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五集, 第一五六集)

(2009-02-22 18:45:51) 下一个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五集)  2001/3/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5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五集)  2001/3/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5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看佛果十力。第七条,「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一切道」包括世间出世间种种道门;也就是讲修道,无论你修什麽道,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道门。「至处」是什麽?你修行的结果。你的结果是什麽,佛知道。在佛法里面大分,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你修什麽样的法门,你将来得到什麽样的果报,就是你这个法门将来会到达什麽个处所。如果我们认真修五戒十善,你的来生会得人天福报。如果你修的是上品五戒十善,你将来会生欲界天的果报。如果上品十善里面,你还修禅定,还修慈悲喜舍,你的果报在四禅天。佛清清楚楚!我们这个世间修行的人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佛没有一样不知道。

  究竟圆满的大道,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在佛法里面称为「一乘法」、「一佛乘」,这个「至处」就是如来究竟果地。哪是一乘法?古大德跟我们讲的,《华严》是一乘法,《法华》是一乘法,比大乘还要殊胜。另外还有一个一乘法,这是古来祖师公认的,《梵网经》。古大德公认这三部经是一乘法。这三部经我们都曾经涉猎过,现在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华严》。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契入如来果地境界,实在是太难了;不要说是如来果地,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都不容易,确确实实不是我们这一生靠自己的能力能够做得到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接受如来的方便法门,这就是净土,「带业往生」,我们只有这条路可走。确实是带业往生,因为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法门里头没有带业的,都是消业,没有带业的,唯独净土有带业。

  「带业往生」这四个字佛经里头没有,所以从前在美国有一些人反对带业往生,也兴起了一段时期很大的波浪,让念佛人几乎失去信心,包括周宣德老居士都怀疑。我有一年到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机场到市区开车大概要一个小时,在车上他就问我:「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带业往生这一句,有很多人查《大藏经》都查不到。」他说:「那我们修净土,搞了这麽多年,不是白干吗?这怎麽办?」语气表情都非常沮丧、悲哀。

  我看到老居士,老居士那个时候八十多岁了,他跟李炳南老居士是非常好的朋友,那个时候李老师往生没多久,他向我提出这问题。我就告诉他,我笑着告诉他:「算了,不要到极乐世界去了。」他听不懂我的话。他听了我这个话,他都呆住了,看着我,看了半天。我再告诉他,我说:「如果没有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我们去干什麽?没有必要。」他还是听不懂,然後我再告诉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你知不知道?」他知道,他点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算不算带业?」他这才明白了,等觉菩萨一品生相无明是带业,不带业只有佛一个;佛不带业,等觉菩萨都带业。然後问他,我说:「经上虽然没有说带业往生,但是经上有没有说四土三辈九品?」他说:「这个有。」「如果不带业,哪来的三辈九品?哪来的四土?四土三辈九品是带业多少,带得少的品位高,带得多的品位下。这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道一定要佛说出『带业往生』你才懂得?」这他才笑起来了。我说:「老实念佛,决定没错!」实报庄严土还是带业往生,要懂这个道理。

  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殊胜在哪里?殊胜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加持众生,这个了不得!我们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带业往生。这个至处是无比的殊胜,一生成就。所以极乐世界,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的;世尊做代表,一切诸佛的代表,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人要明理!学佛那麽多年,读经这麽多,如果这些情理你都明白,通情达理了,什麽样的邪知邪见一遇到,自然就破掉,自然就化解,怎麽会受他诱惑?怎麽会相信他的?你会受这些话的影响、动摇,丧失信心,等於说你对佛法入得不够!天天读经,天天念佛,理论上没有基础,轻易受人动摇。

