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沦为狗崽 (回首往事13)

(2007-01-29 08:33:02) 下一个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父亲受到冲击,全家受到株连。从事党务工作的母亲靠边站,在被警告与走资派丈夫划清界线的同时,检举揭发他的反革命罪行,如果隐瞒不报,一经查证罪加一等。时在中学小学读书的弟弟妹妹被取消了红卫兵、红小兵的资格。我也不能幸免,父亲单位一纸通报寄到我系里,我一下子跌入了低谷,昔日“根红苗壮”的“红五类”,成了众人不齿的“狗崽子”。

        昔日朝夕相处的同学看到我,突然变得形同陌路,谁也不愿和我说话,即使原来要好的朋友也离我远远的。造反派从我面前走过时,高唱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要是革命赶快站过来,要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滚滚滚,滚他妈的蛋!要是反革命就砸他稀巴烂!砸砸砸,砸他稀巴烂!”

        走笔于此,我不得不要说一下在那个时代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家庭成分或者叫家庭出身。在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岁月,家庭出身是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尺,是决定一个人前途命运的界碑。一个人如果出身在地富反坏右或者资产阶级家庭,无论怎样要求进步,无论表现怎么好,都没有什么前途。而稍稍有一点小毛病,则立即和阶级斗争联系挂钩。那时候的政策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话是这么说,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还是唯成分论。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别的都可以选择,唯独家庭出身无法选择。由此一生下来,每个人都被打上阶级的烙印。从建国以后到文革结束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家庭出身是压在人们心上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整整压抑了两代乃至三代人,不知道压抑了多少优秀的人才,不知道给多少家庭带来了悲剧。我敢说,如果没有这座大山,那么中国将出现多少个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梁思成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中国早就问鼎诺贝尔奖!

        也许朋友们会说,你的家庭出身不是很好吗?不错,我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但是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当我的父亲成为走资派后,矛盾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革命的对象。那时流传着一句经典的话:文化大革命就是革那些革过命的人的命。父亲成了走资派,我当然被打上了走资派子女的烙印。我被警告:必须端正态度,划清界线,触及灵魂,自我革命。

        我被入了另册,我不能参加红卫兵组织,更不能参加红卫组织的所有“革命”活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抄写大字报,刷浆糊,贴大字报。我像一只孤雁,不知道往哪儿飞?我更像一个幽灵,游荡在大字报专栏前面。入秋了,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寒,我的心里也结满了一层霜。秋风秋雨愁煞人啊。

         秋风秋雨中的上海,依然是烈焰熊熊,造反派处在空前的狂热之中,革命的洪流一浪高过一浪,终于爆发了“一月革命风暴”,造反派开始了全面夺权,党政机关、工厂企业、文艺团体、报社电台、大中小学,乃至街道居民委员会,统统被夺了权。造反派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权力的宝座,并开始激烈的权力分配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云林 回复 悄悄话 家庭出身是压在人们心上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整整压抑了两代乃至三代人,不知道压抑了多少优秀的人才,不知道给多少家庭带来了悲剧。
----------
这一篇看了就更让人心里不舒服了。我们家是因为爷爷成分不好惨死狱中,爸爸一辈子一直没能在人前直过腰。爸爸也很少跟我提这些。我讲话有的时候不注意,爸爸总是告诫我,有过一次文化大革命。我觉得很可笑。看了你的文章,真的,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啊。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阿堵兄,你这一提,我记起来了,谭力夫,知道这人。谢谢你。
神在阿堵中 回复 悄悄话 写对联那人叫谭力夫,前几年当故宫博物院院长呢。还记得起他吗?阁老兄!
喜欢你的好文。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向枫叶JJ致敬!!! 顺便谢谢你为我画的花!

还是山区小地方的人淳朴。父亲挂牌游街那几年,我的同学们都很好,没受欺负什么的。我的好友焱的父亲是县委书记,被斗得更厉害,可是我们‘五英’的友谊一点也没受影响(就我们两家父母挨斗)。

至今记得很清楚:有时游街完毕,这些‘牛鬼蛇神’还被带到集市的露天舞台,被迫摆出各种屈辱的造型。焱的父亲总是在舞台中心,被俩‘革命小将’揪着头发向后仰(俗称‘坐飞机’),然后一边一个‘反革命分子’抱住他的大腿~~~然后一人嗓门洪亮地带领台下无知的群众高喊‘打倒XX反革命XXX’,挨个儿打倒一遍才算完~~~

唉,真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哟~~~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枫叶,你好!
老子革命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横批--形而上学
老子革命儿继承
老子反动儿背叛 横批--理应如此
这两幅对联可是流传全国,帮了我们这批“狗崽”的忙。
记得后来周总理还专门强调,不要搞血统论,出身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
所以后来我们被称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原来这两幅对联出自你们之手,致敬!!!
晚秋枫叶红 回复 悄悄话 和阁老是同时代的人。所以,阁老的《回首往事》,引起我非常强烈的共鸣。
上面阁老讲述的事件所发生的时间,(我还是高中生)在北京的中学里,一副“血统论”的对联:
老子革命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横批--造反有理
一时成了衡量人是革命的,不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标准和划分你是革命派还是反革命派的分水岭。
我和我的同班同学,好朋友DQ,对对联持反对意见,认为这副对联内容违背了党的不唯成分论和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和理论。我俩借串联的机会,离开学校,走访了人民日报社。接待员只避重就轻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强调要肯定革命小将的革命热情。。。。。。
当时思想活跃的我们,没有考虑太多后果,改写了这副对联:
老子革命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横批--形而上学
还又写了一副: 老子革命儿继承
老子反动儿背叛 横批--理应如此
我们把它们贴在了北京外语学院的西校门门口。(我的同学的家住外院,我的家住清华。)。很快,被学校里红卫兵组织知道了。
我们的厄运接踵而来。。。。。。
那时,我们的家长更是历尽了磨难。。。。。。
往事不堪回首啊!!!
是阁老把我带回了那段日子,尽管回忆有些痛苦,但是,我们毕竟曾经经历过!
成长湖里的鱼 回复 悄悄话 回顾快乐的往事让人更加开心,回顾痛苦的过去让人更加痛苦。

理性地回顾反思过去,对阁老来说像再次经历痛苦。但对于我这个未曾了解而又希望知道的人,却将是大大受益的。

支持!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