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阴谋论

(2020-06-29 19:18:57) 下一个

阴谋论之林林总总

趁着最近没什么大事(见了鬼了,斯里兰卡的事情还不大?),就说说阴谋论吧。

现在城里有一个阴谋论的群组了,最近还是公开的。大家都能看,也确实有很多猛料。不过多以视频为主。视频的问题是你要从头到尾看全,很花时间。不然漏掉一句可能推理结果就千差万别。另外就是视频受时间限制,很多东西是碎片化的,一旦碎片化,就有可能被做手脚来限定思维方向。所以我一般通过视频学技术,还是要通过读书来系统化学习,读文章和其他博客等来研讨具体问题和钻研方向。视频包括电子书,都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催促,很难让我形成体系化的东西。

阴谋论的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信息不透明,媒体有倾向,阴谋论就不会消散。但是,阴谋论和阴谋论不同,就跟MSM和MSM不同是一个道理:有倾向的阴谋论和有倾向的媒体本质上没区别,探索性的阴谋论和据实报道的媒体也类似,正的反的东西都放上,正的反的观点也都放上,单看观众读者自己的判断。

极端的阴谋论,就是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只要提出一个话题,确立了反主流的方向,在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总可以找到一堆视频一系列人物来佐证你的思维方向。可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秉持探索真理的目的。有不少的人,我说他们是Losser可能话太重,但就是那么回事儿,语不惊人死不休,博眼球。比如经常你会看到某个末日博士出来喊两嗓子,等你真的去找其人的著作,失望是大概率事件。又比如,很多人现在follow Q,这个本身没问题。作为一个非主流信息渠道,兼听才明。但是,你到Youtube上搜一下,很多人干自媒体弄段跟Q有关的视频。又有很多人牵强附会的把一些时间巧合放到一起说Q有多神奇。这些也就算了,瞎子算命可听可不听。偏偏视频结尾给你卖些报告和应急食品,你说让人怎么想?说轻的,是阴谋论,说重的,是造谣以及靠造谣发财。

有些人认为我倾向于阴谋论,我不否认。但是,我的阴谋论是有条件的。第一,我不会所有的事情都往阴谋论上想。第二,构成阴谋论的事情是多事件集合,而不是单一事件。第三,利益是构成阴谋论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第四,持阴谋论的前提,是必须对世界运转建立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要不断修正以减小偏差。这个条件是最难的,不经过几年的观察是做不到的。你可以参考别人的模型,但是以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从事的职业,没有谁的模型是100%正确的,60%的正确率就能帮助理解很多事情,剩下的就是不断调整。比如,从简单的东西入手,邻居牵狗突然咬了另一个邻居肯定不是阴谋论,但是如果咬了第二次你就要考虑这两个邻居有啥过节。你看,这个思维过程Common Sense就很重要。这两天的正统医疗和替代疗法之争就更高级一点儿:确实正统医疗中利益巨大,但是那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如果反过来想,假设某个替代疗法的有效率是10%,正统疗法是5%。且不说这5%的差别是否有统计意义。我们能看到的是替代疗法的开发成本仅仅是开发者的教育成本。从这点上看,替代疗法的收益率更高,所以更有宰人赚钱的动机。所以你看问题的角度一定要随时变换,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

所以这篇的结论就是不要为了阴谋论而阴谋论,那样会陷入太深。我曾经follow过一个阴谋论的博客,刚开始是火得不行,3年后那个博客的文章基本就跟慕容复发糖差不多了。遇到事情多想想没坏处,但是要变换角度想,一变换角度你就发现有些事情够不上阴谋论。得出不确定性的结论没关系,重点是不排除可能性。有些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得到验证的,因为信息的不透明性。多问问题是关键。

我下一篇会谈谈世界运转模型,历史性的和现实性的。因为是我个人心得,会比较主观,欢迎批评

阴谋论之睁眼看世界

我上一篇预告说这篇说世界运转模式。说完有些后悔,要是光说我的世界认知呢,简单几句话就完了。然后我再高深地发表言论就会被人认为是装。开个玩笑了,我压根就不高深,而且也没啥可装的。