  像今天在大陆上传说的反对会集本,实在讲,能被他动摇的,太肤浅了。会集本不是夏莲居开始,谁开始?释迦牟尼佛开始。佛说他老人家一生没有讲过经,谁要说他讲经,叫谤佛。他讲了四十九年,讲了这麽多,讲的是什麽?是过去一切古佛所说的;他是会集的,会集过去一切古佛所说,他自己没有说一句话。所以会集的起源是从释迦牟尼佛,会集本不能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都不能用。中国念书人遵从孔子,孔老夫子传下来的也是会集的。孔老夫子说他没有创作,这个诸位在经典上都看到,他老人家是「述而不作」,述是传说古圣先贤的,自己没有发明,自己没有创作,所以孔老夫子的东西也是会集的。世出世间两大圣人,都是会集古圣先贤的。凡是说这些话,信心动摇的,根本就不懂世尊在入灭之前教导我们的「四依法」,这个他不懂。如果真正明了四依法,对於这些知见、这些说法,绝对不会动摇。

  第八条,「宿命智力,知一世乃至百千万世姓名、苦乐、寿夭等」。「宿命智力」偏重在知道一切众生过去生中的果报。你是在哪一道受生,你叫什麽名字,你受生的时候,我们俗话讲「投胎」,不知道在哪一道,你那一生是受的苦还是受的乐,你的寿命长短,佛全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人有姓名,畜生也有姓名,牠也有牠的言语,我们听不懂。牠们彼此也互相打招呼,互相称呼。鸟在树上叫的时候,有懂得牠们言语的,「牠们在聊天,牠们在谈事情」。这个佛法里头有记载。《高僧传》里面记载的安世高大师,他懂得鸟兽的言语。几只鸟在树上叫,安世高听了之後,告诉人:「牠们在说,有几个人朝我们这个方向来了,快要到了。」鸟在那里聊天、闲聊,过了没多久,果然有些人过来了。鸟在那里聊天。一切动物都有牠们自己的言语。佛知道,这一种叫「宿命通」。

  第九条,「天眼智力,见众生生时死时善道恶道等」。这是天眼,他能够突破;用现在的话来说,时间、空间不同维次,他能突破。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佛眼睛里头全没有障碍,知道一切众生死了以後到哪里去投胎,他是到善道还是到恶道,佛清清楚楚。一切众生死生相续,不间断的。所以佛在经上常讲,六道众生生死疲劳,没有休息的。这个身体死了,灵魂又去投胎去了。投什麽样的胎,谁主宰?没有人主宰,业力主宰。所以要懂这个道理,不是上帝在主宰,也不是阎罗王在主宰,是你自己的业力在主宰你。你造的是善业,自自然然到善道去;你造的是恶业,也自然到恶道去,为什麽?看到造恶你就欢喜,就去了。

  这就是《易经》里面所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喜欢做什麽的,他总有那些朋友,常常在一块聚会。在这个世间,喜欢打麻将的,他有一群打麻将的朋友;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他有那一批朋友;它一类一类,他自自然然到那里去。像我们绝对不会到那个场所,高尔夫球场我们绝对不会去的,为什麽?没有兴趣,到那里去浪费我们的时间,我们是外行,一窍不通;哪个地方有讲经,我们一定会去。这就叫「人以类聚」。死後也是如此,你会到哪些场所去?你喜欢去的地方,他会到那里去。佛看得清楚,天眼。

  第十条,「漏尽智力」。「漏」是烦恼的代名词,烦恼为什麽称「漏」?把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功德都漏掉了,取这个比喻。「漏尽智力,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後有」。由此可知,漏尽智力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的;知道自己烦恼习气断了,知道自己不再轮回六道,知道自己不再堕落十法界,这叫「漏尽智力」。法身菩萨有,不圆满;法身菩萨确实绝不堕落在六道十法界里,但是在一真法界里头还有进退。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到,到什麽样的果位才不退?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由此可知,七地菩萨还会退转。但是在一真法界退转有个底限,就是「初住」;绝对不会退到初住以下,也就是说,绝对不会再退到十法界、退到六道,不会的,它有个底限。

