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陶钧

选一处可以自由粘贴文字的地方终老
个人资料
正文

也问一句“你骂红卫兵试试”

(2018-10-19 20:39:22) 下一个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篇短文,是讨论为什么陈寅恪先生敢骂日本兵,却不敢骂红卫兵?正好赶上孔记者大闹英国保守党年会的事,两件事放在一起看也有可比较之处。

陈先生到底有没有骂过日本兵?并没有可靠的记载,也许是演绎的一段故事,不过我倒是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有据可查的是当时在香港的日本人确实曾经慕名拜访过陈先生,准备请他出山担任伪职,不过被陈先生拒绝了。我也相信陈先生有这个胆量和骨气骂日本兵,他本人精通日文,据说还是地道的东京腔,所以骂起人来应该语法正确,通俗易懂,毫无语言障碍。在这一点上,孔记者应该努力提高。

陈先生到底有没有骂红卫兵呢?这也不好说,也许当面没骂,背后骂了。或者当面也骂了,不过是用的别国的语言。反正陈先生的家是被红卫兵给抄了个底朝天。

陈先生敢骂日本人,而且还全身而退,是因为他心里有底(我是说刨开陈先生的胆量和骨气)。他知道这几个抄家的鬼子兵不敢把他怎样,更高级的鬼子他都见过,事到危急他随便报几个高级鬼子的大名就能唬住这些小鬼子兵,所以他并不怕。

陈先生没骂红卫兵,可能是年岁大了,火气小了。也可能是红卫兵胸前的领袖徽章让陈先生心生崇敬,想起来自己的胸前也戴着同一位领袖。既然都是听同一位领袖的教导,那就是一家人,那么抄我家也就是抄你家,还有什么可骂人的呢?我猜想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梁实秋先生在小品文《骂人的艺术》里面总结出来的十条宝贵经验还是很有价值的。骂人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必须搞清楚对方的身份,代表的人物,以及背后的靠山。这样才可以权衡要不要骂,怎么骂?孔记者很明显计算过要不要骂,但是有待提高的是怎么骂。

既然提到了骂日本兵,就再说一位民国人物,杨荫榆女士,也就是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里面痛骂的北京国立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女士生前为救助同胞也曾当面怒骂日本兵。可惜她没有陈先生的那种算计和背景,结果被日本兵枪杀了。现在想起来除了敬佩杨校长的勇气和胆量,也不禁想问她为什么不敢骂鲁迅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