所谓世界运转模式,也只是个假想模型。每个人都应当有这么一个模型装在心里,不然就真的没醒,只能看着自己碗里那点儿食物自己田里那点儿庄稼,有一天国家把你的地拿走了还挺高兴,说给了补偿给了房,还是城市户口了!日后如何?给的那点儿补偿10年物价涨十倍,坐吃山空。这还算是温柔的吧。

我想说两个重点:一个是信心,一个是学习。这两点都要具备。至于结果,那是你个人的,是这个学习过程中最次要的东西,虽然这个成果是你的最初目的。这个跟某个炒股牛人的论调一样,进出交易是为了赚钱,但是却是最不重要的关注点。我们平时做工作也是这样,用一句成语来说,叫水到渠成。

先说信心。我是绝对工科出身,连理科那些东西都懒得钻研,更别说文科的那些事情了。但是政治这个事情,又很奇怪,又兴趣的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不论你是什么学科背景,你都会有自己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模型,殊途同归吗。就跟做学问是一样的,最高学历大都是大脑永久性损伤(permanent head damage, 简称PHD),就是不管学啥,最后都上升到哲学层面。

再说学习,不同的背景学习入手点不同。学文科的最占优势,历史知识充足,政治经济学也是很有帮助。学理工的可能稍微吃点儿亏,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怎么办呢?没事儿读点儿书,有空去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且,对理工人来说,平时读非专业方面的书还有调剂作用,比文科人读经史集注总要想着挖出点儿啥来说,轻松很多。你看,本来是理工吃亏,怎么反而占便宜了呢。我们学哲学太早,又掺了太多共产主义的私货。不然学哲学是非常享受的。

说了这么多,我的入手点在哪里?我有一个个人优势,是在以色列待过5年。那是旧约的发生地,新约的起源地。于是读圣经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一个无神论者读圣经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在以色列就不同。我把圣经当历史读,再周游以色列的古迹来印证,不就把历史读出来了吗?那旧约新约的 事情都是真实的吗?在我的眼里,除了神迹我存而不论,应当是相当真实的。旧约中记录了犹太人那么多的丑事,犹太人还是奉为圭臬,没有哪个拉比出来驳斥。

天下道藏千万部,为啥单提圣经?

圣经是全世界印刷量最大的书,比毛选要多两个数量级不止。而圣经描述的,是西方当代社会的行为准则基石。所以不读圣经是不可能理解众多行为的。比如,圣经里的十一税,就是现代社会运行的雏形。犹太十二支,单弄出一支做祭祀,就是现代政客精英的雏形。当代社会的明规则潜规则,在圣经里都有对应。比如明确的犹太教规,就是明规则,今天就是白纸黑字的法律;上帝击打的各种行为,就是道德规范,即所谓的文化。所以,不读圣经对理解欧美社会是有缺陷的。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古今中外,都有相通的东西。中国的部分我就少说吧,说多了露怯。老子论语,都有与新约类似的哲学思维,不过比新约要早上400来年。还有一个奇怪的哲学,易经,也是可读的书。人类的思维,是共同的,而这些通性,事实构成了当今世界运行的法则。

当然我这个人读书,读完就忘细节,只存个大概和我学到的道理,所以学不了文。大家也别问我各种典故,没有具体事件勾引我想不出来。

那我认为重要的法则都是些啥呢?

  1. 世界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即便是水和空气在天地循环,在特定的时空里总是有限的。
  2. 人类社会到今天,无时无刻不在抢夺资源,并转化为利益。
  3. 资源是有形或无形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 所有参与人类社会的人(还有不参与的隐士吗?),都会被利益驱使。
  5. 要把任何组织看成利益集团。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宗教机构,公司,学校,等等。
  6. 利益包括眼前的利益(如金钱实物)和潜在利益(如名声)。
  7. 利益是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件的推动力。

上述这些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好吧,我说几个不一样的。

  1. 不要钱的东西是最昂贵的。
  2. 所有能买到的东西,其价值都比你付出的价钱高许多。但是你永远是输血的。
  3. 每一次社会科技大变革(生产力阶跃),都是利益转移。

上述的三点,你能否想到一两个例子?如果能,恭喜你,你的学识比我艰深!如果不能,没关系,我会给你一些例子的。

以上可以称为道。道靠术实现,道是道理,术是方法。

观察分析时政,道很简单,术千变万化,而且与时俱进(这个成语很俗,但很精确)。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知道的一些术。

