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北寫真:在台北重溫茶館聽書的悠閒歲月 (图)

(2006-08-22 16:28:26) 下一个

台北寫真:在台北重溫茶館聽書的悠閒歲月(圖) 2006-04-05 20:30:29 轉寄 列印      曾應邀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的台灣相聲演員朱德剛(右)、劉增鍇,在台北曲藝團春季公演“台北大碗兒茶”中表演對口傳統相聲《拉洋片》。作者:耿軍   中新社台北四月六日電 題:重溫茶館聽書的悠閒歲月   中新社記者耿軍徐長安   一份印有“重溫茶館說唱盛事,再造都市生活情趣”的節目單,近日開始在台北鬧市西門町的文化保護建築“紅樓劇場”散發。從四月二十一日起,台北曲藝團將在此推出六天十場的《台北大碗兒茶 ── 夢回書場五十年》春季公演。   “紅樓劇場”一度是台灣說唱藝術的殿堂。一九五0年,遷台的上海人租用這里設為書場,演出相聲、大鼓。此後,幾經起落,趨向式微。女作家龍應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時,特將這里闢為說唱藝術、民間藝術的活動場所。   記者應台北曲藝團之邀,觀看了《台北大碗兒茶 ── 夢回書場五十年》的彩排。劇場內擺放有可供二百人就座的茶桌,蓋碗茶杯、茶葉、熱水瓶齊備,南瓜子、花生米等茶食齊全。   台灣京戲名伶朱鍢s平時雅好曲藝,唱功不俗,這次表演了嘴巴似快刀、刀口剁字般的連珠快書《李陵碑》。張士能的民謠演唱,佐以揚琴伴奏,古意盎然。去年十二月剛獲北京相聲大賽海外組冠軍的劉增鍇、朱德剛,表演對口相聲《拉洋片》。台灣相聲界最資深的女演員葉怡均告訴記者,這段傳統相聲在台灣已有五十年沒有在劇場演出過。為了這次公演,團里特地創作了幾段全新相聲,《我的奢華人生》,探討卡奴問題;《改頭換面》諷刺演藝界以包裝代替實力的現象。大陸三連冠梅花鼓後籍薇,屆時將應邀前來,演唱她獲獎的曲目《黛玉葬花》和《二泉映月》。   台北曲藝團每年都要舉辦春季和秋季公演,此次為何取名《台北大碗兒茶 ── 夢回書場五十年》呢?   傳統是過去的流行。台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先生 解釋:“茶館與說唱藝術有著不解之緣。清末民初,茶館聽書是普受歡迎的藝術享受。如今,茶館說唱在北京、天津再度興盛,我們也希望重現昔日紅樓曲藝盛況。以‘ 台北大碗兒茶’的形式,打破近代劇場不許攜帶食物的規矩,現場給觀眾提供茶點,讓觀眾體驗喝茶、吃點心看表演的樂趣。與那種小茶杯式的精致茶道所不同,‘大碗兒茶’是貼近生活的民俗。”   台北曲藝團成立于一九九三年,團里的演員都是“半路出家”,沒有一位是學曲藝出身的。郭志傑團長說:“大家是憑著對曲藝的愛好聚在一起,堅持‘講究而不將就’的信念,保持說唱藝術簡單而樸實的風貌。”   這是一群擔憂者外來文化,喜愛著傳統文化的人。既表演相聲、又在台北兩所大學講授《中國說唱藝術的賞欣與實作》的葉怡均小姐對記者說:“文化是否非要西化、日化、韓化?在視聽藝術強勢刺激流行的今天,我們想借‘台北大碗兒茶’找回台北人曾有過的悠閒歲月,回味那曾有過的生活方式。”   《台北大碗兒茶 ── 夢回書場五十年》的節目單封面,印有這樣一段話:“曾經,絲弦歌樂和擊節喝彩聲響徹紅樓劇場;曾經,茶館喝茶聽相聲賞鼓曲是城市居民的快樂天堂。在那里,誰在乎什麼軍購案!誰在乎什麼立委減半!到紅樓,看看好節目過過癮吧!到紅樓,喝喝大碗茶去去火吧!”   彩排結束,葉怡均向記者招招手:“在忙碌的時代,悠閒會兒。”(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