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散文朗诵: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上)

(2008-11-17 19:39:51) 下一个
 

请点击下载


电视片《江南》之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上)


作者:杨晓民 解说:藤蝉


以夫子庙为中心,沿着秦淮河畔,看秦淮风景。

风华烟月,金粉荟萃,秦淮河上的风景,好象是为了故事才修造的,先是有了故事的起承转合,然后围绕着这个故事,再造出来一段风景和风景里的春花秋月。
故事老了,风景依旧。

老了的故事把人世间的沧桑细细诉说,而风景,则是这人世间沧桑的留影和形式。

好些年前,很多游玩秦淮河的文人墨客,他们敏感柔软的心灵,常常因了秦淮河的浆声灯影而惊羡感动,这样,他们就写下了很多关于秦淮河的诗词文章。

有时候那一些文人墨客仅仅为了一些绮丽的梦想,有时候为了那么一点欢乐那么一点忧愁,他们就把情感投向了秦淮河,秦淮河就风姿绰约风情万种,就成了文人墨客的风景。当这一些文人墨客也加入到风景中来了,秦淮河就进一步地诗情画意了。

也许,恰恰由于这样的情形,走过秦淮河,我们变得特别地风雅起来。

“城里的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舫箫鼓,昼夜不绝。每年四月半后,秦淮的景致渐好了。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在河里,上下通明。”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这样描写了秦淮河。

有关秦淮的记忆,是一些拆散了的日记。仿佛就是昨天,昨天的清早或黄昏,然而重新翻读,却是恍若隔世。

诗人说,江南有我许多的表妹。而我只能采其中的一朵。这话,真叫人怦然心动。

这一天,照例是阳光很好,早上,卖花的姑娘依然是从画舫经过,她喊着:卖花,卖花哎。她的声音是甜津津和脆生生的。花是新摘的,花瓣上还有昨夜的露珠。

就在这时画舫的窗子“吱咯”一响,小姐探出头去。

小姐是冯梦龙笔下的小姐,是木刻影印的《三言二拍》里的小姐。

卖花的姑娘立在桥头,看看桥下的流水,水上的荷花,今天心情真好,卖花的姑娘就在心情好的时候哼起歌来:约郎约到日出时,等郎等到月偏西……

小姐就在这时候走下画舫,小姐是来买花的,小姐听了这样的歌唱,竟是久久无语。

风花雪月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沧海桑田 。后来,庵堂就是秦淮河上的这个小姐的家了。

往事过眼,岁月无痕,一颗菩提的种子,落在宿命的佛土,暮鼓晨钟,小姐只在忆起那支民歌时,有了超越红尘的飞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