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关二战英美和苏联结盟的事(以丘吉尔为主导),我来说个台湾1980年代的教育观点

(2009-05-13 07:36:30) 下一个
1988年,为了要考台湾的大学,自修生的我买了些专门为辅导中学生的文科参考书,

里面在讲到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对于英美为首的西方世界和老敌人(1917-1921苏联

闹革命,英美法波兰等西方国家是要把布尔什维克消灭在萌芽里的白军一方),怎么会

站在一起,书里面本来不多的位置,提到了这就是丘吉尔的“聪明”,脑筋转得快,他

信奉“没有永远的敌人”,当然后来英国的人民听说他要吊转枪口,要和苏联人继续“

永远的战争”,

老百姓就在二战结束的1945年七月毫不犹疑的把他踢下了首相的宝座。

斯大林在二战前夕是还对希特勒抱有幻想,把波兰瓜分和德国一道订立互不侵犯条约是

犯了现在人看起来双重的道义和战略错误,只要稍微仔细地看一下1930-39的西欧亚洲

历史,就不难明白苏联对德国的幻想是不实际的,德国军事机器代表了西方一贯的

“永远战争的”信念,在防范德国的军事侵略上斯大林是有一厢情愿的表现,

后来美英知道既然法国不能作为陆上屏障(1940,5.27-6.4 敦克尔克大撤退,33万陆

军撤回英国本土)大规模拖住德军陆上主力的唯有苏联的军队了,而这本当年的参考书

里说,(大意)丘吉尔是为难得的人才,虽然反共大半生,可长袖善舞,搭载那个时候

的苏联-美国顺风车,干的真不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