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军方对中国巡航导弹的评论 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个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美国《军事评论》 2004年月1-2月,反映了美国官方人士对中国发展巡航导弹的认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本刊和编译者赞同或证实文中资料和作者所持的观点。   中国在发展巡航导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新情况。美战略与核计划方面的国家情报官罗伯特·沃尔波恩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我们除了对‘敌方前置弹道导弹或对地巡航导弹对美国的威胁’发出预警外,我们再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其它情报。而且,发展对地巡航导弹往往能够促进一个国家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   引进、自产并行发展   对中国这样能够生产载人飞机的国家来说,生产巡航导弹并非什么难事。目前,中国正通过直接购买和自行生产两种途径加快其巡航导弹系统的发展进程。   直接购买 发展巡航导弹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从其它国家购买整个巡航导弹系统。根据美国空军情报中心的判断,在下一个二十年的末期,世界上最少将有九个国家将能够生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其中许多这样的国家将会为了维持其军事工业联合企业的发展,出口整个巡航导弹。因为这些国家的国防预算正在不断地下降。巡航导弹供应商数量的快速增加意味着中国将能够方便地买到其所需的巡航导弹。   自1989年美国对华军售削减以来,中国购买的大多数武器系统来源于俄罗斯,且在各种掩护下已经秘密地发展着其巡航导弹。中国军队非常青睐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发展战略。因此,目前很难对中国巡航导弹发展计划进行准确的评估。然而,一些公开资料却已经表明,中国已经购买了俄罗斯的KH-41超音速掠海飞行反舰巡航导弹。   空中发射的KH一41巡航导弹射程为250公里,携带200公斤重的弹头,超过2马赫的速度攻击舰船,其10转/秒的转速能够使舰船的一些防护性能失效。这种导弹能够击败美海军护卫舰的防护系统和驱逐舰。这是令人感到非常气馁的新情况,因为美国和日本一直期望美海军的护卫舰能够在日本与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装备了这种导弹的新型“苏一27”和“苏一30”将使中国有能力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而美国海军对于中国的这种攻击能力的防护能力却是非常有限的。 KH-41超音速反舰导弹可由SU-30战斗机携带   目前,中国正在计划购买超音速SS—N一26“红宝石”反舰巡航导弹,装备其新型现代级驱逐舰,这种巡航导弹射程为300公里,一般在距海平面5米高度上飞行,能够突破舰船的防护对其实施有效攻击。“苏一30”也能携带这种导弹。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军队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争议地区的制空能力。   中国也企图购买俄罗斯的3M54“俱乐部”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既能从水面舰船的垂直发射架上进行发射,也能够从潜艇的鱼雷发射装置中进行发射,其射程为300公里,能够以超音速飞行攻击目标。如果中国继续购买能力更强的巡航导弹,它不久就能够威胁到台湾、日本和其它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标。   自行生产 生产巡航导弹最大的挑战是获得关键的部件。然而,许多巡航导弹部件都是两用装置,它们既适合于民用也适合于军用,这意味着,许多用于生产巡航导弹的技术可以从商业市场上买到。巡航导弹的弹体结构、推进系统和点火系统是商业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这主要是因为载人飞机不受出口控制的限制,设计用于民用和军用飞机的惯性制导系统、飞行控制、喷气发动机、隐形材料、软件和其它技术能够很容易地被运用于生产巡航导弹。   就集成复杂系统的能力而言,美国虽然是世界公认的领导,而中国由于系统工程和集成方面专业知识的缺乏,在系统集成过程中,会限制其获取可重复结果的能力。但对于中国来讲,雇用其它国家的系统工程人才却并不是什么难事。例如,中国可以利用俄罗斯不良的经济状况,通过硬性货币让一些俄罗斯专家为其工作。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大约有1500名俄罗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开始介入了中国的国防建设。另外,美国每年都为中国培养的留学生也超过了63,000名,他们大多攻读的是技术与工程。因此,今天的中国均己具备了自行生产巡航导弹所需的关键部件及人才。根据美国空军情报中心的报告,在二十年内,中国将能够自行生产各种新型巡航导弹。   中国在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帮助下已经发展了一些巡航导弹。在1995年,中国获得了俄罗斯巡航导弹的生产技术,雇用了一个俄罗斯设计小组,并通将其转移到上海过程中,获得了接触俄罗斯雷达及红外信号消除处理技术的权利。这大大加快了中国在雷达收波材料方面隐形技术的发展。 中国还与以色列(TAAS)工业公司合作发展了空中发射的“哈比”反雷达巡航导弹, 其射程为400公里的,能够携带54公斤重的弹头,命中精确度为91米,这种雷达追踪武器能够对台湾的导弹防御系统和早期预警系统实施有效打击,使其功能丧失,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台实施毁灭性空中及导弹突击。   中国也自主发展了两种远程巡航导弹。第一种是以俄罗斯的KH一65SE空中发射巡航导弹为基础,由扇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射程为600公里,携带410公斤重的弹头。