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三十九

(2009-02-13 19:22:18) 下一个
 1043、巴金1930年夏天从法国归来,第一次到杭州西湖,在蒙蒙细雨中,和朋友在楼外楼吃了西湖醋鱼。然后在雨中泛舟西湖,有友朋率先吟咏了苏轼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半个世纪后,对此情景仍记忆犹新。
  1044、张秀熟2004年5月109岁时为报纸介绍“依然体态健康,耳聪目明”,诀窍是他像动画片里的大力水手一样爱吃菠菜。
  1045、陈毅在苏北新四军军部时,常在口袋里装有干辣椒,吃饭时就用以佐餐。后刘少奇来苏北,也爱吃,一到吃饭就伸手向陈毅要。有次刘咳嗽,医生不让吃辣椒,到吃饭时,老是眼看陈毅吃,怪馋的。为此陈毅干脆不吃,口袋里也不带。
  1046、束星北教授被打成右派,全家九口人只有生活费20元。他饿得有次到附近地里偷地瓜,还没扒出来就被看田老头逮住,但老头却从看地瓜的草棚里给了束星北一捧花生,没想到他竟连皮都吞了下去。
  1047、马连良演出前,与其他京剧演员不同的是,其他人唱完戏再填肚子,而他却是“饱唱”,吃得越饱越唱得好。为此老舍去听他演出,必定早到一两个小时,参观他如何“饱吃饱唱”。有次只见马蹲在一个大烤肉炉前,自己动手,悠哉乐哉。老舍点头说:“温如先生嗓子好的秘密,原来就在这里。”
  1048、巴金1987年回家乡成都,与当地作家张秀熟、艾芜、沙汀上桂湖吃四川风味豆花饭,谁知地方官员却早已为他准备了多道佳肴。他没有动筷,当豆花饭作为点缀端上来时,却早已兴趣索然,用筷子夹了几口就退席了。
  1049、刘少奇王光美1948年在西柏坡结婚。在闹新房时,王光美将自己和同事制作的蛋糕,切了三块分别给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毛吃得津津有味,临走还要了一份蛋糕带回去给女儿李纳。
  1050、书法家费新我长寿,就自己长期锻炼身体事作有一联:“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锻炼还须乐观,独乐何如众乐。”
  1051、张伯驹晚年到北京西郊莫斯科西餐厅进餐:红菜汤一盆、面包四片、果酱一小碟、黄油两小块;慢慢喝完红菜汤,从口袋里取出小手巾一方,细心包起抹上黄油的四片面包,像鱼一样晃悠悠地走了。黄永玉目送他那背影,对孩子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今后几百年里,人们都会记着他。”
  1052、乔羽文革时下放连队。每逢杀猪,总要安排他负责洗猪杂碎。他竟能把猪的大小肠、肝胆肺等分洗得洁净。
  1053、陈述晚年每月退休金1132元,靠妻子李波开30平方米小吃店,卖水饺和羊肉贴补。
  1054、宋庆龄每年中秋前后,必托人捎送上海阳澄湖大闸蟹给周恩来尝鲜。
  1055、艾青1985年赴锦州。车过高桥镇小憩,镇政府以瓜果款待,他将一块西瓜吃得十分干净,只剩一层薄皮,并再三嘱咐随行作家们将瓜皮果核收拾干净。自己在动手收拾时,还说了几句顺口溜:“不管官多大,且莫摆官架;当面谢人家,背后不挨骂!”
  1056、萧军1943年在延安刘庆时,因停止供给救济粮,而妻子又生育需要营养,他只好向村长借来一斗麦子,用房东的小毛驴在院子里的碾子上磨成了面,过了箩;又赊了两斤羊肉给妻子炸锅做疙瘩汤吃。
  1057、朱庆澜为许世英赴日本任大使饯行,选择一个搬运工、人力车夫吃饭的摊位。每人一饭一菜,菜是豆芽、粉条和青菜烩成的。吃后,朱主动提出为无名饭摊取店号,并即席题写:“民生简便食堂”,落款“许世英、朱庆澜。”写完,又对掌柜说:“饭菜像这样就可以,不过要清洁卫生。劳苦大众吃坏了肚子影响劳动,须知一家全靠他们来养活啊!”
  1058、王近山1947年因车祸住院,第一次见到清蒸大螃蟹,连说:“我不吃我不吃,张牙舞爪吓人兮兮的。”妻子将蟹肉剔出蘸了蒜茸酱给他吃了,才觉得好鲜。等吃完了,才知道是蟹肉。但以后每逢吃螃蟹,仍不敢吃,还是要妻子剔出肉来给蘸酱吃,因此妻子笑他:“你这个杀敌不眨眼的大将军,连一只小小的螃蟹都怕,真没出息!”
