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五十五

(2009-02-11 18:36:39) 下一个
1604、蒋纬国在陕西汉中当青年军少校营长时,某天从无线电中听到日本投降广播,正值那天发饷,命行政副官将全营官兵薪饷全数扣下,以此买来汉中全城的酒和鞭炮。等到正式宣布日本投降消息时,又命全营放鞭炮、喝酒。其他部队买不到酒和鞭炮,都前来购买。他不仅将钱全赚回,还有盈余给士兵发双饷。后来他回忆:当时每个士兵都很高兴。
  1605、黄楚九在上海城隍庙得意楼前摆摊行医卖药,有卖梨膏糖的朋友杜宝林(艺名“小热昏”)在说唱兜售梨膏糖时,编了唱词:“又香又甜的梨膏糖啊,啥人吃了我格梨膏糖,保险叫伊身强力又壮,弗信请侬去问黄楚九,黄大医生验方最灵光。”从此他名声大噪。
  1606、孙中山早年就读广州博济医校时,清晨喜食猪红粥,将米粥与猪血同煮。每晨两碗,只需铜钱两枚,价廉物美,因含有铁质有益于身体。后孙著《孙文学说》,第一章即写饮食,更详言吃猪血的好处。
  1607、伍廷芳早餐,必食燕窝、花生仁煲冰糖一碗,且以三滚为度,谓能养颜益老。他要孙中山照着他做,孙中山笑而婉拒,依旧是以粥为早餐。
  1608、溥儒最喜欢吃蟹,一顿可吃三四十只,以至面前蟹壳高耸,见不到对面之人。
  1609、钱稻孙在1962年自然灾害时期早晨常在胡同口小吃店吃碗煮红小豆。那年头人都缺油水,但钱对萧乾夫妻介绍:红小豆格外滋补,吃得出里面放的是真白糖,不是糖精,而且才两毛钱一碗,一两粮票,很实惠。因此有次钱招待家宴,他俩见桌上只是薄薄山鸡肉和清蒸白菜芯,不好意思吃饱,出来尝了那碗煮红小豆。
  1610、章乃器曾读到一位游学印度、拜甘地为师的某人写的一本绝食的书,书中说,绝食最不好过的是第五天,过此便入坦途。后来他又读了宋云彬《弘一法师》,详细说明弘一法师绝食的经过和后果,于是有意作绝食试验。在文革期间被关押,就成功地绝食八整天。红卫兵以为是绝食斗争,他说:“不是绝食斗争,而是绝食试验。”
  1611、溥儒喜欢宴会。他食量大,但吃相不雅,如吃带骨的鸡鸭,往往是下手抓。宴会上有喜欢吃的菜,拿过来放在自己面前,别人想伸一筷子,他会向人家瞪眼,只有等他吃够了,才推给邻座享用。有次出访韩国参加政府宴会,也表演了一次移盘面前,据盘大嚼,惹得主人停筷注视。
  1612、张申府日记极为简单,但却记有某月某日,过江,买烧饼一枚,用钱若干。
  1613、康同璧生日,章乃器因每月生活费竟被造反派扣得只有50元,又值月底缺钱,只得买了一斤切面,用瓷盘装了,在一张红纸上写了个“寿”字,盖在上面送去。当宴席上过几道菜后,那盘寿面被制成一盆雪菜肉丝汤面作为最后一道菜送上。
  1614、塞克在延安时常与王明一起喝酒,先喝低度酒,用的是茶杯,喝得多了,不过瘾。王明就要用大杯,而且换上烈酒,给他灌饮。一次塞克醉后,回去路上掉进河里,皆因在延安喝酒不易。
  1615、孙中山早年在广州时,常去专卖牛肉的太白楼吃牛肉饭。当时所宰牛多为老病之牛,故富人以为不卫生。孙因懂医,知与此无关,还常向友朋介绍。1917年他率海军至广州,幕僚朱执信等因他介绍,亦常以该楼牛肉饭充午餐,每碗仅一角。
  1616、张申府自称平生最爱吃的惟有红烧肉,而且要吃几块肥的,因而当1982年为他90岁祝寿时,宴会上仍以红烧肉为主菜。
  1617、孙中山晚年患胃病,但喜食鲍鱼。某日与宋庆龄宴客,一人竟吃了大半盆红烧鲍鱼。他解释说:“我正是要它治疗胃痛,鲍鱼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可以增加食欲;又因它不易消化,我的胃气弱,可和它抵抗,若只吃容易消化的而难抵抗,胃气将日益衰退,更不易治疗了。”
  1618、彭德怀1947年转战陕北,为攻打易守难攻的清涧城,他向指战员许愿:打下清涧,我请大家吃肉。战后,彭难忘许诺,立刻向中共中央军委发电报请求解决。翌日收到贺龙等转来加急电报,共22个字,就是谈“肉”:彭电请政府名义慰劳野战军每人一斤猪肉有必要。军委。
  1619、周恩来转战陕北时,因部队吃不饱营养不足,会影响战斗力;还因为缺少油水,粮食吃得很多。于是命后勤买羊宰杀,和不去皮的黑豆一起煮。第一天众人吃得格外香,平日每顿定量的黑豆都吃了,还赔了一只羊;第二天午餐仍吃得精光,晚餐就吃不动了。
  1620、赵寿山1931年后出任陕西汉中绥靖区司令时,赠送所属部队官兵每人一双筷子,筷上都烙印他亲笔写的话:“每饭莫忘国难,举箸须念民艰。”
  1621、冯玉祥1914年任北洋军旅长时,与士兵同餐。某天,在与士兵吃饭时,吃到了沙粒,立即叫来管伙食的排长,罚跪在地,当着众人面训道:“当兵的就是你爹,你就叫你爹吃沙子?你的良心哪里去了?”
