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福

一路走来 跌跌撞撞 方才明白 平安是福 知足长乐
个人资料
正文

[原创]殇恋(后记)--此情可待成追忆 

(2010-04-30 15:51:19) 下一个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安是福>,谢谢!

此情可待成追忆 (平安代后记)

  白光返美后,心里一直放不下国内的徐明和孩子们。但事已至此,原来的生活、原来的家庭,他再也回不去了,总不能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放在美国,一半留在中国,他只能陪其中的一个白头到老。

  美国的妻子,黄,是个小个子的才女,思维敏捷、性格活泼。她毕业于西南联大,二十多岁时跟同学一起来美国留学。五三年白光和家庭失去联系后,在香港行医的二哥告诉他,徐明和父亲皆在土改中被枪杀,孩子们也不知流落何方;这个家,你是没有了,这个国,你是万万回不去了,另做打算吧。白光悲愤难忍,万念俱灰。后在朋友的劝说介绍下,于五四年认识了小他十岁的黄。他告诉黄,我四十五岁了,有过家庭和孩子,但他们现在都不在了。黄对他说,没关系,我们会活得很长,我们会有自己的孩子的。他们结婚了,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取名“建中”、“建华”。白光人是回不去了,但心里还一直想着要参加祖国的建设。

  找到国内的家人后,白光一直没告诉黄。直到从中国探亲回来,他才鼓起勇气告诉黄,国内那一大家子都找到了,国内生活很艰苦,我要对他们负责。黄听后惊呆了,她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二十五年了,她和白光跟所有第一代移民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心无旁骛地经营着自己这个小家。突然间知道以前那么大一家人都还在,他们要来分去白光的心和多年的积蓄,黄一时间觉得负担过重,承受不了;但是她也找不出理由阻止白光。

  第二年,抗生来美国了。白光想让他先来看看,能不能在美国立足。白光可以为孩子们办移民,但是不可能养着他们,他也只是工薪阶层。抗生来美后和他们住在一起,黄自然不是很舒心,矛盾在所难免。抗生曾是医院里数一数二的外科医生,可在美国他不能操刀,只能抄菜。他洗过碗,做过油锅,眼看建中建华都能去读医学院以后做医生,他却只能做苦力,甚至想让白光为他办全家移民,黄都在旁边阻挡,问他全家移民过来做什么,都去餐馆打工吗?抗生一家就这样分居了好几年,徐明为此写过两次信去请求白光。白光左右为难,最终还是为他们申请移民了。八五年小敏带着两个儿子飞来美国和抗生团聚,这两个在中国都是病人求着捧着的当地名医,终于在美国另劈蹊径,开办中医诊所和学校,取得很大成功,口袋里的银子不比建中建华这样的西医少。

  美国不是遍地黄金,白光相信应该让男人们先出来站稳脚跟,女人随后再带着孩子来团聚。所以八六年小儿子先来,这一次不住在白光和黄的家里,而是在抗生家;两年后妻儿才移民过来。大女儿家也是如此,八八年让大女婿先来,三年后大女儿一家才移民过来。年纪大的人都有很难改变的思维定势,也许四九年离开的时候,他的想法也是一样,自己作为家里的男人,先去打好天下,站稳脚跟,积蓄一些钱,然后妻子儿女过来就容易多了,哪曾想过他们就“过不来了”呢?

  白光一直工作到七十六岁(一九八五年)才退休。他也曾想过再回国看望徐明,想过父亲百岁冥诞的时候返乡扫墓,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他和徐明保留着通信的习惯,但常常是心中有千言,下笔已惘然。

  两个小女儿一直在符阳陪着徐明,直到九六年她过世。虽然白光为她们办理了移民,她们都放弃了。在白光九十大寿的时候她们来美国旅游,停留了一年半,挣了些美刀后回国安享晚年去了。

  徐明过世后,白光沉默了整整三天没说话。他带领在美国的儿孙,捐款符阳的一所学校,并用徐明的学名“幼旭”冠名这所学校,以纪念徐明教书育人的一生。

  二零零九年,差三个月就满百岁的白光累了,他很安静地走了。他习惯了早做打算,所以连自己身后的葬礼、墓地,他都早就埋单、准备好了。黄评价白光是个很拘谨的人,不爱多说话;但他想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完成,生前他把他想做的事情都完成了,所以他走得心安理得。她坚持白光这一生最爱的人是徐明,在白光垂危之际,九十岁的她没有哭也没有挽留,反而让他快点走,好去跟徐明相聚。

        白光的墓地,选在山清水秀的波特兰,一半位置留给和他共同生活了五十五年的黄。
 
  而徐明,则独自一人长眠于生她养她的四川符阳,默默眺望着亘古奔流的长江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huayuhu 回复 悄悄话 感动。
外公黄埔毕业,49年决定不去台湾,回家乡小镇准备颐养天年。文革被反复批斗,挺过。79年后摆小摊生活,宠辱不惊。86年肝癌去世。
laoloulou 回复 悄悄话 感人的故事。造化弄人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