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秋叶声

来美多年,感慨万千:风中秋叶,风起则飞,风停遂止,随缘起落,岂有它哉?唯书作伴,唯文作声,
个人资料
正文

豆芽诗及评

(2016-10-18 09:12:41) 下一个

秋叶品诗-读豆芽诗,评豆芽诗,此一乐也(品诗五首)

椰风海韵本次活动搞搞新意思,不设特定出句,但设限题”豆芽“,参与者可以拙诗中的出句来对句,也可根据题材——“豆芽”,自己拟对联一幅,并将所撰之联入诗,律绝不限,词曲均可,敬祈诗友支持,期待您的精彩。秋叶抛砖:


出句:遥吟花一阕,对句:怜感月三身。
 

五绝-题豆芽

5),

文章憎命达赠诗
出句:玉洁修长腿,对句:金黄硕大头。

五绝.豆芽
玉洁修长腿,金黄硕大头。
豪门偶尔请,穷汉却常求。

文章憎命达出身军人,文字自有军人气质,挥洒文字也如指挥部队,颇有一套。

说《豆芽》先取其形,豆芽优雅的“修长腿”配之以“玉洁”,足显豆芽身之清清白白;豆芽“硕大头”冠之以“金黄”,描豆芽头之金黄配以纤玉之身,工整一联,仅十个字,即把豆芽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描之以浅,画之以真,足见手法之熟练,用字之简练。

作者,起承两句,写形配色,显出精巧,转结两句,则另出机抒,写豆芽之价值,不说豆芽的金贵,而突出于富豪之家也然要“请”。品味“偶尔”,总还得“请”,这“请”字最见价值了。如此:“豆芽可入富豪家”,颇见身价了。至于“穷汉却常求”显然也是不争事实,但我觉得“穷汉”不如改为“百姓”,更为得体。生活中不一定是穷汉求豆芽,寻常百姓喜欢豆芽,是豆芽的鲜味,豆芽的营养,豆芽的寻常价,所以“百姓却常求”,则更见豆芽的真正价值了。秋叶一孔只见,愿和文章兄交流,其实更多还是学习。

此作平直而起,从容承之,婉转而下,顺流而结,足见诗人功力,秋叶读而诵之,甚喜欢,不觉抚掌……握手文章兄,多谢支持!

 

6),

曾繁景赠诗:
出句:三年灯下苦, 对句:每顿舌尖欢
五律--豆芽
乐谱写圆盘,冰肌秀可餐。 三年灯下苦,每顿舌尖欢。
助学孙山上,提神桂魄端。 功成因有你,献曲一生弹。
注:高中三年几乎天天吃豆芽。

读曾繁景先生的《豆芽》让我感慨诗人的奇思妙想,生活中有好些寻常东西,在富于想象的诗人手下,真的是奇异的图画,跳动的乐章。若不信,且看椰风海韵的曾版主是如何描写豆芽的:

读首联:“乐谱写圆盘,冰肌秀可餐。”很显然,诗人着意给读者展示的是餐桌上的画,这画是“圆盘”上的五线谱,豆芽也是诗人心里跳动的乐符,生动的乐谱。如此诗思,多富奇趣!可这乐谱中的豆芽不是死硬的符号,而是活着、具有生命的玉骨“冰肌”……。如此简约的一联生两象,这样跳跃生动的诗画,可算意象丰盈吧?

作者次联作承,不落俗套,他大胆脱离画面,直接进入自己对豆芽的感受:“三年灯下苦,每顿舌尖欢。”一联流水对,暗喻了学生生活的清苦,即三年学业,经常芽菜打斋,确然有苦,却也有诗人不曾忘记的“舌尖欢”,此“三年”对“每顿”,“灯下”对“舌尖”,既有“苦”也有“欢”,把当年学生的生活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却只用了十个字,其省,其炼,让我叹服!

颈联,作者用“助学孙山上,提神桂魄端。”作转,颇值品味。“孙山”,吴人,善滑稽。以“解名尽处是孙山”一联,后来成为“名落孙山”之成语。 我细细品味其典出,虽未得深津,犹自擅作理解,出句或应是说:经过不断努力,即如孙山也可上榜,鼓励学子不懈努力,即使“桂魄”圆月高挂,仍要提起精神加倍用功,若真如此,足见善心善举了。又或者,豆芽作常餐,曾有助于作者学习,甚至夜深人静,月上高台时,豆芽作为夜宵,提神解乏,功劳非浅。是否如此理解,还请曾版指教。

尾联,自谓:“功成因有你,献曲一生弹。”显然这是作者有感于豆芽对自己的“特殊贡献”,故而赞之有“功”,发自心底为豆芽献上心曲,这尾联的曲心和首联的谱意,也算首尾呼应,融为一体了,如此作结,足见诗人匠心独运,令人品味。

综观此《豆芽》五律,好在奇思妙想,不落俗套,谱出新意,颇值一读。秋叶再三欣赏学习中……

再次衷心感谢曾版支持,秋叶隔洋握手以谢!

