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为何给印度叫好(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个
工兵连长/大国的兴衰永远是世界政治中最令人瞩目的部分。在中国成为世界中心话题一段时间后,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也带着同样亮丽的经济成绩单加入了进来。对于这两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和众多人口的国家,人们将它们相提并论本不值得惊讶,但有意思的是,近来西方媒体关于“中印比较”话题的讨论几乎到了连篇累牍的地步,仿佛不谈论这个话题,就显得有点跟不上形势。在这中间,有一种论调格外盛行,即认为印度的发展比中国更具潜力,并且为印度赶超中国加油叫好。 中印赛跑,有人赌印度赢 早在2003年8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就刊文指出,到2010年,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中国。今年2月19日,该报又以《印度经济能超越中国吗》为题对中印发展现状和前景做了详细评述。作者马丁.沃尔夫认为,虽然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要比印度好,但印度具有赶超中国的潜力。发出这种声音的并不只是《金融时报》一家,法国《巴黎人报》2月6日在题为《印度企业征服世界》的文章中也不加吝啬地赞美印度,说印度追随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巨人,它的企业“正全力向西方竞争对手展开进攻”。着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在一份《迈向2050年》的报告中预测,在未来50年里,印度甚至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最热衷于“中印比较”的恐怕还是美国媒体,前不久出版的一期美国《外交政策》也刊文说,印度的经济发展将会超越中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近期在一篇题为《缓慢但平稳,印度将超越中国》的评论文章中指出:“印度这只行动迟缓的乌龟,可能很快就能超过中国那只兔子。”美国彭博新闻社今年年初也发表过类似的报道,标题就叫《中印赛跑,我赌印度赢》。文中谈到中国与印度的竞争时称:“人们通常认为高效而受到严格控制的中国会领先于不稳定、速度缓慢的印度。但20年以后,亚洲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之间可能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投资者应该仔细考虑的结果。印度迅速发展的消费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正超过中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学家们还注意到,印度经济看上去更像西方经济而不是东亚经济。” 印度确实有独特的吸引力 为什么那么多分析看好印度?不可否认,印度本身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相比,有它具有优势的地方。印度报业托拉斯驻中国的记者阿尼尔.约瑟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印度的三大优势:一是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势。据专家的预计,中国的老年人口在2051年将达到4.3亿人,不仅将为社会福利和退休制度增添新挑战,也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将出现短缺现象,而印度届时将有大量年轻的劳动力,无论是投资还是储蓄都将出现稳定的增长。第二,中国的银行业体系和服务业体系都无法与印度相比。印度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低,不像中国国有银行坏账数目惊人。第三,印度面对的国际环境可能比中国宽松。因为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印度与西方的关系比中国紧密。 在印度工作多年的新华社前驻新德里分社首席记者江亚平认为,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对资本的利用效率、管理水平、国际化标准均高于中国企业,这也是印度经济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印度的国际交流人才多于中国,法制较健全等,同样是不可忽略的优势。 事实表明,西方对印度的欢迎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的溢美之词上。4月22日─25日,印度总理辛格访问了德国,其间对德国企业家做的调查表明,印度将成为继中国之后,德国企业在亚洲投资的下一个重点。美国总统布什也在不久前访问了印度,两国签署了举世瞩目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尽管印度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仍将有权分享美国的核技术及核燃料。布什在访问中称印度是美国的“战略伙伴”,并说要加大两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 原载《凯迪社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