  1622、王近山将军指挥朝鲜上甘岭战役,忙得常常三天两夜不吃饭。当时司令部只有一箱苹果,他也命令司机送到前线去。司机考虑到苹果关键时能解渴顶饿,悄悄在自己口袋里装了几个。
  1623、毛泽东在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间,见同是贵州仁怀县人的周林(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和韩念龙(外交部副部长)闲谈,就问:“ 你县茅台酒究竟是用什么神水做的啊?那么美,那么香!”周林答:“哪是什么神水,就是长征四渡赤水你走过的那条赤水河的水酿的啊!”毛泽东说:“原来就是那条赤水河酿制的茅台酒!有那么多的水,茅台酒何不搞个1万吨?”周恩来后来真的提出生产万吨茅台酒方案。现茅台酒年产已达7300吨。
  1624、吴富善将军1931年在林彪麾下当连长时,在江西石城打土圈子时,得到一些人参。林彪对他说:“是高丽参,大补的补品。”吴特意买了几只鸡,放了约一斤高丽参一起炖,炖出的鸡肉发黑、味苦。有的战士听说是补品,吃了,不料却流鼻血,几天后才止住。
  1625、马一浮晚年早餐通常是一只鸡蛋加两片面包,但中餐和晚餐都是一小碗干饭。
  1626、巴金在50年代时得友人相赠一大坛绍兴酒,因不善喝酒,放在堆杂物破屋里,日久忘了,也免遭文革砸烂。1978年开坛时,香味四散,即分装多瓶赠予友朋,其中有适在北京、爱喝绍兴酒的叶圣陶。
  1627、郭沫若认为大诗人与酒有密切关系。他曾统计,李白涉及饮酒的诗,占全部诗作16%;杜甫更甚,要占21%。
  1628、苏步青爱种花草,经他手栽培的都能长得鲜艳、饱满,原因是他将吃剩的鱼内脏、虾壳,均作为肥料埋在花草根部。
  1629、顾廷龙1932年除夕,在北平与吴世昌、邓嗣禹和朱宝昌度岁,喝了10瓶花雕,个个大醉。翌日大年初一,日高三竿方才醒。时值民国政府废除阴历年,只得打电话向燕大图书馆告假。
  1630、叶浅予走南闯北,吃遍天下,但最爱吃的仍是家乡富阳的片儿川、炸响铃、臭豆腐和桐庐鸡子饼。凡有好友造访,即以此招待。
  1631、熊希龄晚年创办香山慈幼院(孤儿院),将全部家资悉数捐出建立“福利基金会”,并与孩子撰写校歌多首,其中《饭后歌》是:“馒头棒子豆芽汤,蒸蒸喷鼻香。我们幸福等天堂,精神体魄强。堂以外,可心伤,穷孩满四乡。如何救彼出饥荒?时时不可忘。”但熊因家资尽捐,一无所有,每月只从基金会领取生活费维持,用沈从文话说是“吃二等公务员伙食”。
  1632、陈布雷1923年在上海,上午11时到下午5时于中国通商银行办公,此后到《商报》搜集材料。入夜,备一斤香烟(50支),泡一杯浓茶,购几只馒头,三样入口后,即书写评论,一气呵成,已是深夜。
  1633、夏斗寅抗战时虽被封为上将总参仪,因法币贬值,寅吃卯粮,他只得以年轻时学得的养猪技能,在住宅附宅园地,养了几十个小猪,后因猪肉价日涨,养猪收入超过上将薪水的几十倍,得以维持生活。
  1634、林语堂在南洋大学任校长时说:“青年研究学问,有如熏火腿那么的熏。”他举例的“熏火腿”,乃是将生肉放入室中,以烟熏之,久必成火腿。因此曹聚仁就说他虽是看了张岱《陶庵梦忆》浦江竹叶腿故事,而只是见之于书本,而实际乃是将竹叶腿腌好了后,才放在灶边,让竹叶的烟去熏的,并非用生肉。因曹是浦江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