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曾经的南北大动脉 旧京广铁路告别历史舞台【组图】

(2010-08-23 11:42:42) 下一个

曾经的南北大动脉 旧京广铁路告别历史舞台



  





  

  
图:2009年8月底,在前往大长滩站的路上,黄土地上露出一截钢轨。不少铁轨都被居民们用泥土填埋,变成了道路。

  


  图:2006年10月,罗家渡站的守站工人开着自己发明的“铁道摩托车”在铁轨上飞驰“七·一五”洪水后,他的摩托车行驶范围缩短至2公里。


  三段历史在这里交汇


  乐昌至坪石之间的旧京广铁路是粤汉铁路重要的组成部分。粤汉铁路从武昌延伸至广州,1918年,北段与南段的线路早已开通运营。直到192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才决定用“中英庚子赔款”继续建设难度最大的中段线路。1929年,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多次勘察后,确定了铁路沿着武江峡谷修建,避开了大瑶山高耸的山势。1936年,这段铁路宣告通车。当时的运营速度只有每小时35公里,从广州到武汉需要44小时。


  1981年11月,连接乐昌与坪石的大瑶山复线隧道开工,铁路工人经过7年奋战才打通这条长达14公里的隧道,车速也提升到了现在的每小时110公里,从广州到武汉缩短为11个小时。但大瑶山隧道建成后,因为涌水不断,旧京广线则作为备用线路使用,一旦隧道出现塌方等问题,南北大动脉也不会中断。


  2009年9月,时速达350公里的武广高铁竣工通车,这也是第三条穿越大瑶山的铁路,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为3小时。同时也宣告了作为备用线的旧京广线退出历史舞台。



  


  图:2009年8月底,在罗家渡车站,附近山里的村民从山里用铁路小推车把猪推到罗家渡车站,然后再抬去集市出售。

  

  图:2006年10月,巡道工曾繁盛所住的绿皮车厢里,他用木板在两张椅子中间搭成一张床。


  曾经的繁忙


  59岁的谢恩生第一次坐火车还是11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去乐昌探亲,大源镇是没有车站的,因此他必须步行到岐门火车站,然后花五毛钱买车票去乐昌。


  当时公路运输不发达,旧京广线是沿线居民出入大山的唯一途径。居民所住的峡谷两岸无太多平地,主要靠林业为生,油盐酱醋、肉菜果蔬等也需要通过铁路运输入山。因此,1988年老线闲置后,铁路部门仍开行穿梭于乐昌与坪石之间的通勤火车,在春节、赶集时还要加开,趟趟爆满。


  1994年,为了丰富乐昌峡“九龙十八滩”漂流景点,羊城铁路在小滩设置了漂流车站,游客们从坪石漂流到这里后上岸,可以坐火车回到乐昌。旅游公司还特意改造了一列仿古的柴油机动车运送旅客。可是匆匆到此一游的游客并没有给当地带来太多的收益,在小滩站开杂货店的老王说,旅游只是给家里增加了一点“零花钱”,而且客源也极不稳定。

  

  图:2006年10月,在大源镇门前的铁路旁,村民们正在准备过冬的木柴。

  


  图:2009年8月底,在大源镇,工人们正在帮一名中学教师搬家。



  与洪水搏斗


  2002年,旧京广线被洪水冲毁了数段路基,铁路中断了三年。为了解决出行问题,当地居民发明了“铁道摩托车”,穿梭于仍能通行的铁轨上。实际上就是用木头拼装成一个小平板车,两头各架一辆摩托车作为动力,乘客便坐在平板车上,最多能坐上十几个人。有时候摩擦力不够车轮打滑,司机便让体重较大的乘客坐在后座上“压一压”。就这样坚持了三年,铁路又一次修通了。


  可是刚修复不久,2006年遭遇了更猛烈的“七·一五”洪水,铁路被彻底破坏。当时湖南的水库泄洪,武江水位迅速上涨,一下子就漫过了建在半山腰的铁轨。洪水过后,许多站房被冲毁。路基被掏空,铁轨或是悬空,或是被扭成麻花状后被扯进江中。在九峰桥路段,碎石道砟更是被一扫而光,露出当年人工开凿出来的花岗岩基面,一道道的凿痕像是利刀一样朝向天空。至此,沿线居民赖以出行的铁路没了。这条与武江共存的铁路注定要与水进行生死的搏斗。


  铁路再次中断后,居民出入乐昌就靠每天两班的班车。但更多的村庄公路无法到达,村民们只能沿着铁路步行,或者在无塌方的路基上开摩托车。


  受影响的,还有在大源中学念书的孩子们。每周五下午,他们都要回到山里的家中过周末。过去大家都能搭乘火车,洪水后,学生们有的坐渡船到对岸后转汽车,有的只能沿着被冲得七零八落的铁路步行。


  2006年时还在念七年级的骆虹就是其中的一分子,每次她和几个同村的孩子结伴回新秦村,短短十公里的铁路要走上三四个小时。回家的小路,都是沿线村民用各种方法平整出来的,垫石头、铺木板……把悬空的铁路改成的简易便桥更是随处可见。其中一条被称为“悬索桥”的铁路更是悬空近10米、跨度50米,但孩子们却已轻车熟路,不用一分钟就踩着枕木走过了悬空处。


  铁路被毁后初期,沿着铁路走回家的学生多达数百人,一个学期后,就剩下了几十人。他们要么因为路难行而转学,要么因为家重建在乐昌而离开。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