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P

行动出灵感,灵感不出行动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家乡的柴火进化史

(2021-03-07 13:23:36) 下一个

人类自从发明了火,就跟柴再也离不开。在我的家乡,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到1980年代,一日三餐做饭用的燃料,都是从山上砍回来的最原始意义的柴,祖祖辈辈,未曾有任何改变。其后短短几十年,柴火经历了快速“进化”的历程,往事越千年,彻底改变了古老的传统,以下略记一二。

1.砍柴

人生一大苦就是砍柴。山高路远,日晒雨淋,负重而行,整整一天都在跟大山拼体力。少年不识愁滋味,我十岁不到,就天天闹着去砍柴。父母苦笑:“一提砍柴二字,我们腿肚子都抽筋,真是娃娃!”。要去砍柴,都是天一亮就起来,做早饭,带午饭,午饭一般都是饼或者一团捏紧的白饭。太阳还没出来,事先约好的伙伴们就出发了。
走过大约一里的田野,开始爬山。山路弯曲,坎坷不平。经过世世代代的足迹和风雨冲刷,有些路段就像一条小巷,路面愣是把山体“勒”下去两三米。从山脚一直到半山腰,没有一棵树,也没有灌木,几辈子以前就被砍光。那时没有手表,大约三四个小时之后,才到达有灌木和松树的地方。砍好柴火,肚子也饿了。高山上,古道边,一团白饭一口泉,吃完立即背起柴往回赶。

到山脚,几度汗流浃背,一双草鞋也差不多磨穿。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走得很远,来到山下,早已天黑,又饿又乏,一步也走不动了。父母还在地里干活,自顾不暇。悲苦之际,远远看见祖父接应,至今难忘。前两年回乡,跟邻居大娘打趣:“大妈,走,明天我再跟您去砍柴!”一句话,抹去了几十年的星移斗转,大娘笑逐颜开,仿佛我还是那个跟她朝夕相处的少年。

2. 烧火工具
烧柴,还需要辅助工具。最原始的是吹火筒。同样古老的是风箱,一拉一推,前后进风口交替开关,发出悦耳的“嘟---嘟---”声,这么智慧的工具,不知是古代哪位能工巧匠发明的。后来有了鼓风机,先是手摇的,都是乡村“小炉匠”的作品。最恼人的是,连接手摇轮和风扇的橡皮筋经常”掉链子“。每天晚上做饭时刻,走进每家的院子,伴随着劳作一天之后的饥肠咕噜,就是那鼓风机急切而嘈杂的噪音。有一年,发小家分家,兄嫂想要鼓风机,发小的父亲火起,抡起镢头把宝贝鼓风机劈成了几块,唉-----
后来,人们发现,农用喷粉器可以当成鼓风机用,不但威力无比,而且再也不会掉链子。每当听到它那稳健的齿轮声“呜------“,心里无比踏实。只是这东西价格非常昂贵,一般人家都舍不得或无力承担。鼓风机的最高阶就是电动的那种,开关一拉,一劳永逸,不用再专人守着灶门烧火了。

3. 煤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终于从“生产队“里松绑出来,我的发小加亲戚头脑非常灵活,抓住历史机遇,买了辆小货车,从外地的煤矿运来煤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价廉物美的电动鼓风机也应时而来,家家户户终于得以从祖祖辈辈砍柴的苦难中解脱出来,把宝贵的劳动力用到了更加有价值的地方。发小不止一次感叹,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自己的”青春运“,运煤发家就是他遇到而且迎风起飞的”青春运“。

4. 液化气
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的人口流动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煤炭渐渐不适应需求:购买储存不方便,在家人数减少,不容易生火,等等,随后兴起的是钢瓶液化气。从前砍柴时,伙伴们在山路上有说有笑,我甚至幻想,如果从山巅到山脚拉一根钢索,“嗖”地一下,瞬间把一大捆柴溜下山,不用再汗流浃背,那该多好! 那时做梦也想不到,总有一天,不会再砍柴。

5. 电
说来有趣,洪荒的砍柴年代,有一天,我指着厨房里挂毛巾的细铁丝,对发小一本正经地说:“看,我家是用电做饭”。发小当然不会相信。现在,这个想法已经实现。微波炉,电磁炉早已走进农家,烟熏火燎的厨房已经走进历史。

老父亲砍了一辈子的柴,在山上烧过炭,也在集市上卖过自己砍的柴。这部烧柴进化史,他和村里的老一辈,都一一经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VCPP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下次要是在后院做火塘,要是用个风箱就有特色了,LOL
VCPP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哈哈,的确如此,我记得当天从地里收获小麦当天磨的新面粉的特殊香味!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柴禾,铁锅,当年的新粮食,这样烧出的饭-香!真香!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从砍柴一步步进化到用电器,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