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台北故宫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 (2)

(2008-08-08 08:46:24) 下一个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七月  农历七月,秋季的头一个月,故谓之新秋。秋季乃收获之季,民谚有云: “ 米谷豆子,秋收冬藏 ” 之说。所以又有瓜月,兰秋,秋月之称。七月初七,俗称七巧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期,所以古时闺中妇女会焚香设案,对月乞巧,祈求幸福的降临。而男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吹弹作乐。画家用画笔把这美妙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你也许想了解以下主题:清代十二帝,清代十二帝蜡像展,金院本,院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月令,四民月令,葡萄月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礼记 月令,得月令,缉月令,什么是月令,清代皇帝, 清代历史,清代瓷器,清代画家,清代南子弹库,清代服饰,清代官职。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八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天蓝月明,气温初凉。《尔雅 · 释天》中云: “ 八月为壮。 ” 郝懿行义疏解释说, “ 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 ” 故称八月为壮月。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画中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景,人们特立离台,张设盛宴,观赏着月色。闺中女乐,吹奏着琴笙,一派融融景象。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九月  农历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李商隐的诗: “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种菊也各有特殊的技巧。因此人们把自己的菊花,聚集到一处观摩欣赏,逐成菊花会。图中所描绘的正是菊花会的情景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十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 · 释天》中说: “ 十月为阳。 ” 郭璞的注解为: “ 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 ” 《后汉书 · 马融传》说: “ 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 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因乡间开冬之后,收成已毕,正值农闲,初冬严霜把人们从户外驱入了室内。古器名画,巷轴 □ 鼎,成为室内的雅玩。另外的一间屋子 □ ,却画著一个老画师替人写照;妇女们都在内院,她们鸣弹乐器,缝织衣物,对坐下棋,也生活得非常宁恣。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十一月  《礼记 · 月令》: “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 ” 郑玄的注解为 “ 畅,犹充也。 ” 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 “ 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 ” 而孙希旦的集解是, “ 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 ”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十二月  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画中人们有的闲立,有的取暖,儿童们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狮,有的放炮竹,玩得兴高采烈,一年的结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