这种导弹使中国能够开始接触到了西方小巧高效的喷气式发动机的先进航行、制导及隐形设计技术。其经过改进,能够携带更多的油料,使其射程可达3000公里。   其它报告表明,中国也正在俄罗斯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发展射程为1500和2000公里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将采用惯性制导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其命中目标的精确度将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尽其所能地获取其发展先进巡航导弹的关键技术。据《台北时报》报道说,中国为了获取本·拉登所拥有的两枚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哑弹”,曾向其支付了几百万美元。这两枚导弹是在1998年美国突击本·拉登在阿富汗的训练基地时发射的,但没爆炸。如果报道属实,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在可能已经对于一些最新的远程巡航导弹技术有了更深层的突破。中国向来以其生产反向工程仿制品而闻名于世。因此,中国可能不久就会生产出一种与“战斧式”巡航导弹相类似的巡航导弹。更加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中国的第二代巡航导弹:其新近发展的YJ一83反舰巡航导弹。它是中国C-802反舰巡航导弹的改进型,射程为  250公里,能在飞行中接收目标数据,以超音速飞行。这使得舰船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护。YJ一83代表了中国所具有的对于美国及其盟国部队进行超水平面攻击的新能力。中国军事专家相信,YJ一83表明中国发展更大射程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时间不远了。美国国防部官员相信,YJ一83是中国正在发展对美海军尤其是其航母实施远程攻击武器努力的阶段性成果。由于具有250公里的射程,这使得中国军队具有了能够从美海军防御系统作用范围之外实施攻击的新武器。   多功能的YJ一83能够从空中、舰船和潜艇鱼雷发射装置进行发射。JH一7歼轰机也能够装备YJ一83远程反舰导弹,这两种都是中国自行生产的。这两者的联合使中国军队具有r超过1900公里的武器发射能力,这足以跨过台湾海峡,直接威胁台湾的商业船运与军事设施。反舰巡航导弹通常装备常规高爆弹头,其往往是在穿透了舰船的外壳后才爆炸,因而它是一种有效的进行海上攻击的“杀手锏”式武器,因此,虽然中国运用的仍然是旧有的舰船,但其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海上作战能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2002年11月珠海航展上有关中国军队H一6轰炸机的展示。装备有4枚YJ一83的H一6轰炸机不但能够进行海上侦察,对于台湾周围地区进行封锁,而且能够运用巡航导弹打击美在夏威夷的基地,而美国前方基地对于这种威胁进行防御的能力却是极为有限的。在2003年3月3日,中国空军司令部已经进一步证实,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因此,中国已经对其轰炸机进行了改进,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台湾宣布独立时携带巡航导弹实施攻击的能力。  持续出口 不断扩散   由于中国不是导弹技术控制组织——阻止某些弹道和巡航导弹扩散的自愿组织的成员,其导弹销售不受出口限制。所以,中国在通过购买与自行生产来发展巡航导弹的同时,也一直进行着巡航导弹的扩散。其扩散的主要方式也是两种:一是出口,二是为希望将反舰巡航导弹改进为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国家提供帮助。中国在不断向东亚、南亚和中东国家出口巡航导弹。 值得关注的是, 中国出口给伊朗的C一802远程和近程C一801反舰巡航导弹。1996年,伊朗在霍姆斯(Houmuz)海峡中部的格什姆岛部署了C一802巡航导弹,这一导弹的射程使伊朗能够在将来的冲突中控制许多世界石油的供应流动,因为来自于波斯湾的石油要经过这一海峡。   因为商业提供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技术以及世界上大约75000枚的反舰巡航导弹的存在,许多不发达国家都非常期望能将其反舰导弹转换为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反舰巡航导弹和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在技术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将其转换为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只需进行一些变化。   中国的“蚕”反舰巡航导弹(HY-1、HY-2、HY一3和HY一4)相对于如法国的“飞鱼”现代反舰巡航导弹而言,体积更大,设计更简单,更便于被改换为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如果改进的目的是增加射程,那么中国的以涡轮喷气动力引擎为动力的HY-4是最容易转换为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反舰巡航导弹了。HY一4射程为150公里,能够携带500公斤的弹头,飞行速度为0.8马赫,许多国家都有这种武器。在中国技术的帮助下,一个有决心的国家能够很容易地将其HY-4转换为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如太平洋锯齿山脊研究社团发现,用集成的INS/GPS制导组件代替HY-4笨重的自动驾驶仪和航空电子将会使HY-4的精度缩小到100米以内,利用其内部空间让其携带更多的油料将会使其具有更大的射程,增加两个短油料箱将可以使HY-4的射程增加到700公里。 海鹰系列导弹体积过于巨大,只适合舰载或陆基   将短程的反舰巡航导弹改装为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一枚500公里射程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将能够使伊朗对于波斯湾地区沿岸的石油和港口设施实施有效打击。