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不很明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杜甫先生,您乱写《长安日记》,到底是何居心!

(2020-04-12 00:42:54) 下一个

文:叶楚桥

来源:楚桥(ID:ye1390151292)

古墨社

 

杜甫先生:

 

您好!

 

在下唐低鸿,尘世间一个迷途的小书童。

 

今日贸然写信,并非与您探讨人生。只是无意之中,读了您的《长安日记》,有几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眼下,大唐正值生死存亡之秋,安禄山、史思明之流,大逆不道,兴兵犯上,以致烽烟四起,兵戈不息。

 

好在新皇圣明,自灵武即位后,得李俶[chù]、李泌和郭子仪相助,终与数万贼寇,决战于香积寺,成功收复京师。

 

克复中原,一统河山,重振大唐雄风,已为期不远。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诗人,此时此刻,您应该无比坚定地,与朝廷和人民站在一起,写有情怀的文字,讲有温度的故事,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但您在长安城的多篇日记,却搬弄是非,颠倒黑白,带节奏,拉仇恨,激化矛盾,不仅有失身份,有辱斯文,甚至有违忠义之德,有悖君臣之伦。

 

 
 

01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哀王孙》

 

天子枕戈尝胆,文臣不懈于内,武将忘身于外,长安有难,八方来援……

 

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画面,您都视而不见,却煞费苦心地描述,长安城里的腥风血雨。

 

最不能容忍的是,对滞留长安的王孙和公主,您几乎是以现场直播+高清无码的方式,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了他们乞讨为奴的惨状,以及体无完肤的窘态

 

您置皇室尊严于何地?!

 

良知是最高准则,作为诗人和文艺工作者,您有记录历史、反映生活的权利,但完全可以将镜头拉偏一厘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困守长安,您只看到了山河破碎,荒草丛生。

 

却对那些勇敢的逆行者,选择性失明

 

他们瞒着垂老的父亲,告别新婚的爱人,奋不顾身地奔向前线之时,您又在哪里?

 

您口口声声,爱国忠君,但贼寇起兵以来,成千上万场的战斗中,都不见您的身影。

 

既然如此,您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不求您为国出力,但求您守住底线吧。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悲青坂》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悲陈陶》

 

伤亡,是战争的常态。

 

哪一场战役的胜利,不是将士的血肉之躯撑起?

 

我知道,您写诗的时候,喜欢咬词嚼句,刻意求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创作风格,属于学术范畴,我没有任何意见。

 

但不能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就用一些无法确定真假的数字,来渲染情感,虚张声势。

 

如此哗众取宠、制造恐慌,您的良心不会痛吗?

 

 

02

 

 

后来,我又陆续读了一些诗篇,发现即便没有战乱,您也是牢骚满腹,看什么都不顺眼。

 

我顿时明白,这一切,都源自您内心的阴暗。

 

天宝十二载,您偶遇右相杨大人,携姊妹游春踏青。

 

本是一次极为寻常的家庭团建,您却大放厥词,冷嘲热讽:“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堂堂一品大员,和两位诰命夫人,只要没有僭[jiàn]越,铺张一些,讲究一点,那都是朝廷的脸面

 

圣上都没有意见,您凭什么指指点点?

 

就算她们骑上高头大马,在宫墙内横行狂奔,压碎了脚下的秦砖,掀翻了屋顶的汉瓦,也没有您说话的份!

 

天宝十四载,您客居长安十年之后,终于以四十四岁的高龄,进入体制,获得朝廷授职。

 

谁知皇恩浩荡,您却态度轻狂:“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您身为名门之后,少年时读万卷书,青年时行万里路,却在长安城里,连续两次落第。活生生地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现在又眼高手低,嫌弃县尉的职务太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真是一个迂腐的酸儒。

 

无语。

 

同年,朝廷格外开恩,再次任您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回家探亲之时,您又有诗篇问世: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处在什么样的阶层,就会喝什么样的水、穿什么样的衣、呼吸什么样的空气。

 

诗人可以转行,也可以跨界,但阶层的壁垒,却永远无法打破、也无法逾越。

 

这是常态,更是天道所在。

 

您早就过了不惑之年,岂会不谙此理?

