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哈哈的博客(左右擒拿之术)

我试着对你微微笑,你却视而不见。。。若不是因为你,我一人在风雨里。。。
正文

原创村民的幸福生活(三)---黄昏黄员外

(2010-06-20 19:54:18) 下一个
原创村民的幸福生活(三)

单说城里那黄员外,月亮弯弯上枝头,枝头下面员外愁,且问员外为何忧,折扇之内掩心揪。黄员外又忍不住坐在太师椅上,看着半开半壁闭月羞花的折扇,思绪又回到久远的30年前,那时,他只是一个某一天想去进京赶考的普通的书生,文文弱弱,内心却稍微映射着缕缕坚强。在有一天,去私塾见先生的时候,坐在马车上行走,那时身边正是瓢泼大雨,人们拥拥挤挤地站在那辆摇摇欲坠的马车上,颠簸着前行。

这时,黄书生发现邻村一位清秀女子,也男扮女装地在车上,并正十分难堪地被弱肉强食的人们挤到,一个小小的角落里,虽然黄员外马上就认出了那位清秀女子,可是黄书生还是拘谨害羞的少年,也并不知清秀女子的心情,黄书生当时感到莫名的不好意思,和满身张弛般的紧张。

看到清秀弱女子多在角落的无助神情,黄书生竭尽全力支撑住身后,无边涌来的巨大压力,而同时又弓着身子,和清秀弱女子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这样子的拱形空间里,使弱女子能稍微舒展些。渐渐,黄书生的胳膊开始发酸,腿也开始发麻,但令人奇怪的是,黄书生却不再感到最初的那种莫名的紧张,也不再诅咒周围的人们,而是陶醉在一种男子汉的,超越书生而越至武夫的豪迈情绪当中了。黄书生就在这种保护弱小的强者所独有的得意中,坚持到了马车的终点-----未明私塾。

其实,黄书生之所以立刻就认出清秀女子,实在是因为黄书生那时正值豆蔻,虽仅十六岁,但内心世界却不平凡,“醉心修身傲鸿儒”,幻想的色彩已经很斑斓了。偶尔在小巷中他会遇到她,而黄书生以极为保守甜蜜的心情默默地,和清秀女子一前一后,走完那段令人躁动不安的路程。清秀女子是北京人,因为父母的官职异动,所以才会在黄书生附近的大院里生活。

黄书生,感觉到那种遥远奇妙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他不安,激动.随着清秀女子的翩然出现,他渐渐陷入一种从未经验过的心境之中。黄书生的致命的特征就是,年轻的时候有一双大大的,忧郁敏感的眼睛。那敏感的视线经常在瞬间要滑过清秀女子面庞的一刻,总是若有若无地避开,就像是那光芒让书生本身无可避逃,只能“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但同时以书生却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清秀女子的一切的一切。幻想着和清秀女子一起参加村考,一起榜上提名,并且一起进京,并且在一起志同道合,相互愉悦,琴瑟相和。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像,就像红尘私塾老师经常诵读的那样子般不可言和美妙。

有一次,也就是唯一的那么一次,在黄书生和清秀女子在参加一次考试之时,清秀女子就在30米之外,那样子望着他,而在同时,黄书生捕捉到了那道光芒,也是人生第一次,黄书生没有躲闪自己的迷离,而是用真挚澄清的视线迎了上去,周围是众多的考生,尽管如此,黄书生却感觉他们之外什么也没有,他们的视线穿越了所有的人,然后透彻地渗入彼此内心的最深处,然后清秀女子嘴角上扬,稍微就那么笑了笑,好迷人,那一瞬间,黄书生好想时光停住,就那么驻在恒远历史中那么短短的一刻,他们实现了质的“穿越。”可是,那次考试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清秀女子,清秀女子父母的案子得以澄清,又重新回京了。

一晃就是这么多年,两人就终是再也没有相遇。黄员外忍不住想,已经是有些须白眉黑的前程了,不知今生是否还有再见的缘分,每每月亮清秀到1/9,也就是今晚这种程度的时候,黄员外总会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书房里,思想着如果如果之后所能发生的种种,只是,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当你觉得全世界都会敌对你的时候,她都会毫不犹豫的站在你的身边,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当你觉得无助到被很多人误解的时候,你会觉得她会懂。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即便他曾经只出现在你的世界里不过短短一个春秋,就让你刻骨铭心到永不忘怀,即便今生不再相遇,即便来生不会相识。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响声,“爹,你在那里做什么?又不点蜡?”一听就是自己的千金,她排行第七,小名叫板板。这是因为黄员外最喜欢的一首歌叫做《半梦半醒》,所以,他就想起名“半半”,但又害怕这名字起不到“你是我的一半,我也是你的一半”那种祥和之气,就干脆谐音为“板板”。板板的那双眼睛象极了自己,但是却没有那一丝的“忧郁”。

而这也是黄员外觉得自己能为板板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不要有一天,陷入到一种所谓的忧郁的神情里,只是,未经人间至情的板板,日后真的会是一帆风顺的么?真的会给她找到一个如意郎君,一心一意对他,旁若无人地欣赏她照顾她,能值得她托付一生的人,真的会在等她,并且来找她,给她机会吗?应是“无缘何须怨月翁,有情自待天作合.”这样的吧。

这也是为什么他经常带板板去城南宝光寺,那里上香施德,只是希望板板能早日的与她的幸福。寺里,有一道人,号称围观生活,虽然是看似五行之外的一种修道,此人却经常只言片语,就让人有拍案惊奇之感。所以,黄员外与此人格外投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