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日的同文同种与貌合神离(121)

(2009-10-25 21:45:29) 下一个
做父母的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中国现代的潮流和时尚是喜欢用叠音字来取名字,尤其爱使用在
小孩特别是女孩的名字上似乎可让孩子显得更可爱。
像米老鼠,唐老鸭一样多是小人的伴侣,小孩也总是和动物,宠物相
联系的。

人们喜爱的国宝大熊猫,生下来就被取上可爱的名字:
“贝贝”,“晶晶”,“欢欢”,“盈盈”,“尼尼”----(谐音为“北京欢迎你”)
过去的“童童”,“花花”,“兰兰”,“珍珍”等都是人们喜欢为宠物取的名字。
这种现象恐怕只有在中国才这样广泛使用。
因为这些珍贵动物的取名,后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名字也多取自“叠音”字。
在日本是很谨慎使用重叠字为人名的。
有人简单归结为:单民族国家不喜欢单纯的重叠,更喜欢有层次的,内容丰富而
参差不齐的东西。而多民族国家就喜欢清一色的东西。
欧洲和中国的古代因为多民族混合,反而喜欢单纯的同一。
中国的皇帝就希望一统江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中国人无法同一就将将自己称为“炎黄子孙”这个最大的同类项里。
欧洲人的色彩和中国人的色彩都是单色的东西多。
希特勒更要将犹太人消灭掉而再进一步就是将日尔曼民族同一全世界。
在欧洲因为国家小民族反而单纯一些,不象中国50多个民族。
再中国的历史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史无前例的人口变革,全国同一
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的世代。在生物环境上这是从为经验过的大试验。
这些独生婴儿都是清一色的“长男”,“长女”,他们的名字又多是
单名或重叠名,这也许会成为世界历史上最稀奇的一页。
尤其是最近一些名人,艺人能人的名字重叠音多,许多人开始仿效名人
取名,于是很多重音名字婴儿就诞生出来了。

李“娟娟”,郝“云云”,杨“融融”,王“涓涓”,刘“军军”,张“抗抗”,
宋“彤彤”,吴“真真”,唐“甜甜”……。

在日本重音叠韵字往往是使用为象声词(拟态,拟音)。
一些是表示动物的叠音词更是不能够乱使用在姓名上的。
如“狐狸”----空空,孔孔 (Konkon)
“猫”----娘娘,酿酿(Nyannyan)
“狗”----汪汪,旺旺(Wanwan)
“羊”----咩咩(Miemie)
“猪”----步步(Bubu)
“兔”----平平(pyonpyon)
“牛”----漠漠,馍馍,嬷嬷(Momo)
“乌鸦”----卡卡(kaakaa)
有些叠音词是有特指而不可乱用的:
“盘盘”,“胖胖”,“盼盼”(panpan)----指专门勾引外国洋人的妓女
“碰碰”,“砰砰”,“蓬蓬”(bonbon)----肚子,肚皮
“婆婆”,“波波”,“勃勃”,“趵趵”(popo)----火车
“嘣嘣”(bonbon)----少爷,公子哥儿
“泵泵”(bongbong)----酒心巧克力,小型夹心糖
“麦麦”----蜗牛
“汨汨”----打呼噜
“咕咕”,“鼓鼓”----饥肠轱辘
“稀稀”,“嘻嘻”,“兮兮”,“奚奚”,“熙熙”,“西西”----撒溺
“明明”,“民民”,“敏敏”----(Diaoliao)蝉子,蝉叫声
“莽莽”,“满满”,“漫漫”----饭

很少见到日本人取名同一汉字的,好不容易自己的名字拥有多个汉字的权力
为什么不多使用一些而要单一的重复呢?
看来在使用汉字取名这方面还是日本人更珍惜汉字的使用权一些。
中国人使用汉字有权使用三个或更多的机会,却偏偏要简化,有的使用一个
字:“刘星”,“陈楚”,“兰江”,“胡云”……。要么就是以上那些名字的
简单的重复:“孙妮妮”,“田亮亮”,“戴乐乐”……。

中国的领导人还是“三个字”的多一些,似乎更传统和正统一些。

在历史上有些单名字的领导人最后都成了一些有争议的人物。
除开自秦以后汉代人们取名都必须有一个单名外双字为名这居多。
赵高,李斯,刘邦,项羽,张良,刘备,孙权,曹操,以及三国志众多的人物
都是单字为名。
当代历史上一些人不排出使用的是笔名如“鲁迅”(周树人)等,胡实,胡风
等也是有许多争议的人物。还有:陈云,李鹏,万里,周杨,迟群,当然有的是
笔名。
而毛泽东,周恩来,华国锋,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胡锦涛,温家宝等等,
都是叱咤风云一代,古代帝王将相才可比拟的人物,似乎都是三个汉字
作为姓氏的。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带有国际性的意义。
本来这些属于政治范围探讨的问题,与本文的宗旨脱线甚远。
只是偶然联想到姑望一读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