  为什麽这些菩萨还有进退?就是他精进、懈怠。他精进,就往上升;他懈怠,就往下堕落。原因在此地。八地以上真的不退转了。如来果地他晓得,他绝对不会退转到等觉;他那个「不受後有」是等觉菩萨,不会退转到等觉。所以他在十法界广度众生,随缘应化,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示现什麽身,应以什麽方法得度,他就用什麽方法;他的现身、他的说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如来果地上十种究竟圆满智慧的能力,等觉菩萨都不能够跟他相比的。我们今天介绍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六集)  2001/3/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6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六集)  2001/3/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56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介绍过如来果地上的十种特殊的能力,今天再接着看「无畏」。「无畏」就是没有畏惧,略说有四种。第一种是「一切智无所畏」。佛与大众讲经说法,大众包括九法界众生,佛说他是一切正智之人。如果没有真正证得一切正智;「一切正智」要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世出世间过去未来无所不知,而且这个知是决定正确而没有错误的;这样的话一般人不敢说,世间的圣人也不敢说这个话。佛敢说,由此可知,佛确确实实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而且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换句话说,人人皆有。为什麽我们的一切正智丧失掉?佛告诉我们,并没有丧失,而是迷失了。如果丧失,那就不能恢复,迷失了可以恢复;只要破迷,你的智慧能力就恢复。这是事实真相,也给我们带来圆满的信心。

  现在我们很想破迷开悟。我们从下午答覆问题,许许多多同学都提出来:要怎麽样断烦恼,怎样才能够有把握往生西方世界,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一类的话我们听得很多,由此可知,大家确确实实有这个愿望。我们的业障始终不能突破,原因在哪里?要用什麽方法才能突破?这都是大家迫切关心的问题。印光大师说得好,他教导我们,常常想到「我要死了,我就要死了」;如果我们有这个念头,诸位要知道,这个念头是正念。「死了以後决定堕地狱」,如果我们天天想这个问题,天天提醒自己,印祖说:你念佛不恳切自然恳切了,不相应自然相应了。为什麽?你真能放得下。我们今天的业障不能突破,原因在哪里?放不下。为什麽放不下?不知道死期将至,不知道三途恐怖,没有把这个事情认真去想想。当然,一般年轻人很难想像这个问题。年老了,六十岁以上,在工作岗位上退休了,这个意识比较强一点。为什麽?他已经老了,接近死亡,这个问题他才会认真的来看待它。年轻人是疏忽掉了,你跟他讲,他不相信,「来日方长」,所以功夫不得力。

  印祖,那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他是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我们要懂得。他自己小佛堂里面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墙壁上写一个大字,「死」字。这就是教我们怎样断爱欲,怎样达到一心专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就,你能够恢复自性里面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本有家珍,不是从外来的。

  第二种是「漏尽无所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佛可以说世出世间所有烦恼断尽了。不是在如来果地上,就是等觉菩萨要说这个话,也是大妄语。为什麽?他还有最後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你怎麽可以说你断尽了?第三「说障道无所畏」,障道是一切世间障碍正道、障碍佛法,佛知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众生,由於迷惑颠倒,把佛法看错、看偏了,以为这是邪法,障碍佛法的传播,破坏佛法的僧团,阻止人修行,佛没有一样不知道,这其中的业因果报,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论里头又常说,譬如佛跟我们讲的法运,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在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第一个世纪,往後还有九千年。所以佛法里头没有说世界末日,但是这个世间法运有兴衰、有起伏。

  我初学佛,章嘉大师跟我说,佛法法运在现前这个阶段是衰、走下坡,会不会起来?会起来。法运的兴衰是在修学的人,不在法。法哪里会有兴衰?法哪里会有生灭?没有,在人。某一个时期人心向善,佛法就兴;某一个时期人心向恶,佛法就衰。人要是好善厌恶,佛法是最善的,大家都愿意修学;如果人要是反常,好恶厌善,学佛的人少,佛法就衰了。我们看看现前这个社会,确实社会一般大众喜恶厌善。你跟他讲些善的,他摇头,他不相信,他不愿意接受;你跟他讲杀盗淫妄,他欢喜。所以在这个时代,法运衰了。会不会兴起?会,肯定的。人在这个时候,他一定受很多灾难,到灾难受够的时候,他觉悟了,他才晓得这个路错了,他会回头,回头佛法就兴了。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众生纵然造灭佛的事情,佛也不会舍弃他,佛还是要救度他。佛永远是慈悲的,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永远是平等的,这个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

