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徽州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与
正文

安徽都市之花园钢城—马鞍山

(2006-06-17 14:40:56) 下一个

        在世界四大河流之一的长江下游南岸,在中国大都市上海与著名风景区黄山之间,坐落着一座欣欣向荣的钢铁工业城市。她,就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安徽东部的门户,皖南交通要冲,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东临石臼湖,西濒长江,南与芜湖、宣城郊县相接,北与南京市江宁区毗邻。辖花山、雨山、金家庄三个区和当涂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01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 120.05万人,其中市区52.93万人。马鞍山交通便捷,205国道、宁芜铁路穿境而过,长航码头通江达海;宁马高速更拉近了马鞍山与南京市的距离两城行程只需30分钟;南京禄口机场距马鞍山市区直线距离仅28公里。

        马鞍山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先后由吴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隋开皇九年(589),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熟城,此是姑熟为当涂县城之始。自此至1955年的1367年间,马鞍山地区均属当涂县。1955年8月脱离当涂县,成立了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因境内有马鞍山,以山名市,为省辖市。1983年6月当涂县划为马鞍山市辖县。

        自然环境  马鞍山临江近海,紧邻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安徽东大门、皖江第一站。内河航运得长江黄金水道之利,马鞍山港为天然深水良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常年可停靠万吨级船舶。铁路运输北接京沪线,东接沪宁线,西接皖赣线,宁芜铁路穿境而过。环城高等级公路与宁马、沪宁高速公路贯为一体,将马鞍山与上海的车程缩短为3小时车程,极大地拉近了马鞍山与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城市公用设施配套齐全,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气化率、人均拥有电话数、人均占有绿地率等均居华东地区领先水平。

        马鞍山资源富集,经济实力雄厚。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铁、硫、磷、稀土等矿产就有30多种,且储量丰富。马鞍山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国家重点扶优扶强300家企业之一、中国在境内外筹集资金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就兴建在这里。马钢拥有亚洲最大的火车车轮轮箍生产厂和国内第一条年产60万吨大H型钢生产线。其造纸、专用汽车、化工、纺织、轻工食品、金属制品、生化制药、电力等地方工业在市场竞争中日趋完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鞍山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名列安徽省辖市前茅。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逾万元,跻身全国650个城市的前40名。

        马鞍山优化发展环境,投资前景广阔。马鞍山不仅是安徽省沿江对外开放的重点城市,更是一方极具开发潜力的投资热土。马鞍山环境保护连续10多年获安徽省综合整治第一名,并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多年来在致力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向 “花园式生态园林城市”迈进的同时,特别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强化优质服务,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良好社会风气。这里海关、商检等涉外联检机构齐备。设立的行政服务中心、利用外资工作办公室、外商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办公室、外商投诉受理中心等,为外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期限。面对中国加入WTO,马鞍山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注重与国际接轨,清理废除不规范的文件、政策、规定,强化服务和政策配套。制定系列鼓励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来马鞍山投资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按市场法则和国际惯例运作的工作机制和规则。

        “环境就是优势,环境就是资本”,“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城市形象”。全市上下共同打造优化环境、优质服务的品牌。市政府主动征询外商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设,邀请外商为涉外的各个服务部门测评、打分,并及时在媒体上公布,逐条提出整改措施,直至外商满意为止。对外来投资企业市政府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协调服务,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据海内外权威机构对中国内陆地区188个地级以上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调查显示,马鞍山投资环境名列中国内地城市第2名。

        经济建设  2001 年,马鞍山市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8亿元。全市完成工业产值135亿元。马钢产品销售取得历史性突破,率先在全省工业企业中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地方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12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市优势企业群体开始形成。农业产业化迈出新的步伐。黄池食品公司、江南养殖集团、马桥水产品营销协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放心菜”基地规模扩大,达到3400亩,马鞍山市被评为全省“放心菜工作先进市”;“信息入乡”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实现网上招商和产品供销合同金额4.3亿元,创直接经济效益7200万元。私营经济规模扩大,实力增加,10家私营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百强行列。经济开发区建设全面启动,入驻区内的10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其中6个项目已投产或即将投产。开发区全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销售收入7亿元,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200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

        科教文卫  2001 年,马鞍山市拥有部属和市级自然科学研究开发机构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45万人,其中高级职称4519人,中级职称17725人。每万人中人才数为 471人,高于全省235人的平均水平。“九五”期间,累计取得科技成果233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2项,市科技进步奖133项。全市专利申请量710件,居全省第3位。与此同时,“九五”期间,马鞍山科教兴市战略成果斐然。继1997年当涂县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1999年马鞍山市获得“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称号;马鞍山市连续两年(1997、1998)科技进步综合得分在全省排名第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成效。星马公司、山鹰公司两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至此,全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年评定市级科技成果 48项;认定12家民营科技企业。此外,一批市场意识强的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了科技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0家,从业人员1238人,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2家。科技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了科技信息网络、常设技术市场。7500平方米的科技馆投入使用,成立了科技图书馆、专利文献阅览室。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达1.53亿元。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数为11270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数为2418人;技工学校4所,在校学生数为3403人;职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数为2474 人;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数为6.67万人;小学262所,在校学生数为11.62万人。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29.1万册;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5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共有有线电视台、站24个。档案馆2个,档案资料9.67万卷册,总建筑面积3138平方米。

        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册卫生机构为24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个体办诊所42个。共有病床 334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25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046人。其中:医院、卫生院4209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2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 60人,个体办诊所64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2226人,护师、护士1855人。

        体育事业扎实开展。成功承办了第六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百城自行车赛和华东地区15城市体育舞蹈精英赛。体育设施日益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国九运会上,马鞍山市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中小学体育达标率保持较高水平。市区中学体育达标率为 91.5%,小学体育达标率为91%。

        名胜景点   被誉为“江南一枝花”的马鞍山,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山水风光秀丽,自然环境幽美。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旅游城市之一。位于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与燕子矶、城陵矶并称“长江三矶”,采石矶绝壁临江,集“雄、奇、险、秀”于一体,被誉为“长江三矶之首”,享有“千古一秀”之誉。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篇章。民间流传着李白的“跳江捉月”、“骑鲸升天”动人传说。太白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这里还有当代书法草圣林散之艺术馆、李白衣冠冢、三元洞、联壁台、赤乌井、三台阁等;当涂青山森林公园是李白的长眠之地,有李白墓、太白祠和太白碑林。为纪念李白,从1989年起,每年在农历9月9日(重阳节)举办“中国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市郊濮塘风景区,古木修篁幽深,野趣盎然,是休闲度假胜地;市区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市中心雨山湖众山环绕,形成了“九峰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丽景色,呈现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四季花香、山湖锦绣的美丽景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论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还是蟹肥菊黄、桂子飘香的金秋;不论是红荷映日、香樟参天的盛夏,还是银装素裹、香雪似海的冬天……热诚好客的马鞍山人民恭候国内外各界朋友来马鞍山旅游观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