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新处女坟随想(俄罗斯采风之四)

(2006-05-03 10:44:12) 下一个

新处女坟随想


        旅游家说,到了莫斯科如果不去新处女坟,如同到了北京不去十三陵一样令人遗憾。

        新处女坟,顾名思义是一片墓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莫斯科河畔,掩映在一片浓郁的绿荫丛中,与基辅火车站隔河相对,与列宁山遥遥相望。十月革命前,这里是沙皇俄国达官显贵、名门望族、社会名流的福地。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政坛显要、将军元帅、英雄烈士以及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便长眠在这里。据墓地的管理人员说,新处女坟已经饱和,其面积已无法拓展,为此现在只有部级以上的人才能葬在这里。显然,能在这里取得一穴之地,不仅是逝者生前地位的标志,而且是其身后的哀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新处女坟不对外开放,直到八十年代初,莫斯科市政府把它辟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才揭去了蒙在其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让人一睹其风采。

        我第一次参观新处女坟是在1986年的金秋。

        步入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的公墓。墓穴由黑色、灰色或褐色的花岗岩砌成,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令人叹服的是每座墓碑造型各异、构思精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

        果戈里的墓碑是他的半身雕像,充满睿智的目光直视前方,表明这位杰出的俄国文学家对他所处时代的冷峻思考,使人想起他的传世名著《死魂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形同一面飘扬的战旗,正面是他的半身浮雕,基座上镌刻着一顶红军军帽和一把战刀,象征着他的战斗历程和钢铁意志。

        卓娅的墓碑是她的全身雕像,头颅高昂,目光如炬,展示着这位伟大卫国战争女英雄英勇就义时的壮烈。

        乌兰诺娃的墓碑是她塑造的白天鹅的全身雕像,这位终身未嫁、献身于芭蕾舞事业的杰出艺术家,以其魅力四射的天鹅形象永远屹立在世界芭蕾舞艺术之林。

        安东诺夫的墓碑是作为航空标志的鹰翼,正面是他的面部浮雕,旁边是三颗五角星,表明他是三次苏联英雄勋章获得者,杰出的航空设计师。

        与安东诺夫相对的是王明的墓碑,碑顶是王明的半身雕像,在这位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王明。

        在所有的墓碑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赫鲁晓夫。这位继斯大林之后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曾以跳踢踏舞取悦斯大林,曾在联合国讲坛上以皮鞋击桌,曾向美国总统大谈“厨房革命”、鼓吹“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的传奇人物,逝后之所以未能进入列宁墓后与斯大林等元老级人物并排葬在一起,是因为他临终时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金领取者。但是他生前曾经拥有的显赫地位,使他在新处女坟取得一穴之地。饶有兴味的是,墓碑的设计师是被赫鲁晓夫生前不只一次严厉批判过的一个著名雕塑艺术家。这位艺术家不计前嫌,亲自为他设计了这个墓碑。黑白两色组成的墓碑,表明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从那以后,不管是临时去出差,还是在莫斯科常驻,我总要去参观一下新处女坟。特别是在“巴斯哈节”前夕去参观,总能遇到许多名人名家的后裔和家族亲属,他们用清水擦净墓碑,种上鲜花,寄去绵绵不绝的思念。在他们休息的间隙,还可以和他们作简短的交谈。

        在客居莫斯科的那些年,我年年去参观。我看到在墓地里又增添了:

        乌兰诺娃的墓;

        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的墓;

        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名人的墓。

        我漫步在曲曲弯弯的小径,穿梭于密密麻麻的碑林。

        我寻觅着历史的旧踪,倾听着历史的回声。

        在墓前的鲜花和绿草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延续。

        每当我步出大门,身后的墓碑总会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

        墓碑,是生者对逝者的纪念;

        墓碑,是逝者留给生者的惊叹号。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自觉还很不够,我将继续努力。
P4503A4 回复 悄悄话 平实流畅的文笔,丰实的内容,一篇篇娓娓道出,读来像是在绿草如茵的园中漫步,大自然声音背景里,听着对一片片奇花异草的讲解,不竟心神俱醉、心清神爽!又像是和一位智者穿梭于历史长廊中、俯瞰人间,看尽人间事、道尽胸中意!受教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