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97岁巾帼革命家的长寿秘诀

(2009-04-04 19:22:26) 下一个
一位传奇女性,14岁参加革命,曾三过雪山草地,屡经血战而“刀枪不入”,以“子弹见了她绕着走”的“福将”而闻名军中; 王定国,这位人所共知的”王妈妈”,她被作为红军精神的一面旗帜,她是迄今健在的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唯一女性。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笔者一行带着温馨问候和祝福,有幸走近这位伟大的母亲,走进这位传奇老寿星的家,拜望这位跨越世纪的老人,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的夫人、97岁高龄的老红军王定国。
  
  丹青为友健身怡年
  
  早闻王妈妈的书房翰墨飘香,走进王定国的书屋、犹如进入书画巨匠的写作间,就像名人字画展览,不论书房、客厅都处是书法作品,整个家中都沉浸在笔墨丹青的浓香中。老人家王定国精神矍铄,话语朗朗,虽年近百岁高龄,但说话仍然思路清晰,非常健谈。
  作为迄今健在的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唯一女性,老人想把多年记录下来的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书画,展示给年轻的一代。让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们,重温他们难以忘怀的岁月,从一幅幅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红军是怎样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的壮观场面。
  王妈妈告诉我们,参加革命后,已成为谢觉哉同志夫人的她,边带着孩子照顾家庭,边开始补习文化。几十年的时间,她一边参与谢老文集的整理出版,一边习文弄墨,陶冶情性,文笔书画都大有长进。谈到书画,老人的眼睛愈发明亮起来,脸上呈现出无限的快乐与激情,她边讲边主动领我们到她的书房、卧室看了个遍:一个大号写字台,台上摆满了书画、笔砚,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她的作品;卧室、客厅也错落有致地挂满字画,就连储藏间和写字台下面,也叠放着卷起的作品。王老说,光是装裱好的作品,就有数百幅了。
  王老的作品,大都以赞颂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歌颂祖国山川为题材,每幅作品,都寄托着老人对历史的情思和缅怀。对于那幅“强渡嘉陵江 ”,笔者早有耳闻,很想一饱眼福,此心愿一经提出,王妈妈从书画储藏室里众多的作品中,一把就拿出了那两幅画的卷轴,帮我们打开。老人家告诉我们,“它是我用了四五天的时间画成的。”老人家的话,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唏嘘惊叹。
  这幅由李德生同志题名的《强渡嘉陵江》长卷,滔滔江水,百船争渡,红旗招展,把红军战士们英勇善战的场面描绘得活灵活现。这幅画是王老在十年前所作,画的是1935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战役。王定国的长征路就是从这场战役开始的,当时,她就在其中的一条船上。今年已经97岁的王定国老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我们看不到艰苦的长征留在她身上的痕迹。但是,长征却深深地留在了她的心里。
   书法“调情志,理气机,排杂念,养筋脉”已为健康专家所公认,王老在走笔挥豪,寄情通意间,不但追忆了往昔,记录了历史,还达到了健身养生的目的。
  
  大爱于胸健康快乐
  
  从王妈妈家人口中得知,在我们到来的前一天,老人家刚刚坐飞机从四川老家回来,结束了她为期32天的重走长征路计划中的一次旅程。
  年事虽高,王定国仍然热心于公益事业。眼下,她还担任着中国干部管理学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顾问等几十个社会职务,每天的活动日程都安排得很满。王老的家人告诉我们,老人家是闲不住的,步入老年后她把生活与社会公益事业更是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她参与发起了“中国老年文物学会”,倡导成立了“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组织电视台拍摄专题电视片,促进对长城的宣传、保护,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王老腰板硬朗,受邀参加活动时,总是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等活动结束才肯离开。很多见过王老的年轻人都说老人的精力比他们还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余暇,王定国还写作、出版了《后乐先忧斯世事》等近百万字的书、日记与新体诗;这些作品,对于像她这样一位文盲出身、靠自学写作的老红军战士来说,意味着怎样的顽强毅力啊!
  我们看到,这位喜欢穿红色衣服的老人,有着忙不完的事情要做,她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火一样地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她对祖国和人民胸怀大爱,这种爱已经超越自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淡定如昨气定神闲
  
  细观王定国老人,前额饱满、细眉细眼、身材小巧,可以想见年轻时是玲珑型的秀丽女子。令我们惊诧的是,她那据说在长征时不足五十公斤的身体,竟然在枪林弹雨中走过了那么多残酷岁月,那看似娇小的身躯背后,藏着的是一颗怎样的勇敢的心?这和老人家的健康长寿有什么关系吗?
  王老身边的家庭服务员告诉我们,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我们寻常人无异,一日三餐,饮食稍偏一点点甜食而已,每天睡眠八个小时左右,偶尔闲暇打打牌。 探询王妈妈健康长寿的秘密,我们始终不得其解。
  也许这一切还应该从王妈妈特殊的经历和豁达乐观的心态说起。这又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老人家特殊的人生经历。
  王定国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童年时就过早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14岁参加革命后,渐渐成长为一名著名的红军女将,长征时竟然成了红四方面军的一个营长。她曾经是战争中的女孩,又是革命中的斗士、长征中的战士。长征途中,20岁的王定国用歌声为战士鼓劲,做宣传工作的她比别人多走了许多路。部队行军时,她必须向前赶路;休息时,她又要回过头慰问演出,从队头一路演到队尾。
  长征路上,王定国一直非常幸运地挨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过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乐观和坚强让王定国在艰苦的长征中坚持了下来。1936年10月,王定国跟随队伍到达甘肃会宁,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当时,她走完了长征,也走完了自己人生中最艰难、最难忘的一段路。正是这种挑战生命的经历和磨练,为老人家的身体打下了良好的健康基础,同时在心理上建立起一道天然屏障,让老人家在以后的岁月里,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淡定如昨,气定神闲。
   “是战争年代那种经历为她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底子”,王老家人的话肯定了我们的想法。之后,家人又道出一席话令我们瞠目结舌的话:“老人家一直用凉水洗头,所有的事情都坚持自己做,她从来不吃保健品,一两年也少有感冒一次,医生说,老人现在的心脏和年轻人一样好……”
  不觉临近中午,王老要留我们吃饭,不忍久扰,起身告别。老人热情地执意送我们出门,令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心中深感不安,最后拗不过老人家,家人也微笑着告诉我们“送就送吧,无论谁来了,她都是要送到上电梯才好。”我们步入电梯,走出楼门,举头而望,老人还站在阳台上微笑着朝我们频频招手。笔者不禁眼眶湿热:王妈妈,在五月的鲜花遍地开的温馨日子,我们在您和无数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阳光灿烂的天空下,仍旧感受着您母爱的光辉,伟大的传奇女性,中国母亲的骄傲,祝您和天下所有伟大坚强的母亲幸福安康!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