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趣谈门当户对的婚姻(zt)

(2007-10-13 21:47:01) 下一个
作者:金玉彦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婚姻的分析,结合当今社会婚姻状况,对门当户对婚姻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门当户对是婚姻的要求,是时代的必然!
【关键词】门当户对、婚姻、家庭背景、物质基础

【提纲】
一、提出门当户对的论点
1.门当户对的定义
2.门当户对的本质
3.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需门当户对
二、论述需门当户对
1.门当户对是将来相对稳定的婚姻的前提
2.对比门当户对型和高攀型两种婚姻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关系来论证门当户对
(1)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说明门当户对的婚姻能长久
(2)从因高攀型的婚姻存在优势隐患导致婚姻失败的角度来阐述获得长久的婚姻需门当户对
3.分析比较古今中外典型故事所隐含的门当户对
4.举例论述不门当户对的婚姻所带来的感叹从而说明想获得良好婚姻需考虑门当户对
三.慎重选择对象的同时考虑门当户对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


门当户对是什么?是你无法回避的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阶层和由此而带来的所有惯性——生活、心理、习惯以及其他特征。“门户”这两个字,笔画不多,言简意深,涵意无穷,以民间通俗的说法,就是:郎才女貌,俊男配美女。“门户”这东西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但有差别,这差别包括各自所受的教育熏陶、学历学识、年龄相貌、情趣、爱好、观念、信仰、身份等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抛开“性”和其他一些短期、不确定因素)脱离这个范围的婚姻,不但给双方带来痛苦,而且难以长久的维持。
世界越来越物质化,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物质化、理性化,灵性与感性不知不觉间褪去原色,而代之以物质的衡量,其随时都可以洗去、卸去的色彩与包装。“贫贱夫妇百事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是明确、客观的。可见,门当户对的本质是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其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电视剧里不是常说“你身无分文,我难道跟着你喝西北风吗”?物质是根本,感情是上层建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男婚女嫁,自古就有门当户对之说,这个观念已流传了几千年,能在百姓心中流传数千年说明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也不可能流传下来。许多人,尤其是当前的年轻人,他们对门当户对这个观点不以为然,认为双方只要有爱情,那么婚姻就算美满了。结果并不是这样简单,在现实当中,很难随人所愿,往往所想的和结果相差很大。正是如此,才导致了一些家庭关系紧张,或者走向破裂,因此婚姻应当建立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双方有共同的条件、基础,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双方幸福。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这样看待婚姻行为:两个自由自在的男女,一旦组成了一个家庭责任有限公司,就存在着看不见的市场竞争与优势互补,每一份稳定的婚姻背后,都涉及双方资本的产权重组和兼并收购。因为婚姻中的得失并非爱情和承诺所能解决的,而中国人历来把婚姻作为谨慎的一笔投资,可见在很大程度上婚姻需要门当户对。
通过上述从门当户对的定义、本质以及经济学角度讨论来看,非常明显,门当户对对以后的家庭稳定、和蔼有着重大影响,是婚姻稳定的前提。倘若双方有相近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相近的社会认识、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共同生活打下基础,减少婚姻中的不确定因素。从男女双方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双方差距越小越好,不仅可避免一方的自卑,还可避免婚后许多预想不到的后果。另外,平等的生活也是稳定、幸福生活的基石,如果双方差距很大,具有不同的条件,造成意见不统一,吵吵闹闹,日积月累下来,谈何幸福?
当然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能绝对的决定婚姻的长久,但符合这个条件的婚姻远比那些不符和这个条件的婚姻禁得起考验,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前社会中存在两种婚姻状况,它们分别是建立在经济条件相同基础上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和建立在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基础上的高攀型的婚姻。
上面我们从经济基础,学历修养,地域差别等方面论述了一下,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男女双方在各方面相互平等,在婚姻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也就是门当户对是选择婚姻的必然。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门当户对外也存在着概率极小的例外,事物是运动发展的,婚姻在现阶段至少是需要门当户对的,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素。
总之,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有着相同的身体结构,所不同的是存在的环境不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即物质决定意识。婚姻法的出台是为了解决社会当中的一些家庭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就在于双方得意识不同,要避免这些问题,在婚姻当中我们必须注意门当户对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好的爱情不等于美好的婚姻,我们慎重选择伴侣的同时考虑门当户对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事情,是时代的必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