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北美

在美国,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谋发展,我虽一直想写些什么记下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可还真不曾想过要写成一本书。但经过9。11事件......
正文

理智:最好的体育新闻

(2005-05-04 17:43:59) 下一个
理智:最好的体育新闻 □沈敏特 这次奥运会,中国金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尽管有些预期要获得的金牌,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未能如愿以偿,应该说还是成绩骄人。这是一个值得欣喜、值得欢呼的时刻。但也是一个非常可能欣喜若狂、欢呼忘情的时刻。 欣喜而若狂,欢呼而忘情,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历史上太多太多。而就在这时候,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发言人,在回答新闻界提出是否预期在2008年获金牌排名第一的时候,明确指出,第一,我们没有这个奢望,第二,我们还不是体育强国。 从若狂、忘情的角度看,这个回答太低调,太谦逊,太不够刺激,太不长中国人的志气。但我却认为,这是新千年以来最好的新闻之一。 这不是太低调,是音准调。 这不是太谦逊,是很实在。 这不是不够刺激,是健康心态。 这不是太不长中国人的志气,是大长中国人的理智。 高调离开了准确,骄傲离开了实际,刺激离开了沉稳,志气离开了理智,这已经造成过我们很多很熟悉的失误、损伤甚至祸害。在这愉快的日子里,我不想重提这些具体的事情了,但教训却不能在心中须臾忘记。也许我们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发言人正是记住了历史教训,作了这样的发言。 是的,中国还不是体育强国。体育强国获得金牌的概率可能会大一些,但金牌却不是体育强国的绝对标志。 体育首先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发达与否就是要看它在国民教育中是否普及,是否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否在大多数国民身上取得明显良好的效果。这是几块金牌、几个体育明星所无法替代的。而恰恰是把体育放到国民教育中来审视的时候,体育令人担忧。我这里要提到三件事情,供大家考虑。 就在昨天——2004年8月26日,中央电视台播了一条消息。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告诉我们,他的一个很守规矩的学生,在体育课的集体活动中,能和大家一起活动,但自由活动时,他经常呆在一边不作任何活动。这位教师注意了他,询问了他,才知道这个学生家境贫寒,营养不良,体力难以支撑体育课的活动。众所周知,我国还有多少贫困人口。 连续几次国际少年儿童夏令营,包括今年的在内,带给我们类似的消息是,与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少年儿童相比,我国少年儿童在精神上缺乏吃苦的精神,在身体上缺乏耐劳的体力。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教育系统中的体育状况。 这第三件事情就是应试教育和体育的关系。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应试教育依然占强势的过程之中。十分明白的是,应试教育与体育是对立的。在我们的少年儿童中,营养不良就瘦弱,营养一多又成了胖孩,这都与忽视体育有关。此外,近视眼的比例居高不下,很多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又呈低龄化的趋势。这比少得块把金牌,十倍地令人担忧。 显然,离开国民教育系统中的体育现状,谈什么体育强国,无异于痴人说梦。所幸的是,我国的体育代表团十分清醒,十分理智,明确宣布,我们还不是体育强国。由于脚踏实地,正视现实,反倒使我觉得,我们与体育强国更近了。 我们的传媒如实报道这条消息,就成了我心目中最好的新闻之一。其意义不亚于2003年我们的传媒如实报道非典疫情。这才是中国的进步和强大。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