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镜人

藏在镜中 欣赏人间 千姿百态 胡来胡现 汉来汉现 胡言乱语 不亦乐乎
正文

你不是罗密欧

(2007-02-01 20:04:03) 下一个
                  你不是罗密欧   

                                           Thou art no Romeo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现代版的比翼鸟,非天鹅莫属了!
想象一下:在波光涟滟里,一对天鹅戏水其中,多恩爱,多幸福啊!                       




  今日(8/12/05),波士顿环球报,一版下有一个标题:Thou art no Romeo,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是用古代的英文写的,很古典,也很浪漫:You are not Romeo (你不是罗密欧)

  在波士顿公园 (Public Garden) 的湖里面养了一对天鹅,他们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罗密欧(Romeo)与朱丽叶(Juliet)  ----这是Shakespeare 笔下爱情故事的男女主角的名字

  来到这儿的每个小朋友都会问:谁是罗密欧?谁是朱丽叶?

  今年春天,天鹅生蛋了,两只天鹅守在蛋旁,轮流孵蛋,并不时做出防卫性的动作,不许人靠近。公园里的管理员及游客更相信他们是一对尽职的父母。

  但是,最近他们孵蛋的动作,愈来愈少,甚至看到天鹅把蛋踢进池塘里破坏掉,公园管理员把这些蛋捞起来检查,竟然发现这些蛋都没有受孕。于是再仔细检查天鹅的性别,赫然发现他们是--“两个朱丽叶” 。

  好事者开始苦恼了:

“如果孩子们再问起:谁是罗密欧?谁是朱丽叶?我们该如何回答?”

“ 何必拆穿,让孩子失望?”

“何不找一个真的罗密欧来,,,”

  这时同性恋者开口说话了:

"同性天鹅也能生活在一起,在麻萨诸塞州自然环境中是能证明这个事实!"

  原来:麻萨诸塞州是美国最早承认同性恋婚姻的一州

  但是和中国比起来,他们可就是晚了太多了。                                      

  在正史中《史记》佞幸列传,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就曾经写道: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
这段话说明了,早在汉朝以前就有以美貌而和皇帝有同性性关系而得官职的人,不在少数。

  《韩非子》的“说难”篇中也有一则故事: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很喜爱一个美男子弥子瑕。一日,弥子瑕与卫灵公在果园中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剩下的一半给国王吃,国王又称赞他:“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他是那样地爱我,竟然忘记了可能会因为给我吃剩下的东西而得罪于我!然后不顾君臣礼仪,甘吃余桃,证明他们多么相爱!
所以,同性恋也称为“余桃之癖”。

  《汉书》的佞幸传中记载:汉哀帝非常爱董贤,出游时哀帝和他共坐一辆车子,在室内则同床共卧。有一次,白天两人一起睡觉,哀帝睡醒了要起床,但董贤还在熟睡,而且压住哀帝的衣袖,哀帝为了不吵醒他,就派人把衣袖割断而起。
所以,同性恋又称“断袖之癖” 。

  《战国策》的“魏策”中也有记载:魏国的国王非常宠爱龙阳君。有一天,魏王和龙阳君一同钓鱼,龙阳君钓到了十几条鱼,突然哭了起来,魏王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开始钓到一条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就想把开始钓到的小鱼丢掉,因而想到四海之内,美貌的人很多,若是魏王得到别的美人,便会抛弃他,不由悲从中来。于是魏王信誓旦旦,并且下令禁止谈美人,犯禁的便要全家抄斩,证明他是多么真诚地爱龙阳君。
所以,同性恋还称为“龙阳之好” 。

  不论“余桃之癖” 也行, “断袖之癖” 也罢,抑或是 “龙阳之好” ,这些人的典故,在在说明同性恋在中国古代,不但不犯法,而且很可能是一种“雅癖”,因为有国君带头这样做,上行下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同性恋更成了“上流社会另一种时尚”。例如,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

  时至今日,同性恋被视做异端,甚至归类于精神异常,同性恋者每每被人用异色的眼光歧视。
  其实,他们并没有错,而是上帝开了一个小玩笑:
       
              把她(他)放进他(她)的身体里去了!

  想想,我们岂能不为他(她)一掬同情之泪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