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动竞争

(2006-07-03 15:51:06) 下一个
我常在想,谁是历史上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脑海里常不合时宜的蹦出这个名字:达尔文。 
 
万物在竞争中优胜弱汰。适者生存, 是个简单的妇孺皆知的道理,但横跨历史,社会,心理,商业,哲学,说来简单,其实是涵括万物,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使人不能不佩服。与给不出人生终极意义的哲学大师们相比,达尔文其实从一个角度早已给出答案。
 
适者,首先是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的洞察; 然后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采取变化。拨开温情脉脉的假象,处处是赤裸裸的为存在的竞争。一个曾经适应的环境,会变得不再适应;一个曾经成功的理由,也会是失败的导火线。衡量的标准,是是否适应环境和变化。
 
中华民族,一个两千多年来“超稳定”的封建社会,太过适应于耕种,畜牧的环境,当然没有用火药造枪炮的动力,郑和的船队也不会想着去发现美洲;欧洲大陆的四分五裂,连年征战,疟疾横行,才有了工业革命和哥伦布,最终进化出今天的美国。
 
管理学的每堂课,又都是达尔文理论的注脚:了解变化了的全球化环境,并以超出竞争对手的速度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对个人来说,适者生存发生在每时每刻。找工作,是竞争;维持工作,可以主动争取,也可以对危险视而不见,被动的等待。推而广之,乱世出诸葛,盛世出李白,时世造的英雄,必是时世的英雄。
 
竞争理论说的是自然对弱者的淘汰,进一步拓展,“物种”可以用坚强意志,快速学习和主动适应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里的“物种”,大到人类,到民族,到企业,到家庭,直至个人。
 
主动竞争,就是抛弃曾经成功的包袱,找到最适合当前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策略,在竞争中体验终极生存的快感。我竞争,故我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