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掌珠集__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所谓新国风,大略亦如此
正文

荡寇志—网络诗坛的七大毒草

(2006-07-17 11:40:51) 下一个
(转贴)

曾经有人宣称,网络诗词已占?了当代诗词的七分天下,遂令诗坛有中兴气象。对此,我不完全认同。
无论现实诗坛的实际情况如何,单看网络诗坛,我觉得前景就不容乐观。多数所谓名家的作品,阉割了传统诗词的本旨,扭曲了传统诗词的本质,尽管我国的文坛向来提倡百花开放,但前提是开放者必须为花,而非毒草。否则就会影响花园的环境,妨害花朵的成长。因此,今天,我将我所知道的诗坛毒草,一一清点出来,以供诸诗友参祥。

一、遗老体。代表人∶莼鲈归客、具沤生;活动地点∶留社
之所以称之为遗老体,而非复古体,是由于以莼鲈归客为首的留社成员们,根本就不理解复古的内涵。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具备复古的才学和功底。他们中多数的作者,连格律都没有过关。有时会因什厶是孤平,什厶是特拗而争论不休。而他们所谓的才学,也只是捧起古书死读、苦读,抠背字面。?说,留社的具沤生,每天都会限定自己去阅读大量古籍。这件事,听起来很伟大,想起来却很可笑。请注意,限定,多痛苦的词汇呀。将读古籍作为一种任务(而非享受),在当代社会,真不免有些自虐之嫌。
而且,他们所谓的复古,其实并不关汉唐以前事,而是更多地对清诗作出模仿。须知,伪清时期,是中国最专制、最缺乏自由思想的时代,文人士子为了逃避文字狱的危险,不得不钻进故纸堆里研究小学。清诗虽有中兴之名,但所谓的乾嘉体、同光体,都只是在小圈子里互相欣赏而已,并没有使诗词回归中国文学的主流。当然,留社成员曾宣称∶“诗词本来就是小圈子里的玩意儿。”这句话为他们崇尚模仿的清诗提供了合理性,却把国风、乐府、唐诗、宋词等大众喜好的丰硕成果,一棍子打入了垃圾堆。

二、实验体。代表人∶嘘堂、响马;活动地点∶诗公社
实验无体。这是嘘堂对于实验体最好的诠释。但事实上,目前的实验诗词,已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即晦涩文言加现代意象),可以让人一眼辨认出来。所以,称之为实验体,应该是没有什厶语病的。
所谓的实验体,其实和遗老体属于同一堆腐物上长出的两棵稍有不同的毒草。我们的嘘堂大师,曾经创造性地将传统诗词定名为“文言诗词”。这一点,是得到遗老们赞赏的。问题在于,嘘堂们并不满足于单纯模式的拟古。而是想搞出些新的玩意儿,以期“为当代诗坛留下些什厶。”
实验,只是一种态度。其首发者或许是胡?博士。也就是以实验创新的姿态,去创作诗歌。实验体的诗歌创作,不是感性的勃发,而是理性的探索。为了求新,作者们搅尽脑汁,纷陈古怪。反正,能把一些简单的话,说得越复杂,越让人不明白,那水平就越高。
嘘堂们比胡博士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大胆地采用文言(这点,五四时期的胡博士,是决不会干的),以及四言,杂言等远古体裁,同时又祭起了西方意识和现代意象等法宝,使作品看上去更加高深莫测。今人不理解,古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也不理解。大家都不理解,所以,他们就是高手了。

三、旧体新诗。代表人∶李子、无以为名;活动地点∶新学院、古风拾叶
其实,我曾经考虑过,是否要将李子列入毒草的行列。因为对于他,我并不完全反对。李子擅长把五四以後的新诗以传统诗词的形式格律化,从而得出真正的旧体新诗。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因为格律,是传统诗词的基础所在,将传统格律融入新诗,本身就是对新诗的一大贡献。
然而,最终我还是将他列了进来。因为所谓的新诗,有很多本身就是毒草。李子将之引入传统诗坛,无疑是有负面性。何况,李子为了求新,舍弃章法,不问敦厚,呕心炼字,吐血造境,时常有哗众取宠之嫌,促长了网络诗坛的浮躁风气。至于李子的追随者无以为名,更是将心力放入文字还原的游戏之中,一意搞什厶“花动乱,鸟轻浮之类似乎很巧,看多了却让人打瞌睡的玩意儿。因此,将他们归入毒草之流,也是名副其实的。

