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 周恩来林彪合力打倒王力之一-军队的稳定是共同的利益

(2005-03-26 23:21:17) 下一个

【原创】 王力等打倒之迷-军队的稳定是周林共同的利益

 

前言, 王力等被打倒, 是文革中的一件大事。 因为横行于天下, 这是当时红的发紫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第一次被打倒,对时局的冲击无异于晴天霹雳。 但是王力等为什么被打倒? 陈益南先生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渔歌子等人也曾经写过《毛泽东为何抛出王、关、戚》, 但最后都没有完整的一个答案。 实际上,本人认为,王力等的倒台实际上是,毛泽东在720之后,面对日益混乱的局势而被迫采取的一个局部自残, 是为了缓冲周恩来林彪等军队势力在受到造反派造冲击后所造成的矛盾,而中央文革在权衡不伤筋骨下而抛出的替罪羊。  特别需要提出的就是要澄清一个流出已广的误解那就是主要是周恩来一人独立向毛泽东摊牌而造成王力等的打倒,而忽略了林彪的作用(因为很多人认为林彪是破坏因素), 而此观点主要是因为有关杨成武的文章引起的。

 

换句话说,就是周恩来选择向中央文革开炮的机会很好: 1)是在传来毛对王力的批语后, 中央文革小组自乱阵脚, 内讧已经展开; 2)林彪在1967年夏天对周恩来的明确支持; 3)作为深受伍豪事件的折磨, 此可以作为一个回击。 实际上林彪对于王力等人乱搞军队的事很是不满, 中央文革插手军队的事情, 是林彪一直防范的。

 

大家都知道,王力的倒霉是源于王力的“八·七讲话”所引起的822日的火烧英国代办处。 眼看局势大乱,火烧到自己的眉毛了, 1967年的824日午夜,周单独约见了当时担任毛联络员的杨成武,谈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和忧虑,说目前局势十分严重,已经失去控制。王力有一个“八·七讲话”,一讲就乱了,夺了外交部的权,火烧英国代办处,表示:“王力给外交部的谈话及一封信有些揪军内一小撮的味道,造词有些问题。占外交部的事,火烧英代办处,连锁反映(应)到外贸部、其他部……这样下去怎幺得了,我担心的是连锁反应。现在,一个是中央的领导不能动摇,一个是解放军的威信不能动摇!” 要杨成武带上王力的“八·七讲话”等材料立即返回上海向毛报告【1 髙文谦 晚年周恩来 2邬吉成 王凡   红色警卫】。

 

除了这个问题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揪军内一小撮”。 而此问题,很多的时候都是这么认为的, 在中央文革的直接操纵下,全国各地造反派的斗争矛头直指当地驻军的领导人,冲击军事领导机关的事件屡见不鲜,许多军队干部惨遭迫害。  面对这些情况,毛泽东愤然批示:“‘揪军内一小撮的社论是大毒草 接着,他又在林彪送审的文件上划去多处军内一小撮的字样后退给林彪。 消息传来,林彪、江青一伙惊恐万状,出尔反尔,将责任完全推给小爬虫王力、关锋、戚本禹,自己则蒙混过王、关、戚随即被隔离审查3丁晓禾 老三届朝歌·狂飙——红卫兵童话】

 

这种说法其实完全是错误的, 因为王力的倒台完全是周恩来和林彪合力的结果。 因为王力的揪军内一小撮”根本就不是林彪所喜欢的。

 

实际上,林彪一开始就不赞同揪军内一小撮的提法,虽然林彪曾经批示过“完全同意”的字样。 林彪一直想保持军队的稳定, 这和老周的想法是一样的。对此很多人表示不信。 因为在文革兴起之时,1966年10月5日,林彪发出《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否定军队的特殊化,军队运动实际展开, 造成了以后多次造反派冲击军队的混乱局面。 其实这不时林彪的原意。而是一开始林彪就想把军队置之于文革之外。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林彪指示秘书起草《军委命令》从而保护军队离开文革的风暴。但是毛泽东退回了原件,批示:此令作废。军队要介入。军队不能成为防空洞、避风港。  违背林彪原意的《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经毛泽东审批改过以后下达【4张宁 林彪在文革中】。

 

这个可以从侧面证实,1966年11月,叶剑英等人在军队系统各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上发表批评文革的讲话。叶剑英和陈毅在会上针对学生冲中南海、国防部的举动,提出严厉的批评,旗帜鲜明地反对逐步升级、无限上纲、口号越越好的做法。会上有人递条子问:这个大会林副主席批准没有?”“你们四位副主席的讲话是不是林副主席批准的?叶告诉大家,四位副主席的讲话是经过林彪看过军委集体讨论过的。范著在此加了一个括号【5范硕 《叶剑英在1976》115页】。 1129日,叶剑英和陈毅又出席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师生大会。叶剑英在讲话中,针对一些错误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他说:把国防部当成敌人的堡垒来冲,把解放军战士当成敌人来打,还有哪一种错误比这更错误的啊!后来林彪看到看了会议记录后对叶在会上的讲话哈哈大笑【6 张云生 毛家湾纪实】。 林彪很少这样笑过,但是林彪内心对于文革中冲击军队的事情的真实态度却跃然而出。 更是后来林彪亲自主持制定出《军委八条》来稳定军队。

 

后来又有个专门对准《军委八条》的《军委十条》出台。 两者的区别很大,一个是要稳定, 一个是对于冲击军事机关的造反派不予追究。 因为流行的说法是“四月六日,林彪、关锋、戚本禹又针对军委八条命令下达了一个军委十条命令,明确规定了……”【7 权延赤《微行──杨成武在1967》】。 实际上这是在林彪倒台之后,大家把脏水都朝他身上泼。该文件草稿的确是林彪口述,秘书记录起草,送关锋斟酌,关、王、戚商量、修改,林送毛泽东审阅。 毛泽东在1967年4月4日就林彪送审的中央军委十条命令稿作了批语,并对第一、三、四、六、七条等内容亲自做了文字修改, 4月6日,又对林彪送审的修改稿做批语【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 可见, 出台的《军委十条》所表达的含义完全是毛泽东的意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蓑笠翁 回复 悄悄话 这个要修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