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频:动摇国本,巩固党本,也许真有中国特色之路(ZT)

(2006-09-18 17:51:05) 下一个
何频:动摇国本,巩固党本,也许真有中国特色之路──中美欧学者“问题、前景与选择研讨会”发言独家选登(7)(ZT)

8月26日、27日,哥伦比亚大学黎安友等中国问题专家,从中国大陆,北美和欧洲邀请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聚会美国新泽西,举行题为“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转型问题”研讨会。会上,具有不同专业领域、学派倾向和职业的专家,探讨如何解读郎咸平现象,人大搁置物权法草案,西山会议以及风起云涌的所谓群体事件及其之间关联,进而分析中国改革的问题、动力机制、前景与应有的选择。对于中国存在严重问题,专家高度共识;但对中国问题的动因,前景和解决途径,专家们则热烈讨论。下面是多维新闻社总编辑何频发言。()

-------------------------------()

中美欧学者“问题、前景与选择研讨会”发言独家选登(7)()

动摇国本,巩固党本:也许真有一条中国特色之路()

多维新闻社总编辑 何频()

  我们有没有能力预言中国的未来?首先,我们能否真切地描述现实。用理论框架?用数据、案例?用历史规律,用亲身体会?用政治伦理?我们在座大都是长期关注、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如果回首三十年前二十年前关于中国的预言,多少还可以拿出来供人们欣赏?中国变化的□富性和独特性,使传统的理论传统的思维不足以掌握中国局势。()

  我并没有多少有信心说服人们的新观点,我没有“政治正确”,相反,我想提出一些很可能不被许多人认同的看法。()

  刚才聊天时文贯中先生说,中国有些问题在动摇国本。但我认为,这些问题动摇的是“国本”,却可能巩固“党本”──巩固现有政权。我们应当重新推敲这样的一种推理方式:导致民愤的事情也必定会危及执政者的政权稳定性。其实,在目前的中国,有些问题受到民意谴责,但却是共产党稳定执政的必需。()

  我这里只是简单讨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正是人们讨论比较多的问题:贫富差距、民主化、腐败。()

贫富差距使精英很优越()

  第一,贫富差距问题。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认为贫富差距是中国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不满、抗议甚至起义,从而导致政局动荡,进而威胁政权的稳定。()



多维新闻社总编辑何频。(多维记者摄)

  是的,今天中国的贫富差距使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但是,这种社会动荡远不能动摇政权,相反,贫富差距还有助于政权的巩固。()

  中国的贫富差距来自于不公平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但又是市场化的必然过程和结果,而且这种不公平为社会各阶层中的精英提供了多种机会。我说“各阶层”,是指毛泽东时代强行划分的阶层,农民,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其中的精英多有个人发展机会;我说的“多种机会”,不仅指赚钱,而且包括社会地位、职业、生活方式,这些精英大都得到极大的提升。正是差距,才成就了这些精英的功名利禄。()

  由于没有超过传统社会的文化约束和现代社会的法律约束,这些精英的满足感、优越感远大于其他国家的精英。可以说,中国不公平的发展在加大贫富差距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使各个阶层的精英与政权的利益一致起来,他们甚至具有维护这个政权的自觉性,从而大大减少去从事反对活动社会动员能力,并使得弱势群体缺乏代言人、领袖,极少数试图帮助弱势群体的精英自身又被边缘化。()

  所以,贫富差距问题会使社会事件不断,但星星之火,难以燎原,社会不稳,政权不一定不稳。没有精英的参与支持,弱势群体的力量不易持续集结,孤立、区域的事件,共产党有足够资源、能力去消化。()

多元化软化了民主化要求()

  第二,多元化问题。多元化本来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和特徴,不少人曾认为多元化是民主化的动力和机会,但是中国现在的多元化却使民主化动力更加不足。()

  今天的中国丧失了灵魂,无神无法,任何官式的教条也填补不了精神黑洞,也使得各种法令扭曲变形,一些观察家认为,统治者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用的是政治高压、经济诱惑的功利性手法,崩溃随时可能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矛盾和高压,还应当看到,目前中国的多元化格局也有助于执政和化解问题的一方面。()

  这几十年来,中国民主化的不断挫折使犬儒主义成为主旋律,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共政策的功利和弹性,国际社会的变化,使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变得□富和多元,对中国现实、对中共、对民主、对西方的看法也变得多元,尤其对民主的期待不再是那么浪漫。()

  简单说,正是这种多元,使社会衡突也表现出多层性,不满的人们很难对问题形成共识,反抗也很难有全民共振,甚至导致互相抵销,进一步分化可能的反对力量,给了执政者更大的弹性和回旋空间应对问题、软化和控制反抗。()

  江泽民后期中共政权的稳定甚至超过毛邓时期,主要是其执政手腕和统治方式的高度弹性,无底线,不仅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而且没有道德、法律的约束,这种没有羞耻感的统治思想和手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可以应付各种危机,保全自己。()

腐败是政权的吸引力()

  第三,腐败。传统看法认为,腐败使得人民不满,造成自私的统治者内部分歧,削弱了统治集团的能力。中共各级领导也是这样看的。与外界对中国局势普遍的无奈或乐观相反,中共高干中普遍弥漫着悲观情绪,其中“腐败已是不治之症”起了重要的心理作用。腐败造成了这种没办法阳光的官场文化心态。()

  但是,一个无法无神的国家,腐败,正是政权的核心价值。“合法”的腐败和非法的腐败成为无法抵挡的吸引力,使官员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当官不腐败,不如回家卖红薯”,腐败是中国官员们的基本原则,官场不腐败,中国将无官,中共将瓦解。()

  现在纪委的反贪不只是自欺欺人的文章,它是政治斗争最好的工具,也是腐败市场的调节器。如果中共真正想反腐败,先把纪委的功能给废了,把“双规”给废了(“双规”不只是践踏司法的黑箱,也是腐败最好的保护伞,保护了更多更高的腐败分子),将权力还给司法、舆论。()

  腐败是特权,是关系,人人都在或都想享受特权和关系,或者在寻找特权和关系。如果说西方社会是靠法律运行,那么今天中国社会运行靠的是关系。法律和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机制,我们以前只看到关系的负面作用,没想到关系在中国已经全民化、精致化,使社会得以运行,有人说这是“潜规则”,潜规则也是规则。换句话说,人人都在烦腐败,人人都在想腐败。我甚至感觉到,人人连表面上对腐败的愤怒也在降低。()
腐败销蚀了全社会的良心道德,弱化了反抗的道德动力,也就大大减少了反抗的资源和动员机会。这不一定是最终结果,却可能是漫长的过程。()

  我的基本结论是,功利性的政权必定制造功利性的国民,中国民主化的动力资源出现前所未有的短缺,使政权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还得以生存,至少比想象的可以存活更长时间。这会使未来的政治转型变得更加艰难、劣质,还是更为顺利、柔性,还不能下定论。()

  如果有短期内的幻想,只能寄希望于体制内的个别高层精英,这些精英企图借助民间力量之际,才容易出现戏剧化。()

  我只是试图从另外一些角度看这些问题,试图从定见中解脱出来,没有预设赞成或反对立场,不一定正确。但是我知道,过去我们判断中国局势失误,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有了预设的立场、确定的价值。()

  总之,现实的丰富和复杂性已经使现有理论不足以掌握中国。我在想,中国也许真的能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