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文坛志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007-03-19 14:51:24) 下一个

     这应该是一篇命题作文。

     海外原创办这个活动,我倒是来来回回看了很多次,总觉得心里痒痒却难以下手。

     一来么,大家都写得那么好,基本上该说的话都给说去了; 二来么,我读得书太杂,我所喜欢的说不定还是别人眼中的毒草。后来想想,觉得这个《文坛志异》倒还值得说一说,不知道是不是太冷僻,那我刚好多介绍一点。

     《文坛志异》应该是一本文学批评的书。当年我哥买了回来藏在了枕头底下,被我一不小心翻出来了,就偷偷把它看完了。  这本书是有很多故事构成,下面就我的印象分别说说吧。

      第一个故事是讲文学批评的故事。
      说一个青年作家想成名,加大他作品的影响力, 但是多年耕耘,收获不大。有一个比较了解事故人情的就指点他去见某一位批评家。这位青年作家思之再三,决定听从这个劝告。于是他咬咬牙,用他微薄的薪水买了一些看来不错的礼物,战战兢兢偷偷摸摸去了这个文学批评家的家。还好这个批评家接受了他的礼物,并且答应他帮忙,使得这个敏感脆弱的青年作家没有太难堪,这道门槛终于跨过去了。

       出乎这个青年作家的意料的是,他不久就看到了这位批评家对他文章大加批评的文章,骂得他脸都绿了。 心理也难免骂娘,觉得这位批评家不是东西。 

     不过更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他被这个批评家骂过以后,倒是迅速走红, 一下子成了著名人物。后来他再次碰到这位批评家,才知道其中迷津,两个人遂成为知己。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小说的。
       说一个女作家写了一篇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技巧,其中还有一点男女私情。她的亲朋好友读了这本书以后,开始对她表示了异乎寻常的关心,特别让她发狂的是,她那头发都白了的母亲,居然也大老远地跑去看她,以为她真出了什么事。一时之间,她不知道如何才好,最后犹如躲避瘟疫般地躲了一阵,才总算平静下来。

     第三个故事关于创作题材。
     说一个作家住进了疗养院,在里面碰到了很多躲“政治病”的大小官僚和作家。有时为了一个好的床位争得面红耳赤,似乎比政治问题更为严重;但有时也互相串门,增加相互间的友谊。因为这么一串门,他认识到了几个著名的作家。其中有一个老作家,给他说写作的几个基本要点,其中第一就是政治风气。后来他又认识了一个非常高产的作家,有幸认识到了他创作的办法。只见他的房间, 立着一个半人高的雕塑,这个雕塑被打扮得稀奇古怪,其中还贴着很多标签,譬如乳房着贴着“刺激,欲望,征服”之类的话,脖子上贴着“性感,死亡”之类的话, 手持大矛,贴着“战斗,坚决”这样的话。然后又在肚脐眼那里贴着“隐私,朦胧”这类的话。上面提到的那位老作家就促狭地说,应该把标签贴到“肚脐眼”下面。
那位高产的青年作家听了以后说,这目前还是禁区,不过这个禁区不解放,我们的文学是没有出路了。

        第四个故事讲的是红学研究。
       说一个人接到通知,参加了某个叫做“牛角”星球的红学研究会。 他来到这个星球, 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研究员正在郑重其事地研读他的最新研究报告:根据他多年来的研究,他终于发现曹雪芹的头发是10万八千三百六十五根。下面掌声雷动,很多人热泪盈眶,庆祝这个伟大发现的伟大诞生时候。

       这本书后面还有两则小说,但是不属于文学批评,讲得是爱情故事,就不介绍了。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还小,基本上是把它当作小说看的。说起来也怪,要是当初我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文学批评,我恐怕就不会去碰它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写一些批评的时候, 往往不自觉受到了它的影响。偶然我就犯糊涂,这本叫做“文坛志异”的书,收录得到底算是文坛怪现象还是不那么怪的现象?
   
      我还是把这个问题的回答留给大家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