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哈哈的博客(左右擒拿之术)

我试着对你微微笑,你却视而不见。。。若不是因为你,我一人在风雨里。。。
正文

《父亲的一点点趣事》答记者问

(2010-06-01 18:41:05) 下一个
关于《父亲的一点点趣事》答记者问。

今天真是太高兴了,昨天把那次去斐济(离肠姐姐特别近的一个岛)上买的项链拿出来,美美地自己戴了上去,有人问“难道你跟先生闹矛盾了?为什么要钱掉这个自己戴上去的补语呢?”我只好说“因为我先生在细致这方面是在是没有开始发育,他自己都招了,小时候做美工课,都是让他姐姐和他妈妈出力的。”

知道吗?我甚至怀疑他的写作能力,虽然他的口才极好,跟99。9%的人都能聊得跟亲生的兄弟姐妹一般,但他那次小学唯一获了的那次大奖,还是他老父亲帮他写的,而且才得了3等奖。

第一次他帮我戴项链的时候,我们足足戴了不小于3分钟,直到最后我开始爆发“脾气不好”的本性的时候,他才一激动,项链的环自己扣上去了,我似乎听到他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可是他得嘴上还是不饶人“都是你喜欢乱动。”从此我就再也不用他戴项链了,自己每次换玉佩项链之类的,都是亲公历行。

昨天六一儿童节,先生非得过节,没办法,只好带他去吃他最喜欢吃的“成人”套餐。看着他在对面满足地笑,我就对电话那边的好友说“我们正在过节呢。”好友说“真能整景。”我就只好大笑,然后大家7个人又决定周末去池袋大吃一顿。

说了些没用的,开始正题,接受各位著名记者的访问。

按照先后顺序,首先是《璀璨星空》妹妹,妹妹之前曾问“你很幽默地曲解俺的意思啊!日本连房门都那么小,你呆得习惯么?”在俺还没有来得及回答的时候,又来了暧昧的第二个问题“因为不愤日本男人婚后可以公然喝花酒~~之类,日本有些准新娘就干脆婚前短期来美疯狂一阵子,再回去装她的温柔贤淑去。真伪不祥”这虽然不带问号?但是也是变相的一种提问。妹妹很是懂得说话的分寸和艺术。

日本的房门特别小,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50年前的房子大多只是照顾1米75以下的人,30年前的房子开始照顾到1米79以下的人,所以我那个《1米80的老兄》每次都被不停的撞头。30年以后的房子开始照顾到1米90以下的人。

所以《1米80的老兄》在我们搬家之后,很是羡慕得看着我先生,说“恭喜你,你日后再也不用在梦游的时候被撞头了。”我先生年轻的时候1米83,加上照顾我出现的衰老,再加上日本门槛的摧残,现在已经降到1米81。5,我就摸着他的脑袋说“再加油一点吧,离我梦中情人的标准身高越来越接近了。”俺喜欢1米77的身高,因为俺不是很高。俺希望先生能矮一些,再矮一些,那样子,可以长寿,就可以陪俺到99。

第二个问题,“婚前短期来美疯狂一阵子”这个我倒是不清楚,反正日本女性婚前平均交往男朋友的人数是5。6人,足以说明一定的问题。那次电视抽取了10个观众,结果,其中只有一个人是青梅竹马类似《热闹老兄》的那种特例,除此之外的9人,交往最少的一人有3个,交往最多的一人有12个,所以嘛,日本妹妹比很多国家的妹妹,都知道自己最后想要得是什么。婚后就安静很多,因为她们已经可以对我们正在读贴得广大姐妹们说“反正我这一辈子算是不亏了。”之类的吧?难不成您交过13个男朋友?啊?甘拜下风,佩服,佩服。

第二个,是wiser56叔叔,真是不容易啊,从那篇很有争议的文章之后,您这是第一次回俺的帖子,俺觉得外面的刺眼的阳光,也比不过您的身影投下来的光芒。啥?你正准备回家做饭来show他们,刺激我们的胃腺和视线?已经不下于365人说您这种做法不地道了,您依然是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如入“闲人谷”。俺已经使出浑身解数,正想今天早上向肠姐姐求救,让她在您心情好的时候,问问您到底为何无视俺的回帖长达3次之久?今天见到您回帖,这道工序倒是省了,希望您大人不计小人过,继续回俺的帖子。

又是一阵废话,您明显只是喜欢“嘿嘿”笑,从来没有见过大世面吧?连提问还要口齿不清楚地问上两次?您问俺先生跟俺比大小关系,俺听出来了,您在旁敲侧击地想浑水摸鱼地知道俺的户口和年龄。俺可不上当,俺坚决不告诉你,俺先生比俺大。哈哈:),我曾经找过一个比我小20天的男生,后来,我们很和平的分手,从那以后,比我“小”这个形容词坚决地被我扔到了肠姐姐的那个岛上。再也不会考虑,老妈给我说“找个比自己的小的需要勇气和毅力。”我偏偏是个虎头蛇尾的人。只好找个比自己大的凑合着过喽。

肠姐姐接下来提问“老实交待,以前用的是啥ID?”俺真是好感动,俺看到肠姐姐能觉得俺的文字似曾相识,俺真是觉得打字的手都有种在空中旋飞的感觉。肠姐姐您说得很对,俺是用心写的文字,如果您觉得俺的文字似曾相识,那就对了,因为这证明,您以前也遇到过别的人,是用心在写字,而不是仅仅用键盘在写字。至于俺的ID,俺名不见经传,也不曾有过轰轰烈烈的过去,只期待有短暂的轰轰烈烈的现在,更不期待未来。肠姐姐竟然还有洗碗的经历,在我想来,肠姐姐应该是个和“巧克力派”竖着站在一起的形象,可以带言“巧克力派”的人物,在这里,佩服一下,喜欢并且欣赏一切都是自己打拼下来的人。

在此也多谢小报记者《醒来黄昏》仁兄,还有心思敏锐的《激流女性日报》主编《米飒然》,以及常有帅哥等待的北大31楼的才女《王牧牧》女士,感觉起来,美女都是叠字的,比如陈圆圆,严重建议,王牧牧女士公开自己的正在大吃《东北大拉皮》里面芝麻酱的混浊的脸。




------
“已经欠你太多了,我那煎饼还没寄给你去呢.不再欠新的了.”,黄昏老兄,我特欣赏记忆力好的人,您记着就好了。我这边就不把这个煎饼事件登陆到我得记事簿里了。听了您推荐的《尘缘》,歌声很婉转直透心底,谢谢推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