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义专栏

放下是洒脱, 提起是勇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住上你的洛杉矶豪宅(9) 第三章 也曾疯狂

(2005-02-02 23:37:40) 下一个

 

                                 

                                 第三章   也曾疯狂(二)

 

2  妮可儿发现,那时候自己的胸中勃勃着一股生机,潜在的冲动象春蝅破茧,雏鸡出壳,非要长出棱角,非要探触全新的天地不可。她要快快结束并不算太久的打工生涯,要自己做老板,做自己的老板。说穿了,她就是在这个最最核心的问题上和赵总起争执的吧,可是凭谁谁也容不了她这么大的"野心"(雄心)啊,到大陆后大概想明白了的赵总再也没打电话找过妮可儿。

 

    妮可儿后来想想那时真有点疯了,真是冒太大的风险了。

 

    江涛那时倒有点意外的开放,前卫,并不象他平日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的样子。他对妮可儿说,辞职或许要被视为失败的象征,但实际上,它可能是一个人最勇敢的决定之一,是一个人对人生的重新定位,老实说,你在这样好的条件下辞职,人家那样器重你要留住你,我很自豪……一个看似消极的放弃反而可能成全大事,你看安德鲁.杰克逊十三岁退学参军,日后成了美国总统;小说家杰克.伦敦从高中和大学退学,做了大文豪;比尔.盖茨哈佛退学办了微软;爱德华三世放弃了王储身份,与辛普森夫人结为百年之好……

 

    妮可儿很被江涛的这一番话感动,难得他这样理解自己拼了命要实现“自我潜能的愿望,“好了,好了,好了,我们家的大理论家、大文豪……妮可儿给江涛献上一个热吻,锡封了他的嘴。

 

    而后来,妮可儿依据江涛说漏了嘴的言语归纳出来的意思,才明白,那时候他支持妮可儿辞职,同样也是有很深的“自我实现”的动机的,他可能是一个比妮可儿更要当老板,更要强,更要面子的人,“舍不得孩子(或许是“妻子”更准确)打不得狼”,好在妮可儿是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自己要冲出去打狼的,狼打着了,有江涛的份;狼没打着,或者受了伤,回头要劝慰,要疗伤,他江涛也有事要做,凄风苦雨悲剧美,有时还能增进夫妻感情呢!

 

    妮可儿想想唖然失笑。

 

        现在想起来,妮可儿和江涛当时拿得出的好象只有存折上的三万美元,一个特大的问号画在两扇发愁的心门上:这三万美金能把一个公司启动起来吗?这会儿感到自己是否“冒进了点”的妮可儿犹豫着和江涛说:

 

     “要不,咱就先不租办公室了,在家做起来再说?”

 

       那时侯他们当然没住百万山庄,只是在三十来万元买的房子里栖身。

 

江涛说:“那可不行,你不能天天把客人约在咖啡馆、饭店里谈生意,你不是地产和保险经纪;你也不能老把客人带到加工厂去看产品,没看几回,恐怕客人就要绕过你直接找工厂了。到底拦不住的客人偶尔窜到家里看看你的办公室,会对你没信心。租!怎么样也要租个办公室给你用!”

 

 江涛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怕年纪轻轻,颇具姿色和气质的妮可儿被哪位大款堵在他们家的“独立屋”里,惹出一些是非曲直来。

 

 妮可儿分出去的名片上的地址虽说还带个“Suite Number ”(单元号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那幢矮楼里租了个小单元的芝麻绿豆公司,但总算有间独立的办公室,前台坐个接线生,电话和传真分着专线,两、三条电话线红灯闪烁了。在江涛和妮可儿那一群依旧还在打工的朋友圈里,这可是了不起的一件新闻了。虽然江涛还在华报上班,只是抽空到妮可儿这边帮帮忙,碰见熟不熟的朋友,闲谈之间,会有意无意地、迫不及待地牵扯出这个话题:“我和老婆还开了个小公司,每月房租都要花上八九百元呢!” 让人刮眼相见,给人榜样的力量,说话的口吻又不能太张狂,点到为止,这可是在招人妒忌的华人社区呵。

 

这可比《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里描写的主人翁在某公司的廊道上摆个桌子,冒充该公司职员来推销产品强多了。对了,那年头,每次江涛从加州到盐湖城看望读书读得正上瘾的妮可儿,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她讨论《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里发生的奇迹,也许可以说,正是靠了对这种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实现的“奇迹”的憧憬,才维系了他们当年那段天各一方,离多聚少,显得有点脆弱了的婚姻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