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眼白 海心明

故事像飞鱼般 从时间的静深中闪过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兼美--红楼杂谈

(2008-10-11 23:03:08) 下一个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实在是已经被写得很滥了,不过由于它是一路陪伴我长大的,也是今天我仍旧喜爱的,因此还是忍不住想写点什么。 

据说前一段国内出版的红楼梦连环画中,我们那些不能随意出入厅堂的贵族小姐们,一个个以裸露的胳膊和炫目的染发示人。在经典渐渐的失去吸引力的今天,现代卡通方式或许能唤起人们的注意。更有甚者,贾宝玉和林黛玉, 在一般意义上成了被严重符号化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胸无大志的女性主义者,一个是疲病的抑郁症患者。他们代表着失败和软弱,在崇尚物质和成功的现代社会里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红楼梦留下的还有什么, 仅仅是锦衣玉食, 美女如云吗? 虽然如张爱玲所说--这是最初吸引我们的地方,然而它的精髓之处, 却在于富贵和倾颓的残酷对比,美丽无可挽回的消亡。每一个人物的悲欢血泪历程,无不在归向这个最终的沉重的宿命。 

曹先生着墨最多的两位女主角,”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几乎总是对等的出现。情感上讲,作者显然更喜爱黛玉的天然质朴, 不存机心。 也有人说作者理想的女性形象是钗黛的合一。长的既像黛玉又像宝钗的秦可卿,乳名兼美;有可能透露了作者的这一倾向。

这种合一,似乎在理念上是可能的,因为无论钗黛, 都是美丽智慧的女子。可是她们却选择了将自己的才华投注在相互背离的方向。黛玉至情至性,不同流俗,才有了"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宝钗朴素内敛,将才情内化为世事洞明皆学问的现实主义,因此梦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黛玉选择了与外部世界的抗争,内心冲突时有发生;宝钗与现实妥协,平静宽厚, 自有圆融的大家气象。然而她们的结局却都是幻灭...一个在精神知己背叛之后,脆弱的人生意义架构轰然坍塌;一个虽极力藏愚守拙,却仍旧无法维系一个女人得以安身立命的家。 

这 种幻灭意识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并不鲜见,只是在红楼梦中,有了更加具体,形象和多角度的表达。人物理想的幻灭,与作者人生经历的幻灭,交织汇合成悲凉而深沉的同情。使我们无论对于黛玉的小性多疑,还是宝钗的明哲保身,都不能够轻易的嗤笑; 因为在这幻灭当中,也有我们的影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山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edrifter的评论:

你好!我想任何时代里面,愿意进入一种深入的生活状态,愿意把自己的情感和心思投入到更广泛的关怀和感受中的,都是少数人。经典经过时间的认证,其美和深厚自不待言,然而人更多的在浮泛的自在中得到享乐。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过能够丰富感受的人还是要感谢上帝所给的善感和温暖的心境。这是一种财富。是吧?
edrifter 回复 悄悄话 "无论对于黛玉的小性多疑,还是宝钗的明哲保身,都不能够轻易的嗤笑; 因为在这幻灭当中,也有我们的影子。"

讲得真好!现代人人心浮躁,读书的人很少了,读经典的就更少。不知这是时代的进步, 抑或是时代的悲哀。

问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