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八十年代(一):并不遥远的年代

(2019-06-14 23:52:55) 下一个

这些年我交了不少文友,都写得不错,但是很少有读中文专业的。大家都知道,在海外留学生中,读中文专业谋生却是最难的,很多人都转行。但是在喜欢写作的朋友之间,不少人却很羡慕读文科的。

   其实我只是半个文科本科生。1985年,我用三年的业余时间读中央电大,实际完成在校两年的汉语言文学大专的课程。这个电大文科文凭,说容易很容易,说难很难。

   我是1967届初中毕业生,初二还没有读完就下乡,直到1980年回城才开始重新拿起课本。在乡下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读书,所以才这么狼狈。

   在我所在的县城龙海1982年就有电大招生,那时我已经回城两年,因为没有把握,我是错过了这一届。83年84年都没有招生,于是只好报考85届了。

    在报考之前,我读了两年的夜校,补习中学课程。参加补习的多数是50末和60后,他们大都读过高中,高考落选,水平参差不齐。老三届还是少数,而且几乎都是和我一样的初中程度。 我以为老三届高中生所学的知识足够考上电大了,其实不然,也许他们觉得年纪大了,也许他们对成人高校不感兴趣。

    我记得我们是在龙海的机关干校读夜校补习班的,三个可以坐50人的教室常常是座无虚席,有的只好临时拿凳子在后面坐。要上夜校一定要准时,否则的话就没有座位。

    龙海县1982届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只有一个班级,到了1985届,报考的学生就有三个班级,150多人。这也说明80年代中期整个社会的学习风气非常的浓厚,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怀念的年代啊!

     报考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要求考物理化学,但是数学是必须的。比起50末和60后,我们这些为数不多的初中生,在数学方面复习起来最费力。说是补习中学课程,在数学上我们几乎是重新学习,难度很大。

    我是用一半的时间读数学,最终在报考中数学是刚刚及格,其实考的数学试题也只是初中水平。其他考试的科目好像还有政治经济学、历史、地理、语文,连同上面提到的数学,一共5个科目。这5个考试科目是不是准确?还很难说,不知道有谁当时也参加报考?是不是有考党史?历史和地理是否在一起考“史地”?不过,考5科是肯定的。

   虽然考什么科目都记不清楚。但是我记得我考了310分,而录取线是280分。考5科的话,每科平均只要56分就达到录取线了。即使这样,和我一起参加补习的朋友,还有不少人上不了录取线,只能当自学试听生。

     考上电大之后,我在龙海只读了85年秋季一个学期,那时候我们这个专业的正规生有两个班级,试听生一个班级。1986年2月我从龙海电大转学到漳州芗城区电大。芗城区电大读中文专业的有两个班级,一班是正规生,一班是自学试听生,比龙海的学生少一个班级。龙海读电大的基本上是石码小镇,人口只有三四万。而漳州芗城区是漳州的市区,人口有几十万,读电大中文专业的却比龙海少。可见八十年代龙海的学习风气远远超过漳州,这种现象很难解释。也许漳州市区的地理位置被困在陆地上,看不见大海,人的心态也比较保守。龙海在漳州的东部,面朝大海,心态也更加开放,对知识的追求也更加执着。

     其实,电大入学考试并不重要,考不上也可以读自学试听,只要你在电大的考试中及格,你一样可以毕业。现在读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否要参加考试?我就不知道了。是否有中文本科?我也不清楚,不过当时即使有本科,还要读三年的时间,我也没有耐力读下去。所以,我学的知识实在非常有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教育部直属兴办,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程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全国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八十年代大流行。

    那个年代其实并不遥远,遗憾的是很多不该忘记的事都忘记了,现在只能想一点写一点,就算是我这个八十年代电视大学生的点滴回忆吧。(80年代生活回忆之一)

最近博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露得' 的评论 : 我的电大朋友在微信里写到:电大这三年培养了我们自学能力,不达目标不罢等好品质已经伴随了我们大半辈子。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黍子' 的评论 : 在成人高校中,电大是唯一全国统一考试的,水平也是最高的。
露得 回复 悄悄话 学习了,八十年代果然是造就人的年月!
黍子 回复 悄悄话 七十,八十年代,电大给文革耽误的一代提供了学习和获得文凭的机会,许多人后来大有作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那是谁都可以考电大,进去容易,读完很难。周末愉快!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还是蛮厉害的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