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八十年代(九):抱紧春天的记忆

(2019-07-26 16:55:29) 下一个

现在回想起我的八十年代,思想是太保守了。1980年深圳就设置经济特区,很多人到广东做生意。在我们厂里,有的是办理停薪留职到外面打拼。我认识的一位工友阿辉,每月交工厂几十元,保留厂籍,和人合伙做“土水”,“土水”是闽南话做水泥工盖房子的意思,他每天打工最少可以赚五元,在工厂每月才三十几元。招工到印刷厂,也是有工作机会不想错过,不过心很快就收不住了,不久就办理停薪留职。

    他和他的兄弟自己盖了好几套房子。后来,他可以承包一座四五层楼的工程。他不仅做建筑,而且自己开工厂生产三合板,有些印刷厂工人下岗,就到他的厂里干。

     他是81年结婚的,家在海澄的郊区,新盖的房子。结婚那天我到他家里,他用留声机放唱片,那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春风和我相依偎”。

 优美的旋律,五彩缤纷的花朵,让我感到心情舒輰,难以忘怀。我当时以为是邓丽君唱的,直到两年前我在文学城提出这个问题,才知道是陈兰丽唱的。陈兰丽也是1951年出生,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台湾歌坛,有眯眯眼之称,以一首《葡萄成熟时》走红歌坛,在当红之际却退出歌坛移居美国。当时,我还在文学城写了这篇文章春风和我相依偎就是她唱的:

    春风吹,春风吹,阵阵春风使我陶醉。花娇媚,花娇媚,花开需要春风吹。你像春风我像花蕊,相依又相随。但愿春天永远在人间,和我长依偎。

    这么美妙的歌曲和阿飞结婚有关系吗?当然有。他会盖房子,会赚钱,有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房子,才会有美妙的歌声伴随他的新婚,这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这首八十年代听到的“春风和我相依偎”,是我一辈子最喜爱的歌,决不在邓丽君之下。

    因为阿辉的太太是石码人,他又在石码买一处老房,是骑楼的后半部分,楼上楼下,有天井水井,他把旧厝拆了重新盖新的,材料都是那时最先进的,至今还在。他比我年轻3岁,实在是太能干了。

    我没有阿辉工艺技术,不会做“土水”盖房子,但是即使我会,我也不敢停薪留职。辛辛苦苦当了11年农民,没有舒舒服服过一天,找到这工作太不容易了,不敢失去它。

1979年我的大妹妹到美国,1980年我的弟弟到美国,他们都吃了很多苦,边打工办读书,五六年之后才稍微轻松一点。我的弟弟曾经煮一锅饭吃了一周,有天晚上在餐馆打工回家搭不上公车,一个人深更半夜走路三英里才到家。他们是十年下乡之后,在美国继续插队磨练。他们得知我找到不错的工作,都为我高兴。我在海外的亲戚也愿意为我办理出国手续,我对出国不是很在意,也努力过,但是最后没有成功。这和我的思想太保守有很大关系。我是觉得,工作稳定了,稳定压倒一切。不久我就成家了,很快就有儿子。如果那时到美国,还要打工和学英语,五年之内成家就很不容易了,那时已经是35岁了。所以,保守也有保守的优点,我这人就是一辈稳稳当当的过日子,我实在是一个平庸的人。

我们这一代人直到80年代才盼到春天,遗憾的是我没有抱紧它,留下很多遗憾。以后的春天越来越少了,还能有多少春风和我相依偎的日子?我留不住春天的脚步,留不住每一天的脚步。但是,每一步都要留住美好的记忆,这一步我走到这里,唱这首歌,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拒绝平庸,留住美好。

(我的80年代第九)

最近博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lacoin' 的评论 : "平平实实,春天还会来。"是的!谢谢!
balalacoin 回复 悄悄话 平平实实,春天还会来。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这篇文章的标题原来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稳定压倒一切有时是对的。我在90年代去了外企,没有辞去事业单位的工作,就怕外企不稳,6个月后,才转关系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魏薇' 的评论 : 谢谢你的来访!这也是我现在才想通的,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有的可以到社区做义工,有的可以当领袖,有的可以出钱办学扶贫,有的可以捐献给慈善机构。而我们呢?写点文字也许对人有帮助。有人说做好事不要太张扬,但是文字这种东西,只有张扬才有结果。
魏薇 回复 悄悄话 听得出吴老师讲的是肺腑之言,很感动。祝吴老师写博开心!也相信一定会有不少读者从您的博文当中受益的。:)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董兰丫' 的评论 : 八十年代的特定是“好事多”如Costco的中文翻译“好市多”,整个社会具备“帕累托改进”的特质,各个阶层都在变好,而且很少利益冲突。农民吃饱了,工人薪资上升了,读书人可以高考了,商人可以经商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总体气氛积极向上。
董兰丫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觉得八十年代是我经历的最好的时代,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我年轻,看世界都是美好!但是八十年代的中国确实人心向好,经过文革的风雨终于安定了下来,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心态和社会氛围和现在都不一样。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那条线关了,这条线开放。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退休了,时间多,写写博客挺好的。你关了评论,我就写这儿吧。
周末愉快!
金玉屋 回复 悄悄话 以后的春天越来越多。楼主与之一再擦肩而过,是观念的问题。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友明兄后来也成功移民来到了美国,刚到美国无论读书,还是打工,大家都走过一段不容易的路,可以在美国作到退休,没有大富大贵,过一份安宁的退休日子,就很好。”
是这样的!谢谢!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台湾话话就是闽南话,是闽南人移民到台湾之后说的家乡话。从明代就有闽南人到台湾,结果台湾成了闽南人的天下,现在那些台湾领导人,几乎祖籍都是闽南。
小溪姐姐 回复 悄悄话 友明兄老家说的是闽南话,听得懂台湾话吗?作生意,自己创业,不是所有的人有机会都能作到的(有博士学位作生意,就是陪本赚不到一分钱也大有人在)。很多温州乡下人一开放后都在大城市里作大生意,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就在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温州人的公司里打工。
友明兄后来也成功移民来到了美国,刚到美国无论读书,还是打工,大家都走过一段不容易的路,可以在美国作到退休,没有大富大贵,过一份安宁的退休日子,就很好。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1993年。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的故事,那么你又是哪年去的美国?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喜清静' 的评论 : 好了!谢谢!
喜清静 回复 悄悄话 吴兄的电脑好了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