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华南虎事件”与媒体表现

(2007-12-16 13:06:22) 下一个
“华南虎事件”与媒体表现


来源:光明网



作者:徐迅雷


  虎!虎!虎!2007年秋冬,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亢奋性新闻,是陕西“华南虎事件”。全国大约没有哪家媒体不曾投入该事件的报道。几十家名刊大报的记者先后云集陕西镇坪县,追问真相。至笔者写作此文的12月4日,新闻依然“在路上”。国家林业局在这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华南虎调查结果”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中央电视台、《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先后提问,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华南虎照片之真伪。

  这是“一张老虎照引发的疑案”。当地农民周正龙,在10月3日国庆长假时期间,“冒死拍到野生华南虎”,照片多达71张;陕西省林业厅经“鉴定”认为照片是真的,照片中的野生华南虎也是真的。他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喜讯”,并奖励了周正龙两万元人民币。然而,首张虎照公布后,立马引起了网友的质疑,认为照片很“假”。于是,一场拍照者、官员、媒体、专家、读者、网友共同参与的博弈拉开序幕。

  初始时“挺虎派”与“倒虎派”可谓势均力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的傅德志,是“倒虎派”的领军人士;而陕西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关克则是“挺虎派”代表人物。网友摘录关克的经典语录是:“虎照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傅德志则说,伪造发现“野生华南虎”忽悠了村上、乡上、镇上、县上、省上那么多干部和老百姓、忽悠了全国、忽悠了全世界,而忽悠科学必定被证明是愚蠢的。尽管傅德志被网友称为“新一代‘武松’”,但也有很多来自“倒虎派” 的谩骂泼向他。最初参与报道的媒体,几乎也是泾渭分明:以《华商报》为代表的陕西当地媒体,多为“拥护者”、“挺虎派”;以广东媒体为代表的外地新闻机构,多为“质疑者”、“倒虎派”,尤其是南方媒体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质疑精神。

  周正龙至今最恨的是广东媒体。作为最早抵达当地采访之一的《广州日报》记者,真实记录了周正龙最初的兴高采烈,如今还值得回首去看他那得意忘形的叙述:他在野外先后5次看到了6只老虎,最神奇的是2003年1月,他“带着3条猎狗在神州湾打猎”,有一只华南虎“突然一下子从草丛中窜出,不到两分钟,这条猎狗就被它吞了,只留了3滴血”。另外还有一些传奇经历,比如“一天时间就打了一拖拉机野猪”。当然他也不忘讲一讲有关方面告诉他,“拍到华南虎照片奖100万元”。当周正龙得知有人质疑他的照片,他愤怒地说“敢拿脑袋担保”。

  最相信“真虎”的,是当地的都市类报纸《华商报》。这里必须交代的背景是:早在1996年,华南虎就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目前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仅70只,其中2只在南非进行野化训练,这两只“野训”的华南虎很争气,在11月23日生下了一只雄性华南虎幼崽。野生华南虎“绝迹”多年,为什么偏偏在镇坪县频频出没,而恰恰被周正龙一个人时时发现,公众自然会疑云丛生,可是,《华商报》大规模进行“正面报道”,肯定华南虎并未造假。当然,这样的报道是始终无法脱离以陕西省林业厅、周正龙本人、以及镇平县官员作为证据的。当地有记者为此评述说:“10月30日,《华商报》以5个版面的厚度来论证华南虎是真,周正龙拍摄的照片也是真,本以为可以一举打个翻身仗,将此事完满的了结,没想到的是,压根没有几个人认账,直至今天的尴尬局面。”随着真相的逐渐清晰,《华商报》渐渐不发言了;只有本地和本位视角的媒体,往往只能摸到一只象腿,难以看到世界之大,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在整个过程中,网友成了开放时代媒体最强大的质疑力量,各种质疑之声,更是异彩纷呈,这里辑录若干:小虎儿乖乖,把POOS摆摆。明知山无虎,偏向虎山行!一切纸老虎,都是反动派!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来维护。古人太有才了,发明了“骑虎难下”这个词。一二三四五,上网打假虎!更有网友创作了《华南虎都是活雷锋》:“政府悬赏去拍虎,爽了。老周上山去寻虎,中了。多亏有个华南虎,迷眼打盹半小时,好了。老周请它摆POOS,拍得少了它不干。他说:俺们那旮答都是陕西人,俺们那旮答特产华南虎,俺们那旮答蜡肉炖粉条,俺们那旮答都是活英雄。俺们那旮答山上有真虎,这个虎他不吃陕西人。(白)翠花,放相片!”“正龙拍虎”本身是个奇怪的状态。周正龙拍摄华南虎,共获得71张照片,其中31张是传统胶片照,另外的是数码照片。别忘了,按照周正龙自己的说法,他是先用胶片机拍的。那拍摄至少也要25分钟吧?加上数码机,至少50多分钟啊!这些虎照的共同特点是:老虎一动不动!“不识山上假老虎,只缘身在此山中。”

