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人生的无奈,亲情的纠葛,可有解?---回凡尘无忧《父亲的故事》

(2010-11-14 10:00:24) 下一个

 为了朋友的事儿,几天忙来忙去,上到原创,看到无忧的《父亲的故事》的帖子的回帖讨论又都在+号里了,知道无忧的文又引起讨论了。看了原文和回帖,觉得无忧的文章是挺成功(这个词好像不太准确)的,因为她的文章确实让大家有了分享,有了讨论。

 对于这样真实的一篇家庭文章,真的很有感触的,几个人,大半生,纠缠在这亲人间的痛苦折磨中,亲人成仇人,无法走出这心结,怎能不让人唏嘘呢?在原创里,因为无忧的沉静,理智和优秀,虽然喜欢很多人的文章,但比较愿意讨论她的文章,即使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相同的意见。因此,今天也有些忍不住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也许无忧和大家会无法容忍这样的抛玉引砖,见谅。

对于无忧来说,或者应该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父亲,母亲,还是奶奶,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存在于心里那最柔软的部分,是真正心疼的人,无论这些人是不是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是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亲人都是美好的,幸福的。我总觉得,即使是反目成仇,但是在内心的最深处,对每一个亲人,也都是有那温柔的一个空间的,区别的只是这空间的大小和是否能展示出来而已吧。

无忧虽然更愿意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看上辈人的人生,可是再公正的人,都是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倾向自己的看法的。从文章来看,很明显,无忧多少是倾向了父亲的,也许是因为父亲的价值观和无忧的价值观更一致一些吧。从无忧的一直以来的文章来看,无忧是个比较理智,比较优秀的人,这样的女孩子,往往比较容易接受传统的价值观的理想美好的部分,在大是大非面前,即使是平时看来有些反叛比较开放的人,也会是比较容易站在传统观点中的美好的部分一边的。因此她比较看重父亲的牺牲精神的,比如直到姑姑高中毕业才结婚,比如把所有的收入给了奶奶,以至于在无法调节之时甚至离婚养母,在这些争执中,父亲更多的是无奈,是牺牲,是承受,也因此而英年早逝,这些都使得无忧的内心深处应该说心疼父亲要多一些,因为父亲的付出要多一些,受的委屈要多一些,也因为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直到不久的以前,都是百善孝为先,同时,作为知书达理的人,无法很直接地去谴责父亲对奶奶的付出。因为对自己父母亲人多一些爱,多一些牺牲,少一些斤斤计较,真的是再应该不过的。说实在的,无忧的父亲真的是挺令人心疼的,他并不只是单纯的孝顺,他没有得到真正的父爱的经历,使得他对母亲的爱更珍惜,母亲的含辛茹苦,使他对母亲的爱里有报答的成分,有补偿的愿望,有牺牲的精神,谁又能说这样的牺牲不高尚,不让人敬佩,不让亲人心疼呢?同时,作为长子,谁又能说这不是他的一份义务呢?无忧对父亲的心疼,真的是太可以理解了。

也许也正因为无忧的优秀和心里的美好,可能具有男孩子的个性中的“大气”的部分要多一些,也许也因此她可以和男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也许也正因此,她不是很能认同女人的“小气”的部分,所以对于母亲的占有欲的霸道的表现就会有些不认同,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无忧不心疼自己的母亲,只是在价值观上,她认为母亲应该更大度一些,更大气一些,认为如果能那样,可能会使这亲人特别是父亲能更少些亲人之间折磨的痛苦(这里不讨论会不会是这样)。

可是,从无忧母亲的角度来看,事情的解读,则又有些不同。我想,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无忧的父亲可能因为认为自己的妻子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自己有的义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只要是她同意了这个婚姻,她也就有了这个义务,是应该最了解也应该是最支持自己去完成他的心愿的,只是因为她是他的妻子。可是,一个从没有体会过这个家庭当年的艰辛的女人,无论是谁,都是很难无限地去理解对方忽视自己的妻子的前提下的义务的,因为作为妻子,没有了在丈夫心中的地位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就没有了承担那个义务的必要(虽然有些互为因果的循环论证的嫌疑),在把她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时,为了让她去接受自己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是否考虑到了对方的思维惯性以及对自己的行为方式的可接受的程度和可能性呢?