  1. 投名状。黑道白道,都是社会的管理层。白道消退,自然黑道盛行。你看墨西哥,以及二战前后的美国各社区,基本是黑道管理。别搞错,黑道只有在地界冲突时才见血,平时的管理效率一点儿也不逊于白道。入黑道的重点,是投名状。一旦给了投名状,就没有回头路了。
  2. 利诱。许诺诸多好处,让大家投票选之。(比如,共产主义)
  3. 舆论控制。这里头花样众多,另开一篇讲。
  4. 洗钱手法:当一个物件严重物超所值时,那是为了洗钱。
  5. 多面派。控制许多面的代表人物,不同时期派出不同的人物,但其实都归这个背后之手管。
  6. 洗脑。用政治正确,世界大同来激起人性共鸣,包括使用极端组织。
  7. 愚民。政治娱乐化。
  8. 倒钩。派出倒钩在反对群体里挑事端并栽赃。
  9. 突发事件。一段时间内发生多起突发事件,大量消耗对手的资源。
  10. 最近新学的,利用行政资源(比如司法)打击政敌。

还漏掉啥了吗?没关系,日后补充。

所以,我的世界模型,就是有那么一个利益集团,在一定时候因为资本充足而占有利地位,通过使用各种术,使用被其控制的人物取得行政资源,然后为其牟利。这个利益集团不是固定的团体。这个说法是不是跟我们当年批判资本主义的那一套很像?其实共产党教给我们的知识,甚少谬误。但是,人和群体都一样,说别人容易,正己难。

当前的现实是,全球化的精英们统制了世界30年,消耗了多数国家中产的实力。2016年,美国人民再一次先觉醒,选了民粹总统上台,开启改朝换代的新格局。我下一篇,专门说说全球化的来历。

阴谋论之全球化的来龙去脉

说正题前先介绍两个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国内的是如松,国外的是文昭。这两位比较敢说真话,对时政往往有较深的探讨,并且基础知识扎实,文史知识丰富。我的很多观点来源主要是从如松那里来的。这种博客不多见,他所在的平台不稳定,经常down机。大家要看的话把他所有的文章按时间点来看。他对货币财政的解释非常清楚。文昭的平台也有很多信息,不过主要以说国内为主,而且人在加拿大,美国方面所说不多。另一个方面是他的东西以视频为主。我还是比较爱看文字的东西。不管怎么说,这两位是我目前关注的信息来源。

全球化这个事情,其实真正弄出来到现在,不到30年历史。从历史走向来说,应当是二战之后就该开始。但是因为二战后大家忙着两种制度的对抗,全球化的兴起推延到了七十年代。从那个时代到真正开始推行,又花了20年时间,大概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要么倒台,要么转向(出了古巴和委内瑞拉)。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1973年第一次石油禁运,1979 年第二次石油禁运。两次石油禁运,欧美国家认识到,第一,本国的能源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工业运行;第二,现有的能源来源不稳定。

日本是最先把自身企业迁出本土的国家。事实上,日本的迁出跟能源关系不大,主要是自身资源太匮乏,本土成本太高。而战后日本没有陷入意识形态陷阱,所以做全球化进程反而最早。泰国是最早被海外投资的国家。等到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时候,寻求国际制造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目标了。到了苏联垮台,东欧转向,中国经济改革,全球化终于可以顺利推动了。

产业外迁到中国这样低效的国家其实并没有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但是由于人工成本低,能源结构来源多样,短时间内解决了产品成本问题。这就全球化的核心因素。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全球化是个阳谋,主导的也并非某个看不见的黑手,而是政府和企业共同需求。但是一旦开启全球化,受益群体因为经济上的利得就开始施加政治上的影响力,从而使控制政治的利益集团发生变化。全球化以前,美国是国内的大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这些集团控制政治走向。全球化之后,就是软件,网络,物流,军工,金融等这些集团对政治影响巨大。