  局外人则相对看得清楚。10月29日,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发表了声明,认为照片中华南虎反应不合常情。有华南虎专家也通过实验证明虎照作假,而许多动物学家也联名提出质疑,甚至数学老师也运用拓扑学来证明照片上的老虎为平面纸老虎。这期间,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也发文并刊登虎照,对虎照用了《“平面”老虎?》的标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正龙的虎照引起了国际质疑,近乎一个“国际玩笑”。“真要证明野生华南虎存在,就必须有生物学依据。” 《科学》杂志野生生物专栏作者维吉尼亚·莫尔女士表示,野生华南虎是否存在,同时还需要虎毛、足迹和其他任何足以证明它依旧没有绝种的基因证据来支持, “如果这是一场骗局,最后以闹剧收场的话,将令人很不愉快”。

  愉快与否,对于当事者来说,算是毛毛雨了。陕西当地有的政府官员、学者等,一直急于为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盖棺论定”。面对公众质疑,当地官员反复强调:陕西存在华南虎不容置疑!林业厅有关人士作客华商网,强调的就是“不容置疑”。但质疑是媒体的责任,追问真相是媒体的天职,外来的媒体依然执著于真相的追求。这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央电视台《社会纪录》栏目,以“虎,虎,虎”为主题,连续做了三期节目,采访了大量相关人士,由此全面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公共事件的本来面目,其中有周正龙和当地官方的表态,有专家、公众的质疑,但所有的信息都指向“虎照是假的”。

  尤其可贵的是,镇坪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评在节目中表态,成为当地唯一质疑照片的专业官员,李评在镜头前说:“我要科学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我也像他们一样,说话不负责任或者怎么样的话,首先说,对不起我自己这项工作。我的工作要求我实事求是,站在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我只能按我自己的技术标准,按照我自己的能力发表我自己的意见。因为不管什么事,只有通过不同的观点,才能更好地从各个方面,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大家都说好那不一定好。”有良知的圈内人士,毕竟是少数或极少数,但这样的质疑声音是极其宝贵的,这也是我们对这个社会没有失去信心的基本理由。尽管《社会纪录》这个节目真实还原了事件本身,但毕竟媒体就是媒体,没有能够让当地官员有所触动有所醒悟。

  然而,这时的媒体也有可悲的情形。来自陕西当地的时评者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评论,曰:虎照之后,真不想这么辛苦地怀疑下去。作者对质疑来了一番“质疑”,说国人怀疑的神经被彻底撩拨了起来,“怀疑别人是痛快的,尤其在有了现代传媒和互联网络的便利之后,这种痛快被最大程度地张扬了出来”。这是从本位利益出发的评论,从根本上否定公众的质疑权利和质疑精神,令人遗憾。没有质疑,何谈信任?所以,不管是谁说的,“华南虎真假之辩折射社会信任危机”,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从官方发布信息,到网友提出质疑,到媒体追问真相,事件走过了最初的“三步曲”。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纸老虎”的原型。为此,笔者曾在新闻跟帖中呼吁:“能否发动网友从各种书籍资料上寻找到周正龙所拍华南虎照片的原版图案?如果是翻版的,一定有原图啊!”果真,过了若干天,在11月16 日,四川攀枝花网友发现首张“纸老虎”原型的消息公布,那老虎就在他家墙上的年画里!年画里的老虎同周正龙所拍的“周老虎”,哪里都是一样的,连老虎的纹路都是一模一样!世界震惊了!这是浙江义乌一商家印制的年画,早在五六年前就印发全国各地了。让人想不到的是,第一张年画发现时,周正龙和“挺虎派”头头关克硬是说,年画是照着照片画的;关克认为,“年画是一张PS得很可笑的假照片”。但是,很快在全国发现了大量老虎年画,“年画造假说”不攻自破。

