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四通故事(38)二十万

(2010-04-07 07:11:30) 下一个


第六章 另起炉灶
———————————————————————————————————————

四通故事( 38 )二十万


我父亲万达邦(1985年,北京)


此后,海平一直没有露面。期间,我安排了一次深圳之行。一直到春节, 1985 年 2 月 20 日大年初一,海平约我到气象局,石政民的工作单位,宣布他们正式离开公司。

海平加盟四通的时候,带来了几员大将。 海平出走,不出所料,大部分也随他而去。意外的,有一位留了下来。这是一位长相实诚的年轻人,对他,我颇有好感。我历来主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对这位年轻人,我们依然信任如故。

两个月后, 1985 年 4 月,公司正处在被调查的最困难的当口,就是这个长相实诚的年轻人,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企图从四通账上转走 20 万元!

来四通买货的顾客,往往带一张空白支票,却要买一堆东西。有时候,四通不能满足采购单上的全部项目,有一些要到其它公司购买。四通为了方便顾客,就帮助他们代购。这时候,四通的销售代表会到财务部,把顾客的空白支票押在那里,再请领一张四通的空白支票,到其他公司代购顾客所需的东西,回来再把货款加在一起,给顾客开一张发票。

这一天,这位长相实诚的年轻人说顾客要买一个计算器,从四通财务那里领了一张空白支票。结果,他自己填写了 20 万元,要转到一个海平原来联系的客户那里。当时我父亲在公司主管财务,他一生都是非常细心、周到、严谨、敬业的公务员。发现异常后立即报告公司,公司立即派李文俊去追查。万幸,这笔 20 万元终于追回来了。

这件事在公司引起了公愤。这是典型的刑事犯罪、财务欺诈。许多人主张起诉他,李文俊说:立即报案,我有区公安局赵头的电话,抓起话筒,就要拨号 ……

就在这最后一刻,我按住文俊的手,挂断了电话。说:算了,放他一马。如果把他送进局子,可能就此毁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生。何况,这 20 万元已经追回,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

后来我听说,其他公司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时候,公司老总都是毫不犹豫把犯事者送进监狱。四通式微之后,后起的 IT 行业的老大,就是这样做的。被这位老大送进监狱的年轻人,后来我们在纽约见过面。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现在在天津,是成功的大房地产商。

有一本书上说:有三种人可以成为大企业家:长期失过业、长期患过病、长期坐过牢。也许,因为我的心软,没有把这位年轻人送进牢房,中国因此少了一位大企业家。但我不后悔,一个人,还是宅心仁厚的好,不害人,晚上睡觉也踏实。

后来,段永基和我聊天时,提到这些往事,也感叹我处理问题时待人的宽厚。我引用司马迁的话:“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然后联系自己,我说:也许我有子产那样的聪明,使“民不能欺”;也许我有子贱那样的仁厚,使“民不忍欺”;但是我心太软,不能像西门豹那样杀伐果断,做不到“民不敢欺”。

我对段说:这第三条,好像你比我行。

段说:你的立足点,还是认为“民”要对你“欺”。

我无语。

许多年以后,我已经流亡到法国。在巴黎做生意成功的,有许多是温州人。其中有一位叫邱利华,是有名的皮包大王。他在国内的生意遇到了一起经济纠纷,派他的内弟回国去处理。

他的内弟,一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也是我们圈子里的好朋友。回巴黎以后,约我一起吃饭。他说,一位故人向你问好。这位故人,就是海平。他们曾经在浙江一家宾馆朝夕相处许多天。期间,谈到四通,谈到我,海平依然是尊重和感念。

所以,为人,还是宅心仁厚的好。起码,不会有人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