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原创小说】《燕儿》-(5)燕儿亲历的一场批斗会

(2012-12-11 11:37:43) 下一个

5. 燕儿亲历的一场批斗会

英莲写得一手端正漂亮的字,尤其是毛笔字更见功力。这倒是该归功于英莲小时候被她娘,二奶奶,严教之下练就的童子功。久而久之技术科的、车间的、乃至汽车厂的报表,材料,板报就都找到英莲头上了,尤 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有写不完的大标语大字报。俗话说:人善被欺,马善被骑,赵英莲自己也清楚,顶着“富 农”的帽子只有谨言慎行才可以在夹缝里求生存,日子尽管艰辛她也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劫难。

谁承想八代贫农根红苗正的福贵因为心直口快却一次次地陷入了政治的运动的漩涡里,文革早期就被划成了右派后期又成了走白专道路的走资派,命运真能玩弄人。

毛主席最高指示:“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作为汽车厂职工子弟中学校长的福贵,因对主席的最高指示理解贯彻的有点片面,过于强调在“学生以学为主”,坚持在文化课学习和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福贵被造反派打成走白专道路的走资派,下放到车床车间劳动改造。

话有要说回到1972年的冬天,一天英莲把燕儿拉倒实验室外的僻静处塞到燕儿口袋里一包“生产牌”纸烟,让燕儿给正在车间劳动改造的福贵送去,并一再叮咛不要让人看见。天天在厂区转悠的燕儿当然知道爸爸在哪儿劳动。模仿着侦察兵躲躲闪闪的样子不一会就来到福贵干活车间的窗跟前,窗台太高,大声喊的话怕有人听见,于是就近找了几块半头砖摞在一起扒着窗台使劲伸长脖子才将将能看见正在忙碌着的福贵半个身影。

福贵笔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缠了胶布的白塑料框近视眼镜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一台大机器,这台机器比别它周围的机床大很多,方方正正就像个小房子,其中一侧有一个象桌子面大小的操作盘子,上面全是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按钮,听说这是当年苏联进口的数控机床,在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技术,自从苏联专家撤走以后这台机子就一直闲置着。福贵摆弄了几天就又让这机器转起来了。

燕儿扒着窗子看着爸爸一会儿按按上面的红按钮,一会儿板板下面的小扳手,再转转旁边方向盘一样的园轮子,车床就像个玩具,刨平、打磨、钻孔、刨槽、螺旋,燕儿觉着很好玩,送烟的事儿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这天下班后厂里要在大礼堂开批斗大会,教育科和大礼堂离得不远,福贵和燕儿在食堂吃完饭就来的了教育科的一间大办公室,福贵和同事们聊着天打发时间,燕儿把靠墙的沙发当成蹦蹦床,在沙发上蹦来蹦去。

    “来来来,让俺家燕儿给叔叔阿姨们来段儿样板戏吧。”福贵把燕儿抱到桌子上说。

燕儿先是傻呆呆的站在桌子上,扭脸看见爸爸鼓励的眼神,就大胆的唱了起来: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在音乐方面燕儿的确很有天赋,唱的韵味十足有板有眼,叔叔阿姨们都很为之惊奇连声叫好,燕儿越唱越来劲,唱到最后的高音处燕儿想表现的更精彩些,使劲抽了一下快要流到嘴边的稀鼻涕,引来了人们的一阵大笑,燕儿不但没演好反倒臊了个大红脸,这时有人在走廊里喊:“开会了,开会了!”大伙儿这才收起了笑声转身向大礼堂走去。

燕儿尽管最后的高音没唱好,但头一回得到如此热烈的赞美,心里还是的美滋滋的。得意洋洋地拉着福贵的手走进了大礼堂。一进去就感到气氛不对劲儿,大礼堂里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人们的表情都很严肃,显得很压抑。只见台上一个花白发老头儿被两个带红袖箍的造反派反拧着胳膊深弯着身子,脖子上挂着一个大白牌子,牌子上的人名被打上两道大红叉。燕儿在厂里的宣传栏和大字报上看到过类似的场面,但从来没见过真实的场景,眼前的这一切顿时让燕儿感觉到有些害怕,不由地紧紧地拉着爸爸的手。

福贵和燕儿刚刚坐定,台子上就有人开始喊话了。燕儿似乎听到了爸爸的名字,福贵和身旁的一位女工低声交代了两句话,意思是请她帮忙照看一下燕儿,转身就向台上走去了。燕儿尽管听不懂台上的人讲了些什么,但也感觉的出不是什么好事,只见福贵上台后低头默默的站在那个挂牌子的老头旁边。看着这一切燕儿就像凝固了一样,燕儿是一句也没记住批斗会上那些人都说了些什么,只是觉着从头到尾都是在喊着口号,打倒。。。。。。!打倒。。。。。。!打倒。。。。。。!

好不容易熬到批斗会结束。在回家的路上,燕儿坐在福贵自行车的大梁上,父女两什么话也没说,那个晚上又黑又冷。

    几次政治运动福贵都赶上了,也都挺过来了。这次的“批林批孔”运动教育科自然就成了主战场。作为汽车厂子弟中学校长的福贵福贵首当其冲地成了这场运动的靶子。住校工宣队的王队长以找女学生谈话为名,经常对女学生动手动脚,为此福贵曾经非常严厉的批评过他。王队长利用“批林批孔”的机会公报私仇对福贵尽其打击报复之能是,联合部分活跃的造反派,大肆鼓动少不晓事的中学生“学习黄帅,造反有理”,“打到走白专道路的走资派张福贵”的大字报贴满了教学楼的楼道,老师和学生们只好弯着身子在大字报下面钻来钻去进进出出。学校里红卫兵小将打老师成了家常便饭,这次运动之惨烈,福贵怕是斗不死也得被打死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无奈之下福贵决定逃回农村老家避避风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