  这个时候,当地的华商网态度与立场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变得客观、中立,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向当地派出的网友搜虎队,本来多为“挺虎派”,面对老虎年画,震惊之余变得镇静,理智地认识到谁真谁假、谁是谁非,客观报道了在当地的所见所闻。

  全国的媒体报道与评论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11月21日在“人民时评”刊出《“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的评论,发出铿锵之声:公众质疑的初衷无疑是善意的。但当他们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真相的时候,就只能在网上掀起一场“全民打虎”运动。与网民的“冲动”相比,法学硕士郝劲松以司法途径追查“真相”更具标志性意义。包括知情权在内的公民权利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去争取。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向政府机关“讨说法”的做法,更彰显了法治时代公民在解决公共问题时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理性。“华南虎事件”似乎水落石出,但随后的追问似不该止步。如果造假仅属于个人行为,那么造假者已涉嫌骗取国家财产,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严重的是,如果造假行为是有人授意、指使或合谋,那么公众期待的是,更多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可是,“更多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谈何容易!当地官员在一下子愣神之后,很快回过神来,干脆将“骑虎难下”变为“骑虎不下”了。他们首先依然强调“华南虎本身比照片真伪更重要”,坚信当地有老虎是真的;然后挺虎领袖关克发布博文,其中说到,“在此我要郑重声明,如果哪一天事实证明我的判断错了,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揭示真相,并勇敢承担属于我的所有责任”,似乎退守有据。11月20日,陕西省林业厅还专门召开了一个闭门会议,就华南虎事件达成“共识”:镇坪存在野生华南虎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而在11月24日,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上门探望“拍虎英雄”周正龙,给他打气,说从未怀疑虎照是假的;朱巨龙还说,“即使周正龙迫于压力,承认是假的,我们也认为是真的。”他们甚至说当地80%的国土面积为森林所覆盖,就是忘了不可拿山林来充当森林。同时,他们还宣布将邀请大量媒体记者,前来采访当地的华南虎,有的网络评论也开始将“挺虎”言论搁在重要位置……“自欺欺人”原来一点也不难。农民想虎想疯了,官员想虎想疯了,背后原因就是想利想疯了。网友不能不问:一只老虎,为何能牢牢地将政府与农民粘合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时,敢于追问真相的媒体,就将质疑的眼光对准“皇帝的内裤”:当地是否真的有所谓野生华南虎?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成都商报》,他们在11月 20日刊发超过万字的长篇报道,剑指陕西官方所组织的3次“科考”。报道以实地求证的精细调查方式,颠覆了今年7月6日陕西林业厅所作出的“镇坪有华南虎”的学术结论,推倒了他们出台的《华南虎调查报告》,剥除了披在华南虎身上的“权威”外衣。《华南虎调查报告》认为华南虎存在的主要证据是脚印、目击记录、虎啸,但这三者如今却一一被证实不足为凭,“目击者”甚至坦言“没有亲眼见过老虎”;这个《华南虎调查报告》,简直就是个“伪调查伪学术报告”。媒体釜底抽薪的调查,极有分量。由此也可这样看:即使今后真的发现当地有华南虎,也不能证明《华南虎调查报告》是真的,更不能证明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真的。

