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谢长廷输得漂亮

(2008-03-27 21:16:01) 下一个
谢长廷输得漂亮

马悲鸣

台湾大选恢复国六民四的基本盘,毫无悬念地结束了。虽然民进党的谢长廷输了大选,但输得并不难看。

什么叫输得难看?

那就是愿赌不服输。

几乎所有后发国家开放民主选举后,落败的候选人都会大嚷“选举不公”,并继续滋事,以求翻盘。

别的国家不说,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败给了内贾德时,也说这种话来给自己找面子。而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来后,落拜候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向竞选对手祝贺,几乎全都说着同一句话∶“某某(对手姓名)是我们的总统。”

这不仅是绅士风度,而且一旦胡闹,除了自损形象,并无什么结果。

中国人中的大选我们只见过三届。李登辉一届,陈水扁两届,至少是我没听见过这三次落败的候选人向赢了自己的竞选者祝贺过。直到今年这第四次大选,我们才从镜头上看到谢长廷带领竞选团队向支持者道谢和道歉的同时,明白说出了∶“恭喜马英九先生和萧万长先生当选。”

这是我听到的中国历史上首度败选者向赢了自己的人道贺。

我过去不大注意谢长廷,直到他最近竞选台北市长和台湾总统的两次败选中才看到他。在民进党四大天王,“陈、苏、游、谢”中,从外观上说,还是谢长廷更中看,且其侃侃而谈,应该是个不错的律师。

谢长廷的竞选策略甚合我意,就是在对手的小节上作文章。这是现代法制社会的正道,而不是“大方向正确”或曰“价值取向优先”那类左道。

举例来说,马英九两个女儿都上了一所台湾非常有名的中学。因其有名,竞争激烈。为了公平,录取是在某个分数线以上抽签决定的。而马英九的两个女儿都上了该校。既然是抽签,就是概率问题了。两个女儿分别于不同学年抽签属独立事件。两人都被抽中的概率是一个人抽中的概率积(连乘),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马的两个女儿却全都上了该重点中学。

谢长廷团队当然有理由怀疑马英九的两个女儿都上了同一所好学校是特权的结果。国民党方面也马上做出回应,该校教职员工子弟有录取优先权。马夫人那时正是该校董事,故她的子女不在抽签之列。绿营便不再攻这个问题了。估计是核对了马嫂当年在该校的任职记录。

这使我想起了大陆国家主席刘少奇子女的上学问题。因王光美是在北京念的书,熟悉北京中小学校。她的子女便都由北京最有名(不是之一)的小学实验二小,而师大附中。到了文革前刘少奇家最后一名进入中学的刘婷婷更上了师大女附中。似乎刘少奇家子女都出奇的聪明,连考试都从无一人笔误。

最近网上有人贴出刘婷婷小学同学的回忆,说刘婷婷自己讲考中学时错了两道题。而师大女附中是全国第一女校。若刘婷婷是个平民子女,根本无门上师大女附中。

师大女附中是高干子女云集的学校。高干子女比例与平民学校相比差异显著。而高干子女的成绩却与平民子女无显著差异。

文革前师大女附中招生都留有备分名额,专供开学后领导打电话入学的学生用。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上了女八中或三十六中。但只要领导一个电话,该女生就能转学进师大女附中。

解放后中苏友好,全国学俄语。而到了反修之际,俄语已经明显没用。可各校积压的俄语教师太多,只好还是大开俄语班。只有高干子女有内部消息,知道还是英语更有用。结果同样知道英语比俄语有用的平民子弟还得服从分配学俄语,有路子的高干子女却能成功转到英语班。

如果当年刘少奇当国家主席时也能象今天台湾这般竞选,那么他的子女上师大女附中是否利用了特权就不再会有今天马英九竞选团队那样的解释了。因为师大女附中是国立的。王光美肯定不是校董。所有没能上成师大女附中的平民子女肯定会怨气冲天,不把自己手中的选票投给刘少奇。

中共高官子女利用特权获得更好受教育机会的一个典型就是章含之嫁给外交部长乔冠华后,趁着中美建交的机会,利用特权把章含之三年级的女儿洪晃塞进留美少年名额里,成为中国首批空降纽约的红小兵。

第一批空降红小兵大约只有三十人。如果乔冠华参加中国大陆竞选,就凭这一条,除了这三十户人家之外的全国所有没有空降纽约的红小兵肯定不会投乔冠华的票。

谢长廷如果当选了台湾总统并选择独立的话,那么只要大陆向他开口索还台北故宫博取院所有馆藏的话,他这种律师出身的人很难找到拒绝的理由。

谢长廷年龄还不是太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期。

今后中国如果开放直接选举,那么王丹收了陈水扁二十万元机要费问题和刘晓波不交纳所得税问题,沈彤婚外情等都是永远的文章题目。

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账,一张选票一张选票地计票。这才是现代民主,而不是比共产主义还共产主义的暴民蜂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