我最后解释上一篇的一个论断:所有能买到的东西,其价值都比你付出的价钱高许多。但是你永远是输血的。

我就用原油做例子。2000-2012 年间,美国原油价格从20美元一桶升到了147 美元一桶。这是我们看到的价格。但事实上呢?2000年到现在,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投入是多少?大概6万亿。美国从中东进口原油是多少呢?大概2百万桶一天。那么19年间,美国从中东进口了大概14 Billion桶。6万亿对14 Billion, 每桶的军事附加值是430 刀。我们看到的147刀一桶,看到了这430刀吗?从哪里来?当然是税款。我上述的那句话是否解释得通了呢?事实上,全球化的经济保障,都是靠战舰的保障。军事为经济保驾护航。这就是我我们为美国的军力付出高昂的税收代价,才能购买今天价格低廉的商品。而我们的欧洲盟友们,是靠着美国人的税款来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

所以,美国的战略收缩是必然的,逆全球化是必然的,任何战争都是当选总统们要避免的。这一切,都因为美国的能源来源得到保障。我下一篇就专门谈能源问题和新能源的陷阱。

阴谋论之能源新能源之争

如果说全球化不是阴谋,那么早期的新能源开发也没有什么阴谋。但是,到了全球化的后期,当一个行业做大之后,就从单纯经济走向了政治。政治就是利益的妥协。参与政治就是要让利益更多的倾斜利己,这种趋势不需要太多掩饰。

能源产业是我见到阴谋最多的行业,主要是我在新能源产业里干过多年。

全球传统的能源版图,在过去十年里演变了很多,如果还是以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结论来看世界能源,那么就会搞不清楚现在的政治走向。如松在其多篇博客文中有详细的数据说明,我这里概括说一下结论。

石油开采的成本,是沙特最低。主要是因为油层浅,油层厚而集中。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全是OPEC成员国)原油属于国家资源。这些国家产业结构单一,所以国家财政对原油的依赖很大。而这些国家的管理效率不高,所以这些国家的石油价格,大多是由财政定价而非成本定价。这其中,又以俄罗斯的财政成本最高。委内瑞拉和伊朗的财政成本难以计算,是由于其社会已近畸形,其产能已经被严重破坏。如果恢复成正常国家,其短期的财政成本将远高于现在的石油市价。

其二,当年原油到$147/桶时,原油主产国基本调高了本国国民的生活质量预期(发福利),从而导致后续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这进一步推高财政成本。

第三,这个是Trump上台的技术经济基础。当原油走高时,美国的页岩技术突飞猛进。横向钻探和fracking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2年左右已经能达到$60/桶的成本,到现在应当在$40/桶甚至更低,并形成规模。美国在13年左右已经成为能源净出产国,18年成为净出口国。这说明美国已经完全成为能源独立的国家。特别是天然气,美国的天然气库存太多,有些用不完的意味。

第四,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已经不到美国用量的10%。主要原因是向沙特等国的原油,已经仅够本国和该区域使用了。而中东的 原油出口也不足以供应象中国这样的能源大户。我13年跟沙特某客户做新能源的议向,当年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印象中沙特水比油贵。但是打完交到做了功课就明白,中东将要重新进入沙漠时代。

以上是现阶段的能源版图。委内瑞拉的油是不少,但是就算现政权颠覆,要恢复产能不少于10年。而且也就能供应美国10%左右的能源需求,关键还是靠自身。

新能源这一块,有这么几个大类:生物能源,包括玉米酒精和大豆柴油,以及发酵甲烷和生物物质发电;光电板;风能;水能;热储存;以上都有若干产能。尚在开发的有核聚变以及微藻油。

我为什么说新能源里头阴谋多呢?玉米酒精有40多年的历史了吧?烧酒精会造成地面臭氧的污染,而环保主义者对此视而不见。为啥?这个产业形成了巨大产能。10%的燃油消耗量,一年300亿加仑,60 Billion的产业,是不是会参与政治?所以转基因的玉米会持续很长时间。现在是转基因的大豆。要参与到20% 的柴油供应链上,6亿加仑,2.4 billion的产业,尚不足以独立为一个政治单位,但是怎么也算在生物能源里。

光电板,全电车,就不说了吧,现在弄得广泛,将来垃圾如何处置?长久下去地下水没法用了。没有政府税收补贴,这笔帐都没法算。

水能,已经被证实对生态是重大破坏。美国已经不做了(谢天谢地)。

热储存,DOE还在投入,但是,热有品位问题。低温的热储存,除了供应热水,还能干啥?