无忧母亲是幼年丧父的幺女,可以想象,那样的经历该给她带来的是怎样的不安全感呀!去除这种不安全感,一方面就是自己的强,一方面就是自己在对方(丈夫吧,因为丈夫是自己后半生的伴儿)心中的位置的不可替代,因为自己如果强大到没有人能伤害自己,自己就可以处在不败之地,同样,如果自己在对方的心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自己就总是有个温暖的安全的港湾,这个时候她才可能会无怨无悔地去承担作为妻子的义务,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地感到自己是个妻子。可是,当看到现实并知道自己这两点都是那样的遥不可及,那应该是怎样的不安呢?用手足无措不知所以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吧。实际上,她要的也不多,就是希望无忧父亲能在任何时候都把她放在心里的第一位,哪怕是语言上的都行,使得她在自知不是强大到无人可敌的情况下也能有安全感,而这点,无忧父亲无论是怎样的牺牲精神,虽然也有让步的时候(比如去奶奶那里少了),都是没有做到或者说是没有让妻子知道的,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思想里,在理念上,忍让母亲是正常的,而自己的媳妇因为是自己最近的人,认同自己的理念对母亲的忍让也是正常的,即使是心里把媳妇放在首位,但在行动和语言上,也不是经常能做得到的,无忧的父亲没有做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那个时代的共性,这就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去说三道四用我们的理念我们的世俗去解释的事情了。说得残酷一些,就是无忧的母亲在求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以至于在最后逼走了丈夫。无忧的妈妈吵闹的,不是无忧的奶奶有什么错,而是奶奶在实际上占有了无忧爸爸的心里---即使是表面上的---第一的位置,这在一个安全感较强的人那里,是可以看开的,因为自己有年龄和距离的优势;这在一个灵活的人里,是可以以任何方式(撒娇,示弱,等等)来提醒感化对方的,而在一个这是自己安全的表现的人的心理,则是无法含糊解释的,必须掰清扯明了的,而这心理上的事儿岂能是日常生活中的对错来说明白得了的呢?也因此就成了无法解开的死结,怎么能要求她去看开,又怎么能不看她的背景去无谓地要求她和心里安全感强的人一样呢?所以无忧的妈妈可以谅解无忧的姑姑,而无法和无忧的奶奶和好,而无忧的爸爸则伤心得很难和自己的妹妹说话,却不会去和妻子承认自己母亲的错处(如果有的话),而会更多地希望妻子能忍让,这些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人的心里,都是有弱的那一部分的,是否能做到坚强,是要看是否戳到了痛处而已吧。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可能的话,无忧,再多心疼一些妈妈吧。

 而无忧的奶奶,又何尝不是该被心疼的呢?作为母亲,她含辛茹苦,丈夫不在的12年里,在那个不安定的时代里,她的担惊受怕可想而知,从那时起,她生命中的一切,可以说就是自己的儿子,这样生活过的女人,你叫她理智?你叫她不去在乎她在儿子心中的位置,让她注重在自己丈夫心中的位置而远离儿子的生活?你如果有她的经历你会怎样?作为善良的人,即使是奶奶有不对的地方,可看到80多岁的人要跑来跑去,看到父亲那因无法照顾奶奶的而有的遗憾,怎么可能会不心动不心痛呢,我想,无忧对父亲对奶奶的心疼,并不完全是对母亲的谴责,而更多的是对这样一个局面的形成的无奈吧。

 可是就是这些都不是坏人都有道理的亲人,互相折磨了大半生痛苦了一辈子,作为外人,作为儿女,除了唏嘘,说实在的,真的觉得任何关于对错的评价都是没有意义的。家庭生活是人生的一个主要部分,也是每个人的心理思想最敏感的部分的最直接也是最微妙的表现,是经过了多年的纠缠而已经无法分出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无法理清的一团乱麻,大家只能是在有时强硬一些有时柔软一些的去平衡。不应该简单地用什么道理,用什么理念,用什么男人女人的立场来解释,更不应该不分析当时的社会理念社会情况而一味地用现在的思想现在的理念现在的观点去解释去评价甚至是去谴责几十年以前的事儿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做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行为准则,非要在21世纪说20世纪的人应该怎么生活,还认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就无法不让人感到可笑。应该说把事情简单化到教条,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失败的开始。

有意义的是,应该学会怎样能更智慧,争取不覆前辙,能够使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都能有个幸福平和的人生。很赞赏无忧的分享,相信无忧在生活中也学会了智慧。

 

@@@@@@@@@@@@@@@@@@@@@@@@@@@@@@@@@@@@@@@@@@@@@@@@@@@@@@@@@@@@@@@@@@@@

写这篇感想时,电视上正在说离婚问题,几个人如此评价婚姻:1.婚姻就是领土纷争,2.婚姻就是外交交涉,3.婚姻就是航海, 4.婚姻就是过山车(看起来很快乐很刺激,坐上去了之后即使不舒服也无路可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洋洋日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美妈的家 的评论:谢谢你的关注。婚姻的经营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愿我们大家都能借鉴智慧,营造幸福。

回复 润泽东 的评论:谢谢你一直的关系和鼓励,确实是家庭中对错难分,平衡挺是最重要的,不过还真是比较难找。
谢谢你的祝福和忠言,我努力。
好快,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祝福你快乐如意!
润泽东 回复 悄悄话 好久没有来了!问好!
你的这篇分析很中肯很实在!赞同!
家庭生活其实就是在各种条件下找平衡,找到平衡了,就是美满家庭。找不到平衡,就是不美满的家庭。没有绝对的对错。
祝你新年新心情!幸福快乐!
有时候,不幸,是因为我们背负的太多,该放手时就放手。。
美妈的家 回复 悄悄话 婚姻真的也是需要经营的。两个负责人的,真心为对方好的人的确会营造出家庭的幸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