如果北朝鲜拥有700公里射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便能打击日本的主要目标。并且,中国愿意进行转换巡航导弹,而且愿意转让有关的技术。这样做将使北朝鲜和伊朗这样的国家能够自主生产更为先进的巡航导弹。中国进行这一扩散的目的是,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反美力量,使美国更难介入台湾海峡的冲突。   醉翁之意 慑阻干涉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一直将美国假设为一个长期的重要挑战对手。中国认为美国一直在通过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与日本的联盟、扩展北约来限制中国的力量。因而,中国军队已经加大了其现代化的步伐,期望对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干涉起到威慑作用。其在发展巡航导弹方面的努力主要是扼制美军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与力量投送能力。   一直在为台湾海峡潜在的冲突做准备的中国,似乎正在运用其武装力量作为一种国家高压手段,以期强迫台湾按照北京的条件与其就统一问题进行协商。这种高压军事能力包括运用巡航导弹进行心理恐吓。   巡航导弹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保持力量均衡、消除其与美军“技术代差”的最为划算的方法。拥有了巡航导弹,中国军队就能够更加有效隐蔽其真实意图,投入相对少量的部队达成突然攻击敌人的目的,这与中国军队作战理论中突然袭击的谋略相一致。   在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巡航导弹威胁中,美国军方必须慎重地进行计划与准备。美中安全评论委员会估计,到2005年,中国将拥有使用武力统一台湾的军事能力。分析家们指出,中国将在2010年前为其所有新型“苏一27”装备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这应该引起美国政策制定人员的高度关注。美国总会计办公室报告指出,美国海军对于巡航导弹威胁的防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由于巡航导弹在台湾海峡的飞行时间较短,飞行高度较低,且能从各个方向进行攻击,因而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御。按照中国军事战略,其在未来的台海冲突中,将在24小时内对台湾军事及民用目标实施快速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之后,统一的谈话就会按照中国的条件开始。   中国军队的另一个选择是对台湾进行海空封锁。封锁能在不打击台湾设施的条件下从经济上“瘫痪”台湾。中国军队装备有“白玲”超音速巡航导弹和“宝石”巡航导弹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现代级驱逐舰、装备有YJ一83巡航导弹的H一6轰炸机、具有空中优势的“苏一27”、“苏一30”,能够对台进行完全的海军封锁。 美国对于台湾海峡的封锁最可能做出的反应是派遣航母舰队在太平洋上进行巡查, 派遣战斗机进驻日本,然而,在中国巡航导弹的高强度突击下.美国航空母舰是非常脆弱的。根据美防御专家的观点,舰队对抗“白玲”和“宝石”反舰巡航导弹的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即使反舰巡航导弹对于航母甲板较小毁坏的打击也将使其空中作战不得不中断数小时,在高强度冲突中这数小时的作战时间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装备有远程巡航导弹的中国轰炸机和战斗机也能够威胁到美国在夏威夷的军事基地和战斗力形成能力。在功效方面.这些武器将使美国干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花费增大。如果中国军队能够中断或延误美国的干涉,中国就能够很容易地征服台湾。为确保其前置部队不受威胁,美国必须提高其现有的防空能力。   因为巡航导弹体积比较小,飞行高度较低,所以很难发现。然而只要其还在水平面以上,先进的网络化传感器材仍然能够探测到其踪迹,确定其是否是巡航导弹,并快速发射拦截飞弹。   防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改进型联合网络传感系统是一个对抗巡航导弹威胁很有效的作战系统,该系统的焦点是发展新的雷达系统和网络,对于战场上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连接,包括运用浮升气球作为先进传感器的改进型廉价作战平台,对潜在攻击进行长期的监视。该系统是空运预警与控制系统的补充,因为使空运预警与控制系统经常在麻烦地区飘浮花费太大,所以该系统对于像台湾海峡这样需要进行长期反巡航导弹监视的地区尤为有效。 中国一般只把“战斧”这样射程很远的导弹才算作巡航导弹   加强反导 应对挑战   中国知道无法直接挑战美国的军事实力,因而他正在发展能够威胁美军部队和增加美国在东亚任务干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代价的能力。巡航导弹是中国在避免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用以影响美国领导人意志的“非对称”武器。   中国相信“非对称”能力能够以劣胜优,强调在作战中瓦解和延误敌人的作战行动。中国巡航导弹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扼制美海军作战和打击美国的前置部队。中国的巡航导弹能够使美国的高价值目标受到威胁,其对美国部队的威胁能够慑止美国为其台湾利益而进行的干涉。如果中国军队能够瓦解或延误美国的干涉,则他们就能很容易将台湾征服。   由此可见,美国必须在东亚加快发展和部署巡航导弹防御系统,来积极防御中国军队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改进型联合网络化传感器系统”,以确保美军以相对合理的效费比侦察、探测和跟踪中国军队先进的巡航导弹。而美国如果没有足够有效的防御巡航导弹的能力,那么恐怕中国军队就真正能够做到慑止美国的作用了。△张盟山 范万岗 编译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