微藻油就不多说了,骗子窝。

核聚变,是我看好的无尽能源的方向,但是似乎理论上还没有突破,更不用说技术开发了。

总之,如果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理计算一下,这些新能源,基本上是碳正排放,远远不是什么清洁能源。只不过由于全球化的需求(必须保证美国的能源不够用且逐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之前的政府不断加大所谓新能源的比例。这又是社会控制的一个手法。

比如新能源动力的车(纯电车),号称Zero,真的吗?生产这些车的零件没排放?充的电没排放?

还有一个搞笑的东西,DOE的新能源项目要求大家做LCA,就是碳足迹的计算。大家都用很高的废物利用率(80%左右)来计算。这样初加工的巨额能源消耗就被砍掉了80%。事实上呢? 有谁能知道美国废品回收率是多少?我把答案放到最后说。

所以页岩技术的开发,打破了新能源的神话,让美国重塑制造业有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只是传统能源,那也没太多可说的。问题是,页岩气可是实实在在的清洁能源,而美国处在用不完的境地。 为什么? 见下数据。不同的燃料,每产生1 MMBTU 的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磅):

Coal (anthracite) 228.6

Coal (bituminous) 205.7

Coal (lignite) 215.4

Coal (subbituminous) 214.3

Diesel fuel and heating oil 161.3

Gasoline (without ethanol) 157.2

Propane 139.0

Natural gas 117.0

可以看到,天然气的碳排放仅是煤的一半。而生物物质发电,碳排放可比煤还要高。

2018年,美国发电35%以上是天然气,煤发电已经降到27%, 核电20%持平。风能水利能14%持平。其它新能源不足3%。可预计的未来十年,天然气会占有更大的比重。

这个阴谋论系列,我下一篇主要讨论社会控制的术,特别是舆论控制,也是最后一篇。希望这个系列能帮助大家开阔一下思路。

 

文中问题的答案:到2018止,美国的废品回收率,不足4%。

 

阴谋论之控制之术(全系列完)

我在睁眼看世界里头提到了一些术,今天就从阴谋的角度来解释一些常见的东西。阴谋可以是政府层面的,也可以是利益集团层面的。往往是民主政府层面的少,利益集团的多。因为民主政府是公开运作,人多嘴杂,不容易保密,要做多半是情报机构和军方才能做。

投名状就不多解释了,大家知道娈童是现在说得多现象。特别是主教们发生这类事情。这些主教们一辈子献给了上帝,所以裤裆里出事情是很自然的。如果有那么一个身处高位的主教喜欢,那大概会有人上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的圈子。如果这个主教上升到非常高的位置,那么这个圈子就扩大了,逐步就形成了潜规则。主教们如果不玩这个,就会被踢出去。所以你看教皇对这类事情从来都是痛心疾首,但没什么实质性的惩戒措施。东窗事发也就是换个地方。在宗教里是这样,在政府运作上也有可能是这样。各种长官,法官,执法机构,演艺圈等等,形成一个生态圈。在中国内,早年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投名状,大家都参与斗,不粘锅是不可能出头的。现在不参与腐败是不可能被提拔的。当然,还得站队正确。这些都是投名状,是对内部的控制。

遏制和驾驭。这个一般在国家层面或大的利益集团针对一系列小的集团。一般来说黑帮火拼的现象已经很少了,大家和气生财是共识。但是总会有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就要驾驭。比如说,中共高官的子女都入质美国,是对现在领导人的驾驭;美国培养中国的留学生,数年后送回中国,这些人上位后做出的政治决策往往对美国有利。这就是长远的驾驭。当然不是总有效,那就得结合各种遏制的手段。经济制裁军事制裁是一类,贸易战又是一种,对官员制裁也是,总之要遏制,遏制到对方就范后再驾驭。你看大国之间不会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而驾驭和遏制比较常见。

洗钱。前几天说沙特土豪太子花了好几个亿买了一幅赝品?其实这种物超所值的交易,多半是在洗钱和转移财产。那些天价艺术品,又不能吃又不能用,伺候起来非常麻烦,使用价值为负,凭什么值那么多钱?一旦有洗钱,就一定存在非法交易和非法活动。所以Follow the money是一个非常精辟的思路。

倒钩。现在知道64事件中孔庆东就是个倒钩。14年香港占中运动,事态数次平息又激化,就是这些倒钩们起作用:一定要把事态搞大。其实是打开始邓小平就下决心要开枪杀一批(83严打时杀了一批政敌,89年又动杀心,此公心肠狠辣),让李鹏在上,倒钩在下,把事态一遍一遍挑大。墨西哥的大篷车里,是否也会有倒钩?不然弄那么多人走个几千里,还一茬接一茬?