 

您处心积虑地,将君王与贫户、权贵与寒女、酒肉与白骨,集于一诗,聚于一处,明显是在仇富笑贫、贩卖焦虑,这节奏带的,也太明显了吧?

 

作为公职人员,您既不用服兵役,也可以免赋税。

 

大唐待您不薄。

 

可您前脚沐浴天恩,后脚就来抹黑朝廷,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讲真,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另外,弱弱地问一句,孩子饿死这种事,写进诗里真的合适吗?

 

家丑不可外扬,您到底要闹哪样?

 

 

03

 

 

还是这一年,您在幽州,写有《后出塞五首》,借士兵之口,言“禄山将叛,滥赏士卒,人趋于利,上破国而下覆宗,不祥莫大焉。”

 

安禄山滥发财物,收买人心,您是亲眼见到,还是直接参与了?

 

一个与圣上情同手足、与贵妃亲若母子的地方大员,怎么可能会起反心?

 

您身为兵曹参军,也算是半个军人,怎么说出来的话,一点专业素养都没有?

 

再说了,就算安禄山要反,用得着您来告示天下吗?

 

大唐军队的战情速报系统,必然会在第一时间,逐级上呈,直达圣听。

 

您的这番言论,简直视“开元盛世”以来的发展成果于不顾,严重破坏了当前繁荣强盛的大局。

 

我现在真的有点怀疑,“安史之乱”初期,我军贻误战机,节节败退,就是因为您危言耸听,动摇了军心

 

衙门当时没有训斥您,是给您改过自新的机会。

 

万万没想到,您到了长安之后,反而不思悔改,变本加厉,炮制出一系列的《长安日记》,误导了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

 

您居心何在?

 

客观而言,此番战乱,确实给长安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灾难是可以结束,更是可以战胜的

 

更何况,长安失守之后,举世关注。

 

肃宗在凤翔,调十万唐军,以李俶、郭子仪为帅,火速东进。

 

许元和张巡,苦守睢阳,以区区七千兵力,硬是牵制住了十八万敌军,着实可钦可敬。

 

更有回纥[ hé ]骑兵,跨越万水千山,为大唐助阵。

 

果然,不出一月,贼寇败走,长安收复。

 

身为京师子民,吾等感激不尽,发自肺腑地感激朝廷,感激唐军,感激外族友人。

 

而您作为诗人,既然不能投笔从戎,杀敌立功,就应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

 

您责无旁贷。

 

 

04

 

 

您常说:“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

 

令祖杜审言,文采风流,不输宋玉、屈原。

 

您始终以他为荣耀,视他为榜样。

 

但他笔下的长安城,却是“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他对朝廷的态度,却是“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与您相比,这情怀、这格局,高下立见。

 

再看看苏味道,他与令祖同列“文章四友”,任职洛阳时,曾作《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您品,您细品。

 

此外,还有宋之问“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上官仪“缔交开狎赏,丽席展芳辰”,张说[yuè]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苏颋[tǐng]“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他们的诗句里,无一不是大唐盛世之景。

 

这才是大手笔,才是主旋律。

 

您怎么就学不来呢?

 

实在不行,您也可以降低维度,写点《感谢你,安禄山》之类的口水诗,那也是极好的:

 

我要感谢你,安禄山,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众志成城。

我要感谢你,安禄山,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勇往直前。

我要感谢你,安禄山,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视死如归。

 

这很难吗?

 

我知道,您是一个骨灰级的老愤青,自负倔强,目中无人。

 

我说的这些话,您可能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

 

但历史和时间会证明,令祖以及张说、苏颋,才是真正的诗人。

 

抛开仕途上的成就不提,他们的艺术水准和历史贡献,绝对会超出您几万里。

 

而您,只会活在阴暗之中,与狭隘、偏激为伍,和丑陋、卑劣相伴,长此以往,必将钉在耻辱柱上,被事实碾压,被时代抛弃,被人民鞭笞[chī]

 

好在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刚刚,肃宗自凤翔还于旧都,长安百废待兴。

 

期待您识时务、讲大局,转观念、改文风,继承和弘扬老杜家“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优良传统,和其他诗人一起,投身洪流,讴歌大唐,展现风貌,引领风气。

 

毕竟,成名不易,且写且珍惜。

 

万望善自珍重。顺颂冬祺。

 

晚生唐低鸿敬上

唐至德二年冬月  长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