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酒的魅力和功效(俄罗斯采风之十四)

(2006-05-09 12:54:43) 下一个

酒 的 魅 力 和 功 效


        和俄罗斯人交往,你不会喝酒还行,招待吃饭没有酒可绝对不行。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一瓶酒.只要两三个男人凑在一起,其中一个用中指一弹腮帮子,众人会意,便去喝酒.为什么一弹腮帮子就表示喝酒?这有一个典故.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沙皇时代,沙皇颁发了命令,禁止军人喝酒.拿破伦攻打莫斯科时,库图佐夫将军率领俄罗斯军队在布鲁丁诺一役,大获全胜.拿破伦从此一蹶不振,走向穷途末路.沙皇大喜,特许库图佐夫的军队可以喝酒,而且可以到任何酒店免费喝酒.为了防止有人冒充,库图佐夫军队的士兵在腮帮子下面盖有印记.一进酒店,指指腮下的印记,就可以坐下喝酒.久而久之,演变成弹腮帮子就表示喝酒.

        俄罗斯地处寒带,气候寒冷,而喝酒能御寒,由此俄罗斯人养成了喝酒的习惯,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而且爱喝烈性酒.但是俄罗斯的酒和中国的酒不同,是用粮食酒精和水勾兑而成.中国的酒喝多了上头,俄罗斯的酒喝多了走脚.喝醉了就瘫软在地,走不动路.据报道,每年俄罗斯因酒醉冻死在雪地的就有几千人.有鉴于此,戈尔巴乔夫主政克里姆林宫时颁发了禁酒令,但不能奏效.老百姓我行我素,照喝不误.当然,人也照死不误.我记得最清楚的例子是,贝加尔航空公司的航班飞到圣彼得堡过夜,机长喝酒,酒醉后倒在水沟旁,被大雪掩盖.等到发现,人已死亡.

        我是个瘾君子,但是滴酒不沾,为此俄罗斯朋友开玩笑说我只能算半个男人(能抽能喝是一个男人)。在俄罗斯闯荡二十多年,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知道萨沙(我的俄罗斯名子)不喝酒。不过我曾破过一回例,有一次是签订合同,双方在具体条款上争执不休。吃饭时,俄罗斯朋友知道我不喝酒,于是倒了满满一玻璃杯伏特加开玩笑说:萨沙,你要是把这杯酒喝了,就按你的条件签字。我说真的?真的!我拿起酒就喝了下去。毛子哥说话算数,合同真的签了,可是这三两伏特加让我昏睡了整整一天。

        前苏联刚刚解体时的两年,市场疲乏,商品紧缺,酒成了稀罕之物。到俄罗斯出差,北京的红星牌二锅头成了最好的礼品。我在俄罗斯结交了许多朋友,就是二锅头做的媒介,而我的滴酒不沾也成了最大的优点:我不喝他们可以多喝一口。

        刚到莫斯科常驻时,只要国内的朋友来,我就让他们给我捎一两瓶酒,朋友们来自全国各地,我柜子里的酒也就五花八门。毫不夸张地说,全国各地的名酒都有。俄罗斯朋友知道我不喝酒,但是有酒,便奔我来。俄罗斯人豪爽、忠交,一瓶酒下去,便帮我不少忙。酒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成了最有效的公关手段。

        这次,重返俄罗斯的我没有带酒来,这是因为现在俄罗斯有的是酒,而且有世界各国的名酒:马爹利、人头马、轩尼思、路易、拿破仑、茅台、五粮液等等,应有尽有。不过俄罗斯人还是爱喝品质上乘的斯米尔诺夫,俄罗斯伏特加和柠檬伏特加。

        到了莫斯科,修整了两天,我便打了一圈电话,俄罗斯朋友一听我来了,便提出来聚一聚 、叙叙旧。

        在幽幽的烛光下,我和昔日的朋友们相聚一堂,斯米尔诺夫的纯香在席间飘逸,积存了三年的情感在频频举杯中得到了释放,我的耳边又一次响起了熟悉而又亲切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时至午夜,尽欢而散。

        朋友们逐一和我握手、拥抱告别。

        在这个时候,任何话语都是多余的,我从朋友们的眼睛里看出,我们彼此都很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巩固和发展我们的友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