  1059、易中天在1972年新疆生产兵团时,有次为朋友孩子生日设宴,用新疆特产白萝卜,分别切成丝、条、片、丁,再分别拌上醋、糖、辣椒粉、花椒粉,各放上些芹菜叶、胡萝卜丝,后再浇上热清油,成为四大盆酸、甜、辣、麻口味各异的下酒菜。
  1060、李拔可不饮酒,每设宴也不备酒。友朋参加宴会多自携酒。江翊云有诗调侃:“不供樽酒频邀客,独种园梅早占春。”
  1061、吴湖帆60周岁时,发起与梅兰芳、周信芳、汪亚尘、郑午昌、范烟桥、李祖夔、杨清磬等同岁20人,结成“甲午同庚会”,宴于上海魏氏园,共饮千岁酒,并制有纪念章,图纹为千里马,因午年属马也。郑午昌生日最先,称为“马头”,杨清磬生日最晚,称为“马尾”。
  1062、高吹万晚年居上海时,每日晨起盥洗毕,即抄写《金刚经》一张,用朱笔作工小楷,两年间,写得全篇《金刚经》30部,分赠友朋;当时他餐餐有番茄,由是合为一诗以记之:“世乱仍无定,吾生本有涯。朝朝书梵籍,顿顿食番茄。未蒿三年艾,言烹七碗茶。斜阳常散步,小立数昏鸦。”
  1063、许父善烹,又以煮牛肉鲜嫩,人戏呼为“许制牛肉”;徐卓呆也善制牛肉,每宴客时,称徐制牛肉胜于许制,许闻之不服,特别予以加工,以宴客请比较高下,友朋彼此称好,盖可于两处共尝也。
  1064、马星驰早年为《夜报》副刊写漫画,其时正张勋复辟失败,逃往荷兰使馆。马便绘一只汽水瓶,以张勋躲在瓶里,见者大噱。盖此时汽水称“荷兰水”也。
  1065、严独鹤生日,友朋设宴请他点菜。严谦让,有友为之说:“蛇羹。”众皆大笑。
  1066、冼星海创作时有吃糖果的习惯,但在延安是买不到糖的。因此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光未然只得送给他两斤白糖。于是他每写几句,便抓一把白糖塞进嘴里;白糖吃完了,乐谱也就诞生了。
  1067、黄侃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时,每年大年初一都先乘火车赴苏州与老师章太炎拜年,拜年时章家庭教师、又是黄侃弟子在座。主客坐定,仆人上茶第一杯敬客人黄侃,黄侃当然不敢当,转敬给章,而东家是要敬西席的,于是转到孙,孙因业师黄侃在座,只好端给黄,黄再敬老师,这样敬一圈,礼仪才算结束。
  1068、沈有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时,常赴附近小茶馆或小饭馆,请人喝茶。但只有当他觉得对方的话有意思时,才允许吃他买的那碟花生或瓜子。
  1069、周有光1969年下放宁夏五七干校看守白菜窖,他每天要把所有的白菜翻看一遍,将开始发烂的拿给炊事班去烧。他说,一整个冬天,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好菜,所谓是:“烂了才吃,不烂不吃,吃的全烂。”
  1070、巴金在1949年因生活拮据,妻子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了,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吃了。这两个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
  1071、宋任穷1935年长征到陕北保安,与钟月林结婚。拿出仅有的三块钱,买了一头羊,做了烤烧饼,请了蔡畅、邓颖超、贺子珍等一起吃了一顿饭。
  1072、刘源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于北京实验小学读书。有天食堂给学生午餐是几块黑乎乎、甚至还有些发霉的白薯干,咬了一口给扔了。但回家时听父亲刘少奇说:“你要知道现在还有很多人连这样的东西都吃不上,你们还没有尝过吃不饱的滋味。”当即赶回学校,找回扔掉的白薯干,洗洗干净,吃了下去。
  1073、溥仪特赦后往北京东冠英胡同,每天上班前赴附近小吃店早餐,一般是喝一碗豆汁(这种豆汁略带酸味,不放糖,就着咸菜吃);有时小店没有豆汁,就喝碗豆浆,再加两个油饼或两个包子,总是二两主食。开始小吃店非常高兴,便特地为他留个座位,但消息传开了,前来看热闹的人多了,过去不在那儿吃早点的也都前来用餐,生意好极了。因那时是国营商店,做多做少、没有顾客都一样拿工资,店员们越来越讨厌他了,不但不留座位,还赶出去排长队。后来有好心人告诉他,从此他便在家中吃或上政协食堂吃。
  1074、周恩来1961年春节前夕,收到青海省省委送来的自青海湖打来的1000多公斤鳇鱼,给中央机关改善生活。他立即指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鱼已送到再返回可能腐烂,就由北京工商局按市价收购,交市场出售。中央机关一斤也未留。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