  如果没有质疑精神,那么只剩盲目崇拜。真相的获得,有赖于民众求真的不懈努力,没有什么社会事务神圣到不可质疑。在这个“华南虎事件”中,网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它是追问的力量、质疑的力量、求真的力量。网友们在质疑过程中,十分认真投入:上传照片、制作对比图、寻找其他年画、寻找年画生产商,等等等等。“19楼”网友在义乌市拍摄了年画生产商的录像,还上了央视《社会记录》关于华南虎连续报道的第四集,这种社会责任感确实感人。笔者所在的《都市快报》,是同城媒体中对该事件报道最完整最到位的,本人也配合新闻刊发了多篇评论,始终秉持质疑精神,追问真相。

  作为网络媒体的网易门户网站,通过努力,获取并公布了全套40张华南虎数码照片,网友们对虎照提出了大量质疑,包括“老虎”身边很明显的一根绳子等等。网友的新闻跟帖,多次突破万条,可见新闻的热度。平面媒体在一定意义上,要向富有质疑精神的网友和网络学习。

  12月3日,《南方都市报》等全国诸多媒体报道:六方专家与机构一致认定华南虎照片为假。国家级专业司法鉴定机构华夏物证鉴定中心,民间最权威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享誉国际的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等,分别对陕西华南虎照做出研判,结论就是:假老虎!

  尽管公众心里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这个“华南虎事件”尘埃真正落定还有待时日。梳理整个过程中媒体的表现,值得赞赏的是以网友为代表的公众自始至终的质疑精神,正是有了他们,“华南虎事件”才更接近真相;而媒体凝聚了公众的质疑精神,这恰恰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离开了公众与媒体的质疑,真相就极容易被遮蔽,后果就难以想象。

  一言以蔽之:质疑是公民权利,质疑是媒体责任;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始终不能丢弃质疑精神。中国新闻史上,注定要为“华南虎事件” 的报道留下一笔,使之成为一个可资研究的“媒体表现”之案例。有位江苏宿迁网友发表新闻跟帖,用文言的手法,对来龙去脉叙述概括得精彩精到,读来爱不释手,不妨摘录于此,作为“华南虎事件”文档中的一个备忘:

  ……正龙诣秦岭当事者关克,献其图,说如是。克大喜,传图以示左右,左右皆奇,曰“可以此拜上卿矣”。乃悦,赐金万贯,即日著书上表:盛世出猛虎,虎啸振国威!

  然疑者众。问,虎视人良久而弗动?克辩:二者皆入定。闻者皆笑其诳。后有好事者欲往探之,克惧,乃令封山,皆不得近。

  期日,有贤者傅氏,著文叱之:“叶大如斗,虎必绘之。”正龙辩曰:“此叶之与秦岭,比比皆是。”克亦嗤:“足不出户,焉知秦岭之大;一叶障目,焉知国虎之真。”傅乃引数理,成像以为旁证,叱其纸虎。然周傅二者皆难服众,遂以项上之颅为据,立生死状。

  时有烈女子两月丫头,见图掩面而泣,曰:“理尚存乎?”遂立字于天涯:“倘此虎为真,小女愿与之共赴巫山,行破瓜之礼。”世人闻之,皆扼腕,叹己非虎也。

  后虎绘之疑传入异邦,亦皆称奇,乃著《科学》以记之。

  适川西攀市有耕民,壁挂山涧溪水图一帧,为祖上所传。一日,梦其在涧间嬉水,忽虎猝现,跃入涧间,衔其颈,乃醒。周身大汗淋淋,逐起身视之,见虎卧露草间,化为虎卧山涧图。复定睛视之,此虎其纹其姿与正龙所绘之虎大同。始知虎,画妖也。

  克闻此事,癫,曰:虎与画不可同论。遂自上山寻虎,与世绝。正龙亦病,夜不安寝,头几欲裂,常梦遇寅天师,负千金玄铁虎头铡,胯吊睛白额烂草黄,欲取其颅。后恍恍终日……

太史公曰:吾尝闻秦赵高者指鹿为马,左右或默。疑是之,今以周关二人观,犹信。呜呼!诳者之猛,犹胜于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