其他的一些手法很容易理解。我就说一下政府层面的舆论控制。这个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上的。当然,政治层面利用保密级别,过去几年大家看到很多。其实我做军方项目的时候也是这样,结果细节大众们永远看不到,目的不是要保护成果,而是不向纳税人显示项目管理者是多么的愚蠢。政府的技术开发项目,成功率是多少?比startup的成功率还低。如果这些事实公开的话,那些PM们没法混了。政治上大概如此,那经济层面呢?

一个是评级机构。4大还是5大评级机构,决定了所有国家和商业机构贷款(国债)的利率。所以你看在08时期美国的评级被调低过。因为08不听话,所以操纵集团用评级来打压他。

二是数据发布。每月,每季度的各种经济数据,都会被做手脚,由此操纵市场。如果国家要发债,那当月的经济数据就会比较差,这样把钱往债市上赶。如果面临大选,那几个月几个季度的数据就会做成上坡的形状。

三是数据导向。我们经常看到这些说法:前值,预期,修正。什么意思呢?当月数据,如果需要显示正面影响,而数据本身不好,怎么办?如果前值(上一次的数据)差,那就跟前值比,有提高。如果前值好,那就炮制个很差的预期,反正预期对市场几乎没影响。而发布数据时,一看数据比预期强,那还是提高。说白了,烂苹果比烂柿子要好。这种手法不能每次都用,那就第三招,假设我数据没有收集全。选择性发布一个好数据。那么对市场是正面影响。比如,我们认为每月净增长20万就业职位是好数据,但这个月23万人口新就业,7万lay off。我就假设没看见5万的lay off,反正我统计的截至日期不公开。那么我报出21万就业增长。一般来说,下一个季度会比这个真实的烂数据要好,那么在发布下一次的数据时,我弄个修正,修正到真值,这个修正于是成了下一次的前值。而修正的时候,反正是过去式了,对市场没影响。第四个方法,修改统计项目和方法。这个中国常用,美国大概每10年左右一变,相对稳定一些。

政府也可以可控引爆一些危机,比如喊狼来了。第一次喊会造成恐慌,第二次就会造成较小的冲击。多喊几次就风平浪静了,狼真的来的时候大家已经麻木了。当然前提是政府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平息波浪。

观察社会现象,当事务超出正常范围的是时候,就该多思考,思考背后的利益走向,不要怕得出不同的结论,最不可取的是看热闹一般看完了就算了。

利益是阴谋论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不是所有的利益都需要阴谋来获得。只有在势均力敌的时候,才会有用阴谋的必要和可能。我想了很长时间,没有想出阴谋的充分条件。所以不能通过某个事情发生就说有阴谋。更多的是通过分析一系列事件,才能感觉是否有阴谋的存在。这些都是过去式,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控制和阻止的。当然,也有人通过炮制阴谋论来骗财,这样的视频也是满天飞,也有很多人热衷于追这种肥皂剧。君子趋利避害,首要条件是能识别害。而阴谋是最隐蔽的害。我们能做的,是用Common sensor武装大脑,看清阴谋,用手上的选票来遏制阴谋。因为一旦有阴谋,其所图非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awang36 回复 悄悄话 想听听您对虚拟数字货币的高见。
一天到晚想吃鱼 回复 悄悄话 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醍醐灌顶,好文章,真是大开眼界,很多不明白的事好像突然看懂了
40 回复 悄悄话 这么好的文评论寥寥,还是曲高和寡,干货太多,一时半会儿不好消化。我就问一个问题,特斯拉的免费能源,怎么讲?
菜丝 回复 悄悄话 受益匪浅!
Freda2012 回复 悄悄话 感谢博主分享。涨知识辣!
江南一素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受益非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