后认为,当代的婚姻理想具有两个基本的坐标:契约和价值。

现代婚姻的本质就是契约,感情只是添加剂。可以先有契约后有感情,也可以先有感情后有契约,更可以只有契约而没有感情;但绝对不能只有感情而没有契约。

契约的核心是什么?是一种双方的预先约定,并把这种约定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婚姻存续的前提条件。契约的双方知晓在婚姻关系中,何为可为且必须作为,何为不可为而必定不能为。

契约的功能在于维持婚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预设平衡性,而一旦这种平衡性被打破,则意味着婚姻关系的终结。

现代婚姻的驱动是价值。笔者认为:恋爱或者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单身,而是为了享受价值。这些价值包括情绪价值,感情价值,生活价值,经济价值等。如果对方不能给予你以上的任何价值,就没有恋爱的必要,更没有结婚的必要。

价值总体上分为两种:不可量化的精神价值和可以量化的物质价值。

精神价值可以理解为情感的需求和依赖,或者是爱情。婚姻在的双方可以互相为对方带来情感的满足,包括性爱的愉悦,以及彼此在相处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舒适感。

而物质价值的意义众所周知,不必赘言。物质价值的可量化性在于社会自有一套价值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其核心诉求就是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层次。

可见,当代的婚姻理想被赋予了更高更具体的社会竞争使命,而不仅限于亲密关系的需求和传宗接代的功能。或者说,价值的实现已经超越了过往亲密关系和繁衍生息在婚姻体系中的首要地位,而变得唯我独尊。

当我们再次回到婚姻的本质,会发现因为现代价值体系的介入,感情和婚姻不再具备因果逻辑关系。我不想在此评判价值的是非对错,而只想推断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代人已把理性的思考和自我的保护融入到对婚姻的选择和取舍之中,这不失为一种进步。

而这种进步的代价就是婚姻终结的频发,还有对于婚姻的迷惘和恐惧。

[婚姻的尽头,缘份的悲歌]

据中国网 2023-04-24 15:52的一篇报道:从2013年开始,中国离婚率持续攀升,刚开始只有130多万对夫妻办理离婚,但过了几年之后,这个数字却直接翻了几番。 2022年,我国的离婚率为43.53%,其中有四个省市更是超过了50%,最高的达到了60%。可以说,我国离婚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

让我们再次回到娱乐圈的头条新闻之一:离婚。在娱乐圈内,女明星的崇高地位、顶级流量和灿烂光环,似乎并不能成为她们各自婚姻的护身符,反之沦为婚姻稳定的绊脚石。

“四旦双冰”的婚姻全军覆没,偶然之中隐藏着必然。与多数民众的婚姻破裂一样,其中并无是非对错,也许只是外部的世界诱惑太多。

顶流女星和普通的女性一样,都会有对情感的需求,和对家庭的渴望,都有一颗寻求安放之处的灵魂。

可她们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走到婚姻的尽头?是婚姻作为一种契约的失效,是双方在婚姻的价值体系中的失衡,是婚姻中事先约定的承诺已经无法兑付,是不愿为失败的婚姻作无谓的牺牲,是缘份的天空阳光不再。

遇见的意义是缘聚,是人生的必然。分开的意义是缘散,也是人生的必然。缘聚缘散皆为缘。

婚姻是什么?婚姻很复杂,复杂到一言难尽。婚姻也很简单,简单到一首小诗便可如梦初醒。

《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

---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

爱不讨??的喜悦,

也不顾??的益处,

乐?别?得到满?,

虽在地上如在天堂。

爱只讨??的喜悦,

全不顾别?的益处,

乐?别?不得满?,

虽有天堂也成地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