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欢历史与军事。我是《几曾回首》的版主,欢迎来论坛上贴讨论。
正文

陈SB脱衣解带 亮伤口给五院院长

(2007-02-08 21:30:33) 下一个

五院院长见证扁的枪伤 扁:不放弃政治解决选举争议

2004/03/23 13:11


枪击事件遭到质疑,总统:非常遗憾。

 记者吴育玟/台北报导

陈总统23日上午在抗议群众的呼声中与五院院长茶叙。当场就掀开衣服,把纱布拉开给五院院长目睹见证肚皮上的伤口,他说,做为国家领导人,这样做是非常不得已的,因为外界有太多的质疑了。对於府前抗议群众及连宋的诉求,陈总统说,有人质疑他作票,这是对他人格最大的羞辱,是不可承受之重,对於验票,他不放弃政治解决,呼透过朝野协商,并委具公信力的法官来验票,他本人「欢迎、乐见、支持、立即全面验票」。

陈总统、副总统吕秀莲今天上午邀请五院院长茶叙,一一回应外界的质疑及现在的局势,茶叙期间,府前广场抗议群众的呐喊及汽笛声,也不断地传进萦绕这场聚会中。


陈总统在茶叙时当场掀开衣服,撕开透气胶带,拉开纱布,让五院院长亲眼见证他肚皮上的枪击伤口;副总统吕秀莲也接着说要不要也看看她右膝盖上伤口的真假?五院院长急忙说,「不用了、不用了」。

陈总统与五院院长就近来的国是争议交换意见。陈总统说,有人质疑他作票,这是对他人格最大的羞辱,因为不但总统不会作票,行政团队、20万选务人员也不会作票,但对手阵营却斩钉截铁地说阿扁作票,这是不可承受的重,包括他自己和选务人员都承担不起,这是什麽时代了?你可以提出质疑 ,也可申请验票,这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力,但说他作票,这是最大的人格羞辱,「你可以验票,但怎麽可以就把验票等同於作票?」。

陈总统说,被指作票,对正副总统而言有何面子?所以也想要验票,因为没有作票所以不怕验票。当时他就要幕僚研究有没有政治解决的方式,幕僚回报,「有困难」。

陈总统指出,因为中选会已成为被告,被质疑了,所以要采取行政验票的途径有困难,法律规定的很死,「正副总统选罢法」规定很严格,除了法官、检察官可以验票之外,其他人都不能验票 ;而且在野阵营已在第一时间提出告诉,所有选票也被法院裁定保全证据,所以总统、行政院、中选会有何权力来介入?

陈总统也立即想到前党主席黄信介在花莲选立委的案例,即是以政治处理,因为当时他自己是民进党团的干事长,所以很清楚。但幕僚提醒他,黄信介选立委是适用一般公职人员选罢法,但总统副总统选罢法是特别规定,所以黄信介的案例并不适用於总统大选。

陈总统说,总统、副总统负作票的恶名,他们有何面子?所以也急着想要洗清这个恶名,所以在21日上午就要求幕僚研究政治处理 。

陈总统表示,总统被枪击,不只是台湾的事,更是国际大事,政府事前就有一套国安机制,在1996年及2000年的总统大选都曾运作过, 政府已经把留守的人减少到1万3左右,但在野党现在却在无限上纲,影响到多少多少票,试问这样说公不公平?

陈总统也回应,有人说发生枪击案为何不停止选举?但总统副总统选罢法规定,除非候选人死亡,否则不得停止选举,他只是受伤,所以不必停止选举,中选会也只是依法办事。

陈总统指出,如果法律有所不足,是要修法;如果不能修法,有人说那就发布紧急命令,但紧急命令是用在像921这种国家重大变故的时候,发後也应速恢复正常,而他自己现在是被怀疑的当事者,由他去发布紧急命令,适合吗?

陈总统说,但问题还是要解决,他仍不放弃政治解决,如果能透过朝野协商,他也欢迎、乐见、支持、立即全面验票,否则他赢而未赢,对选务没什麽好处。如果朝野协商同意行政验票,但选票又遭法院查封,是不是要先撤回告诉才能验票呢?

所以他认为,两个解决方式,一是政治解决,透过朝野协商,委具公信力的法官来验票,二是修法,让其他人也可以来验票;在合法前提下,只要能提前验票,他都支持。

陈总统表示,愿呼应连战在19日的说法,要大家用冷静理性来处理,所以不管将来验票如何,他都会百分之百接受,但也盼连宋接受验票结果,否则如果验票结果出来,他们又提出新诉求,那就会没完没了。

陈总统也强调,对於示威抗议的这些人,他们受风受寒所表达的不满,他都听到了,也不愿看到他们受风受寒,所以要再次呼透过政治协商早日解决。他完全可以理解落选者及其支持者的心情,也关心抗议民众对社会安定所造成的影响,可是连宋两人把群众带来,是否也有相对责任,要把群众劝离?

陈总统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团结台湾、稳定两岸、安定社会、繁荣经济,不要赢了选举,输掉台湾,更不要输了选举,又输掉了台湾,这是他对连宋及不同阵营支持者的共同勉励。

陈总统也透露,明起邀请社会人士共同讨论族群融合、社会安定的议题,弥平族群的伤痕;接下来会找中研院长李远哲来商议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小组相关事宜,进一步推动两岸关正常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