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再谈易经和东西方文明

(2006-05-13 14:08:58) 下一个
我前面谈到易经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解释和指导意义的时候,作了一些引申,
因此牵涉到另外一个话题, 那就是东西方文明的话题, 这里就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先简单说说西方文明.
简单到忽视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忽视国富论忽视契约论,忽视民主科学宗教.
只谈谈达尔文.

达尔文游历世界, 学习了成千上万种物种的起源变化以后, 提出了物种进化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西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当时西方的社交场合, 进化论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达尔文被封为勋爵也可见他的成功.

这种思想就不可避免渗透到其他各个领域.

这里再简单举个例子:马克思.

马克思在考察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后, 也提出一个结论:就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其中的最主要标志就是人克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向前发展的.
应该说,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种理论是言之有理的.
但是同时, 他认为社会关系也是进化的. 这种进化,体现在社会不同阶级的剥削程度上.


这种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却不一致.(也是东西方文明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有一种声音缠绕了中国两千多年.
那就是:回到过去,回到远古,回到那最原始.

如果你要追溯,那你可以追到老子孔子甚至更前面的易经.
(在中国这种思想里,我们不得不追到易经和诗书)

但是其实易经本身并没有一定要我们返古. 据我所知, 孔子是第一个解释易经并且能够流传下来的.

即使是孔子, 他也并非一定要我们返古. 孔子只是不喜欢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的混乱状态.
他推崇周朝制度,本身就说明并非非得回到远古,因为周朝在黄帝夏商之后.
他解释易经,除了保留易经本来的叙述以外, 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他的处世哲学.

这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易经说, 乾卦, 九一, 濽龙在渊,利见大人.九二,见龙在田, 君子当
终日虔虔...孔子就会加进一些自己的看法,说明怎么个虔虔法,才是真正君子的所为.

乾卦从濽龙在渊到亢龙有悔群龙无首, 它告诉我们的似乎确实是一条人生道路.
在这点上他是有指导意义的, 关键也在于你怎么理解.

孔子确实不讲物质文明. 但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物质文明是不可忽视的, 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人的精神文明. 所以我觉得这并非是哪个更高明的问题, 而是该不该谈的问题, 怎么谈的问题.

在孔子之后的墨子是谈利的, 但是他讲的是公利. 在墨子的字典里, 义就是公利,是天理.摩顶悬踵,利天下而为之. 这是墨子的义. (应该说中国侠义思想其实是来之于墨子. 爱民思想也是来自于墨子,早期的共产党员,其实是继承了墨子的思想行为的).墨子在思想上推崇大禹.但是这种思想上是否有返古的动机,我没有找到更直接的证据.

我们还不得不提老子. 老子是讲自然的. 老子不但仅引入自然和道的概念,并且引入了追求道的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有,观物之徼,无,观物之始". 老子批评孔子, 从处世哲学上就是更
出世, 从世界观就是老子把道和自然放到了人的前面;从方法上就是要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
追求大道,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比较主义. 老子从他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得出的结论就是无为. 他也反对利, 他甚至认为利是人道德败坏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我认为司马迁关于老子公的记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老子是在孔子之前. 因为孔子后期的思想, 确实有很多跟老子思想走到了一起, 这跟年轻时代孔子积极入世的哲学是不一致的.但是从思想影响来看, 老子思想(道德经)的影响确实是比孔子的礼教的影响晚, 甚至比墨子思想也晚(这点也可以解释,因为老子基本是隐者, 它的著作可能确实是可能受孔子礼教的触发也未为不可能)

真正提出泛古思想的其实是黄老思想. 这些人在孔墨老之后, 觉得周朝和夏朝还不够远古, 终于把黄帝抬了出来. 黄老学派为了使得他们的泛古思想显得更合理, 凭空捏造了黄帝很多的事迹,终于把黄帝弄成了一个只能在传说中生存的神.


所以说在这次争谁的思想更符合天理和道的较量中,返古思想本来只是一个副产品. 孔墨老在争论人生观的同时, 实际上都还是面对现实的, 不同的就是在现实面前人应该怎样把握自己,适应社会. 但是在后来, 返古思想却成为了这场争论的胜利者,因为老子和孔子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追随者,孟子和庄子, 他们都强调返古.

不过方法不同. 孟子提倡"法先王", 尊古崇师. 庄子强调无为, 追求精神的自我满足.

这些思想发展到近代,墨子的思想只在下层的劳动人民中流传, 老庄成为失意者的避风港.成为主流的, 是孟子的思想.其中曾经一时之盛的法家思想特别是荀子的法后王和性恶论, 并没有追随者.

然而孟子的很多思想, 其实是借墨老的, 不过是换了一个面目而已.荀子的思想更是和后来中国儒法结合的治国处世方法暗和. 不过是后来的道学家非得讲正统, 把荀墨老孙故意忽视而以, 以至于他们的生平事迹现在已经很难考察了. 惟有孔孟, 说过的话, 做过的事, 被研究的仔仔细细, 必要的时候, 还得把别人的东西转借过来. (这种方法其实起源于黄老学派, 集大成于孟子. 我这里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的学术腐败,黄老学派和孟子是难逃其咎的,就象秦始皇难逃暴君恶名一样).

说完思想上的返古,再讲返古思想的社会和生物根源. 人其实多多少少有点返古的, 这也是一种自我的肯定. 小时候, 我们无忧无虑, 要得到的物质资源,基本上都被满足了(程度有不同,但不能得到的,肯定是没有长大的可能,也没有返古的可能了). 在后来我们自己争取这种
满足的时候,多多少少会碰到一些问题, 于是觉得自己"堕落"了, 不再纯洁;或者自己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守住了"自我".

社会上的根源更加明显, 中国道家思想盛行的时代,都是乱世;那些推崇老庄的或者离经叛道的另类, 大多数是因为不得宠于当权者, 所以我这里只点到为止.

那么关于文明, 东西方到底谁更高明?

这不是易经和达尔文能够帮你解决的, 也不是老孔和现在科学能够帮你判断的.

我还是那句话,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物质文明, 不管你喜欢气车还是喜欢步行, 你不能忽视
物质文明和汽车, 你甚至不能忽视那些喜欢物质文明和汽车的人.

因为这里牵涉到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于你的喜好,甚至并非来自于任何一个人的喜好.这也是我之所以要强调中国古代忽视了不该忽视的东西的原因和动机.

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所谓高明, 你我说了不算, 思想上的比较有时是用生存事实来解释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