 

7),

风来运去戏题豆芽联:
出句:前世圆圆肚; 对句:今生细细腰。

诗梦:五绝--戏题豆芽
前世圆圆肚,今生细细腰。
长思亲玉箸,整出丽人娇。

细细读了风来云去的临屏五绝,感觉诗友写的虽然是《戏题豆芽》,却紧紧抓住了“豆”与“芽”形象入题,豆的“圆圆肚”对芽的“细细腰”有趣而形象,再分别在前面“前世”与“今生”,把豆转变成芽的形象,一下子相互的转变关系说得清清楚楚,对仗工整,意思明确,足见功力。

豆芽的形象清楚后,诗人再发力向深层挖掘,写出豆芽作为盘中素餐,餐中美味的价值,“亲玉箸”三个字,把人们对芽菜的喜爱,或芽菜对食家的吸引显之文字。而末句“整出丽人娇”也暗喻芽菜的营养价值,若豆芽蛋白能够让食家皮肤更白嫩,娇美的丽人也就活脱而出了。唯感觉此句“整出”两字欠点雅致,如果再推敲一下,相信定可更上层楼。秋叶直言,不当处还请海涵。

衷心感谢风版赠诗支持,秋叶感谢,并祝端午节快乐!

 

8),

感谢三羊开泰热情赠诗支持!
《七绝--农夫卖豆芽》/三羊开泰
联: 出句:两夜三天生白玉,对句:一家五口赚黄金。
诗:

定时淋水盖头巾,致富农夫育美人。
两夜三天生白玉,一家五口赚黄金。

品读三羊开泰诗友的七绝《农夫卖豆芽》,感觉无如是读一篇农夫生活故事的实录,简单而真实,短小而精悍,颇值一读。

作者起首“定时淋水盖头巾,”平白明了,无疑那就是农夫发豆芽的过程啊!黄豆泡在水,既要定时淋水,也要适时盖“头巾”,让豆芽在最佳的温湿环境里避光发育,显见作者对此道的熟悉,当是热爱生活的观察家。承句“致富农夫育美人”,想是倒装句,实际是农夫要致富,用心育美人。此“美人”,无疑是指豆芽了,至于育豆芽,卖豆芽,能否致富?那就要看你是否营销得法了。


读转结两句,也是诗人最用心打造的一联“两夜三天生白玉,一家五口赚黄金。”我很开心,呵呵,三天培育出壮壮美美的“白玉”,足见生产得法,加上一家五口,同心合力,也许真能“赚黄金”呢。我猜这黄金不仅仅是金钱,也许也是豆芽的“金”冠呢,若营销真得法,得个优秀个体户称号,那么豆芽是金,钱是金,名也许也是金呢?呵呵,世界上行行初状元,农夫得三金,也是可能的吧?说多了,我最欣赏的还是转结两句的工整得体,平白明了,用28字,表达那么多的内容,算得上用字简单,意象丰盈了吧?秋叶大力鼓掌!

 

9),

感谢耕云斋主赠诗支持!
冰肌若玉自娟娟,梦欲托青素愿虔。
绿色可餐堪慢品,清宵不觉月侵筵。

品赏耕云版的起句“冰肌若玉自娟娟,”感觉诗人立意从豆芽的形象与颜色着手,让读者在诗句里找到芽菜的洁白晶莹,腰肢涓涓的形象感;承句,“梦欲托青素愿虔。”作者没有再进一步工笔描述豆芽,而是大写意地转入“梦”的感觉里,取豆芽之“青素”表达作者的“虔”诚笃信,大概是以素入淡取禅吧?秋叶大胆推测,耕云版也是推荐少肉多素的养生者呢。转句,诗人用“ 绿色可餐堪慢品,”表达心中寄意,豆芽此绿色食物,是眼可品,餐可品,乃双双可品之上品,此句如由秋叶来写,或会用“秀色可餐”代替“绿色可餐”只因为上面有了“青”,下面取“秀”更直接,直陈拙见,切磋而已。结句,作者用“清宵不觉月侵筵。”让我感觉脱俗,雅致,诗意升腾,妙不可言!写豆芽一民间“俗物”,却联想到青宵明月,享受区区一盘炒豆芽,却用上“月侵筵”这样的无限诗意,这“不觉”让我平添一种感觉,不凡!

 

秋叶临屏也凑四句作和,还请耕云版雅正: 倾筵月色也侵心,信在无形诗满襟。豆芽岂是凡间物,天水耕耘白玉针!

 

此刻同时感谢,晓白、清风、半榻清风、邓治兄等赠诗支持,得空秋叶也要一一作评,以作答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