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文化(17)皎然最早提出“茶道”两字

(2009-07-16 18:54:58) 下一个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浙江湖州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活动于唐上元至贞元年间(760-804),后来住持妙喜寺。皎然著有《杼山集》十卷,不仅是著名诗僧,并撰有《诗论》、《诗式》,是唐代重要诗歌理论家。曾与颜真卿、陆羽等唱和往还,最后圆寂于妙喜寺。

他在当时诗名很大,又是一位茶人,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是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首标“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陆羽。

皎然与陆羽友善、诗文唱和,论茶品味,在诗中对茶饮的功效,地方名茶的特点和与陆羽的交游,都有详尽的记载,特别是与陆羽的交往记载,对后来研究陆羽的生平有莫大的帮助。皎然寻访、送别陆羽和聚会的诗作、联句,仅《全唐诗》就载有20首。在唐代诗人中无出其右。如他的《访陆处士羽》诗:“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后来有圣旨启用陆羽为太子文学的官,接着改为太常寺太祝,他都没有受职到任。陆羽曾写过一首《六羡歌》,诗曰:“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表明自己不图高官厚禄,不爱荣华富贵,甘于淡泊,追求洒脱,专心致志于饮茶艺术和茶学的研究,这就是陆羽殚精竭虑的内心世界。

妙峰山地处西苕溪流域,海拔281米,是当年陆羽研究茶道,从事各种茶事活动的场所。他隐居山间,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闭门著述《茶经》。经常头披纱巾,身穿短褐,脚着芒鞋,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有时单独徘徊在山野,敲击林木,抚弄流水,每每至天黑兴尽,才大哭而归,当时人们把他看作是古代楚国的狂人接舆。

贞元二十年(804),72岁的陆羽在他的第二故乡——湖州城外的“青塘别业”平静地离去。在此之前他的好朋友皎然已经先他而去,按照陆羽生前的遗愿,自己死后葬于皎然塔旁以纪念彼此的“缁素忘年之交”。因此他的朋友把他埋在了皎然的墓塔附近。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卷有《隐逸8226;陆羽传》。《全唐文》有《陆羽自传》,是陆羽二十九岁时写的。陆羽的主要著作是《茶经》三卷,内容几乎涉及到他那时为止的有关茶叶的所有事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茶叶事业。中唐以来,陆羽被奉为茶神,茶作坊、茶库、茶店、茶馆都有供奉。

皎然塔和陆羽墓的原来位置不详,1995年在妙峰山重建了皎然塔和陆羽墓,并开辟了由“慕羽坊”、“陆羽墓”、“皎然塔”、“三癸亭”等组成的陆羽茶文化景区。

陆羽墓墓基为三级平台,占地总面积为436平方米。陆羽墓建在第三级平台上,墓高1.45米,墓堆直径为6米的石砌圆柱形。墓顶为圆锥形,墓前碑文为“大唐太子文学陆羽之墓”。下置祭台,墓后拱型圈墙上镌《茶经》全文。

皎然塔是唐朝诗僧皎然之灵塔,整座灵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高为2.5米,塔基为八边形倒扣莲花缸,每个侧面均用大理石砌筑。塔身为正八棱柱,正面书“大唐妙喜寺皎然上人之灵塔”,灵塔侧面刻有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孟郊的《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塔顶为青砖八角帽形,顶端置石雕莲花望佛尊。

三癸亭,唐大历七年(772),湖州太守颜真卿邀陆羽、皎然等江东文士三十余人在妙喜寺修撰《韵海镜源》,于癸丑之春,完成此书。颜真卿为纪念《韵海镜源》360卷的巨大工程并迎接御史袁高来湖州,在唐大历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此建亭。当天恰逢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所以命名为“三癸亭”。1995年重建,为石木结构,占地16平方米,呈正四边形。台基高0.4米,亭子基座至顶端高6米,四根圆石柱撑起四角飞檐。亭子顶部覆以黑色琉璃瓦,中部呈高耸锥体形,顶端置以串形葫芦塔尖。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按照陆羽的建议,开始在湖州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该茶又产于现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故而得名。另一个重要的贡茶品种是宜兴阳羡茶,宜兴属常州,直到现在还是归常州市管辖。宜兴和长兴虽然分属江浙两省,两地靠得很近,正是陆羽隐居的地方:东、西苕溪发源地。

上文所引的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还描述了当时饮茶盛行的程度:“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嗜茶成俗。茶不仅成为国内重要贸易物品,也是出口的大宗货源,所以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接纳了时任判度支(财政总监)赵赞的建议,开始征收茶税。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