  第四个是「说尽苦道无所畏」。佛在讲经说法里面,说「尽苦道」。「苦」,三恶道苦,六道轮回苦;「尽」是在这里头受尽了、脱离了,永远脱离了。佛菩萨永远脱离了恶道,他还来不来恶道?他还来,常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他来,他不受苦。说「不可思议境界」,他来,他住一真法界,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住六道轮回,他住一真法界。这是什麽原因?大乘经里面这一种讯息很多。佛跟我们说,每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每一个众生的境界都不相同,所以法界无量无边。「十」是代表无尽,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法界,有他自己的境界。

  法界从哪里来的?是从心想生的。不要说无量众生有无量法界,一个众生,我们自己这一个人就有无量法界。我很虔诚在念佛,佛法界现前;我念大悲观世音菩萨,菩萨法界现前;一念贪瞋痴,三恶道的法界现前。就是一个人在一天当中,从早到晚就无量无边法界;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教我们专门想善,不要去想恶,道理在此地。

  这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四无所畏」。《俱舍论》里头也有,也说「佛四无畏」:第一个是「正等觉无畏」,第二个是「漏永尽无畏」,第三个是「说障法无畏」,第四个是「说出道无畏」。《俱舍论》的意思跟《智度论》可以说完全相同。

  下面是「十八不共法」。这些名词术语,略说说就可以了。十八不共法前面三条是讲「身、口、意,无失」,永远没有过失,这是凡夫、二乘、菩萨都做不到的,到纯善无过,性德圆满现前。第四、第五、第六,偏重在心上讲的。第四、「无不定心」,我们知道如来果地上他那个定境叫「寂灭定」,清净寂灭,永远住在大定当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菩萨要到八地才能到这个境界,八地叫「不动地」,不退转了。由此可知,七地以前,「定」有的时候还会失掉,失掉就是退转,但是时间很短,他能够再恢复;八地菩萨就不会了,如来果地究竟圆满。

  第五、「无异想心」,异想是妄想。真心离念,决定没有念头,佛法里面常讲「正念」,正念无念。对一般初学人来说,方便说「正念无邪念」;换句话说,正念还是有念,他没有邪念。这是什麽人?这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也是佛,分证位佛,他们没有邪念。如来果地上正念、邪念都没有,那才叫「正念」。正跟邪是相对的,六祖说得很好,「相对的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我们套六祖说话的模式,「邪法正法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真心永远没有念,那才叫正念,但是他自自然然能与十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

  为什麽他没有念他会应?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所以这种境界,佛祖说法说到没有法子好说了,称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真的,善恶两边都要舍。两边舍,为什麽我们现在还要断恶修善?我们没有到如来境界,我们不断恶修善就决定堕三恶道,所以一定要这麽做。诸佛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他也这麽做,自自然然这麽做,你要问他为什麽?做给迷惑颠倒众生看的,做个榜样给他看。这就叫「大慈大悲」,这就叫「教化众生」,实在讲,他自己不需要这麽做,他表演给别人看,就像唱戏一样,舞台上表演。在如来果地上倒驾慈航,所以他没有异想,「无异想」就是邪正两边都没有。

  第六、「无不知舍心」,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执着,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了。等觉菩萨还没有,如来果地上完全放下了。为什麽?等觉菩萨还执着那一品生相无明;他还分别执着,他要不分别执着,他就证得圆满的佛果。所以要放下!你放下得愈多,你的境界就愈高,在佛法讲,你的果位就愈殊胜。佛在《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佛法尚且要舍。「舍」就是不执着。所以这个「舍」,我们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我们真的要舍了,不学了,那就糟了;这个「舍」是我们要学,但是不可以执着,我们舍妄想、舍分别、舍执着就对了。这是大乘佛法常讲的破立同时,没有先後。好,时间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