四、伪旧体新诗 代表人∶刘庆霖、张智深;活动地点∶中华诗词论坛(原中镇论坛)
之所以在旧体新诗前加上个伪字,是因为刘庆霖所提倡的旧体新诗根本与新诗二字无关。其所谓的新字,不过在于运用了现代汉语中一些初级修辞技巧。譬如“月亮一枚银质奖”,“已把严冬推下江”等等,如果翻译成大白话,基本就是小学生、初中生教材里的散文。估计,刘大诗人小时侯语文学得不错。将他所提倡的旧体新诗更名为“中小学生散文格律化诗”,可能会更合?些。
伪旧体新诗最早提倡于中华诗词学会,于网络诗坛的影响并不大。但其提倡的小巧手法,毕竟也是一颗毒草。清点名单,少他不得。

五、民主体 代表人∶李大白、东海一枭;活动地点∶我所知道的诗词论坛,几乎都有李大白
诗词的功能是很丰富的。所谓诗言志,用诗词呼吁民主,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诗词纯粹作为宣传民主的工具,那厶,这不仅是诗词的悲哀,也是民主的悲哀。
李大白等人的民主诗,很少顾及诗歌的艺术性。在格律上,基本用中华新韵(有时也不讲格律);在语言上,凑足字数即可(不管有多罗嗦),意境是不谈的,回味是不要的。反正,只要能将民主用最大的声音呼唤出来,那就行了。
就个人感情而言,我非常佩服李大白对于民主的执着精神,觉得他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雄。但事实上,他的作品并没有使民主得到正面的宣传。由于缺乏艺术性,多数读者对他的作品不屑一读;由于他执着发帖扫屏的行为,更使得许多论坛对他反感。爱屋及乌,恨屋也会及乌吧,某些网络诗词作者,因为对李大白反感,从而对民主也产生了反感。而个别追捧李大白的人,则是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搞得网络诗坛乌烟瘴气的。所以,我认为李大白是一棵毒草,却又是一棵最正义,最悲情的毒草。

六、酬答体 代表人∶太多,不举例了;活动地点∶菊斋、光明顶
应答酬唱,本来是传统诗词的题材之一。在盛唐之前,多数的七律作品,都是酬答之作,但却鲜有佳作传世。诗词的灵感源自于真情流露,而酬答之作,却多半只是文字游戏,枯乏无味。
然而,菊斋、光明顶两处论坛,却不止一次地发起酬唱活动。使大部分的作者,为图热闹,将才气全部用于这些无聊地换字,凑韵游戏中。尤其是光明顶论坛,已成为专门的和诗阵营,出现了所谓的“寿诗一条街”。结果,论坛的人气上去了,但诗词的质量却下来了。
我并不反对应答酬唱,但是专门的应答酬唱,则无疑是败坏当代诗词发展的一棵毒草,坚决应该予以抵制、铲除!

七、老干体 代表人∶学堂窝人;活动地点∶中华诗词论坛
老干体作品缺乏形象化,也很少用修辞比兴。往往只是将作者的意图直白地呐喊于读者面前(这点和李大白的民主体异曲同工)。在当代诗坛占?很大的市场。可以说是一棵最大的毒草。
但老干体并非网络诗坛的产物,在《中华诗词》等传统刊物上,老干体的作品占?了半壁江山。而网络诗坛的作者对之却不太感冒,只有少部分诗词学会成员上网,依旧贯彻了老干部们的创作方针。
鉴于老干体在网络诗坛影响不大,特陪列于七大毒草之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冬永 回复 悄悄话 说得好!有一点需要澄清,尽管作者已有说明,但把“旧体新诗”作为一类列入毒草,打击面太大,特别是把古风拾叶列入其活动地点,也有失偏颇。“旧体新诗”这个概念若不加以限定,其外延可太大了,新国风也含在其内。所以,“邪旧体新诗”更合适。另外,由一尘(西部小王)和江南雨等主持的局庸诗社(含拾叶社区)与李子和无以为名的“油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