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代摩天大楼:散落在川藏地区的神秘星形碉楼(组图)

(2010-12-16 09:35:48) 下一个

高耸、傲视在川藏地区里或群居或散居的凸显碉楼,即使对于今天的学者们也意味着很多的迷惑:它们的建造年代是何时?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它们的建造者是谁?在这些鲜为人知、却令人震撼的古代“摩天大楼”之中,试图揭开谜团,找出其中的某些答案来。

“这是一幅辉煌的画面!数十座高高的碉楼与色彩斑斓传统民居相映成趣,像是一把把金剑在落日余晖中闪耀。难道您不觉得这些不可思议的建筑比世界上任何城堡都要漂亮吗?

在这里,人们能看到的多数是方形碉楼,也有些是五角、六角、八角,甚至十三角的。每座都是杰作,结构没有瑕疵,角像刀刃一样棱直,墙壁牢固又光滑。经历了这么多风和雨,甚至战争和地震的洗礼,它们仍然骄傲地耸立着。有的已倾斜,但决不倒下;有的已坍塌了一半,废墟上布满了尘土,缠绕着野藤,甚至连树也欺压着它,最终沦为狐狸、老鼠的家。然而,在人们眼里,它们将永远保存着自己的荣光、庄严和神秘。”这是2001年,在墨尔多神山的一个本地汉族作家关于碉楼的解说。

最高的星形碉楼在四川马尔康附近,在西藏工布江达,有八个角、十二个角的碉楼,迄今为止这些碉楼几乎被中外的学者所“忽略”。



碉楼的楼层之间都由图中这种独木梯相连接

但是真的没人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建造了它们吗?

一个你能看见却解不开的谜

这些形制完全不同于人们常见的碉楼到底这些谜一般的建筑是怎么回事?在成都,虽然有很多对碉楼的研究,但都是在研究某些碉楼所在地区时顺带提到了这种奇特的地方建筑,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人系统地研究过这些古碉楼,更没有人确知其历史。甚至在最近出版的五卷本共三千页的《中国民族建筑》丛书里,也仅有寥寥数笔谈到碉楼。书中只提到一座马尔康的星形碉楼,说该碉楼建于1887年。如果这座碉楼是如此晚才修建的,那么在其修建时就应被记载了。

当地居民、政府、学者,甚至十九世纪进入此地的西方探险家都知道,“民族走廊”上散落着一些古碉楼。但为何这些高大的古代星形、石砌碉楼尚未在地图上标志过,没人科学地测算过它们的始建年代,甚至也没人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现象进行研究呢?

也许是因为人们都知道碉楼是中世纪极常见的一种建筑,因而易于将其仅视为“一些石头建筑”而忽略。没人认识到这些形制独特的碉楼是独一无二的,也没人意识到其数量之众,分布之广。



古碉楼为平顶,它采用当地民居的建筑方式----木梁上覆盖树枝和灰泥浆


现在碉楼是一个你能看见的谜。你能看得见是因为,这些区域新近修建了大量公路,很多碉楼在公路上就能看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数十座成群的碉楼,令人惊叹!碉楼大都高达三十多米,最高的甚至有五十米。

实际上,因为仅存少数口述传说,没有书写历史,碉楼虽然看得见,却仍是个谜。当地人虽保留着诸多互不相通的语言和方言,却没有文字。

相信碉楼的传奇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传奇的西方女探险家伊莎贝拉·伯德曾于十九世纪到四川探险,她在自己的书中(1889年出版)曾这样提到过碉楼:“村民们说这些碉楼早就在那,已没人能记得这些碉楼是做什么的用了。”

其实不仅是碉楼,甚至整个碉楼所在地的历史都笼罩在神秘之中。数百年来,这个如今以“民族走廊”闻名的“无人之地”,曾是吐蕃和中原之间的蛮荒地带,居住着许多文化、语言不同的“野蛮”部落,他们各自建立了独立的王国。

中文典籍我所能搜集到的仅有些模糊且支离破碎的信息。然而,人们了解到至少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有些部落已掌握了如何修建高层独立石碉楼的技术。据《后汉书》记载:那些高达四十米的碉楼是由居住在今成都西北部深山里的冉(ranlong)人和岷江上游的羌部落修建的。而住在西藏高原南部的“孟”部落也是高碉楼的建造者。

修建碉楼的原因通常被归为防御,实际上碉楼也是身份的象征。《汶川县志》记载,陈王朝(公元557-589年间)末代王后在苏村生下一个孩子,村民为此就在村里修建了七层碉楼。《隋书》和《新唐书》里只言片语谈到了“东女国”,女王则居住在九层高的碉楼里,还提到“附国”境内有很多碉楼。孙宏开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到,碉楼在《汉书》中被称为“邛笼”,这是羌语的汉语译音。从《隋书》开始,碉楼先被称为“巢”而后称为“碉”。至今它们仍然被称为汉语中的碉、碉房、碉楼。所有这些词在中文里都有防御之意。

在一些只有泥碉的地方,有时则什么也没有。碉楼一旦坍塌,石头便被村民拿来修新房。川藏之间的碉楼有的坐落在村里,有的守在山谷入口,有的则耸立在高山之巅。有的地方,绝大部分碉楼是方形的;有的地方,则几乎都是星形的碉楼(如五角星那样有内外角形状的)。

虽然土、木或石建的碉楼在中国很常见,但最有意思、最精巧的石材星形碉楼却只在川西的三个地区和西藏的工布江达才能找到。因缺乏文献记载,当地人已遗失了部分和自己有关的历史,而这些非凡的星形碉楼正是那些曾在这偏远山谷间辉煌过、如今已被遗忘的无文字部落历史仅存的绝佳证明和体现。

事实上,川藏之间的碉楼有四种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差异颇大且各自对应一种地理环境,不同类型的碉楼对应了不同古代部族的祖地。

四川有碉楼的三个地区:今羌族居住地(大多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被称为“嘉绒”的地区(部分在阿坝州,部分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雅砻江流域:南起木里,北至道孚,东至康定,西至雅江。这是木雅人的传统居住地。第四个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的工布江达。

此时,测定碉楼修建年代便成为解答其他很多问题的关节点:是否这种碉楼比临近类型的碉楼更老?坐落在羌族村落里的碉楼是否比居住着其他少数民族村落里的碉楼更老?如果方形碉楼与星形同时修建,是否是同一群人修建了它们?碉楼的建筑理念来自本地还是外地?

如果这些碉楼果真如一些老人所说的那么古老,碉楼天才的建筑师是如何发明了这种具有创造性的神秘建筑,使得它们能经受当地几乎连年发生的地震?

试问碉楼年方几何

在定位碉楼时,收集样本的工作复杂棘手。不仅是因为大部分碉楼的门都很高,若没有高梯往往无法获取样本。我将收集的所有木片样本送往美国最著名的实验室进行碳14检测,其结果总是有一百五十年的误差。从2000年至今,已检测了57座碉楼(39座星形的和18座方形的)、3座老屋和1座寺庙。其中,最古老的一座碉楼为星形碉楼,约有一千两百年历史,位于西藏工布江达。已检测的四川省4座较为古老的碉楼建于公元1030到1250年间,其中,3座为星形碉楼,1座为方形碉楼。

在碉楼的“年龄”问题上,工布江达和四川最年轻的碉楼也都有500年的历史,而绝大部分碉楼,不论是星形的还是方形的都有约七百年的历史。羌族村落的碉楼无法测出准确年代数据,因为其木样检测结果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时代,这是因为村民们一直在使用和修缮这些碉楼。如果完好的加上破损的,西藏工布江达和四川的碉楼数可能有数千个……(网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