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陈依范和他的《美国华人史》(四):和平的使者

(2019-08-01 04:20:00) 下一个

我们在第三篇说过,陈依范写了介绍中国的书籍如《新大地》,《陈依范先生谈今日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等书,这些书可能揭晓他出国的谜底,我们就暂时先放下出国之谜。

   比他的出国之谜更加令我关注的是,他不仅和毛泽东蒋介石有交往,和尼克松也有交往。他在【导言】里说:他到美国讲学的时候“当时的尼克松总统立刻给我答复和礼遇,要我和他分享有关中国的情况。这些情况或许对他访问中国的问题上做出的正确决定是有帮助的。”

   陈依范是1971年11月从加州斯坦福大学开始这次巡回讲学的,他一共到几个大学讲学,【导言】里并没有说。但是,他的讲学的影响必定是广泛的,不然尼克松不会答复他和礼遇。可见,在尼克松答复他之前,他们之间就有私人交往。我想,尼克松访华的成功,是不是有陈依范的一份功劳?

   不管是不是?我所困惑的是,在中国百度的搜索里,对陈依范这个人的信息,只是提到他原来是中国的画家,对他出国之后的经历是全部空白,这样一个对中美友好邦交做出极大贡献的人物,中国大陆的信息是如此的闭塞。我在第2篇中曾经提到,1987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就出版了这本书的中文版,是由韩有毅,何勇,鲍川运翻译的,在这个版本里,我想不可能把陈依范这部1983年出版的【导言】放进去。而陈依范和尼克松交往的经历,中国大陆的搜索引擎自然就找不了。以中国百度的搜索能力,陈尼之间的交往必定不会错过。更使我好奇的是,在【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搜索陈依范,居然是一片空白。倒是对陈依范的父亲陈友仁有一些介绍。也许我写了这个系列,对世人了解陈依范有一定的帮助。

   陈依范是移民,我们也是移民。陈依范从“知名学者”身份申请成为“永久居民”,我们中间很多人也是这样,有各种各样的学者、专家、博士,我们应该感到惭愧。我们移民之后,有谁能像他那样,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创作出一部至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的美国华人史?(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来美国,实现了美国梦,生活富裕了,有多少人愿意来回味往事,愿意了解各种各样经历的华人的故事。 美国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部华人史,旧纽约华人有吗?旧金山华人史有吗?都没有。

    我曾经去旧金山多次,旧金山中国城有不少百年建筑,窗子很小,那是最早的公寓住宅,里面没有洗衣器,有很多广东人人住在里面,已经四五代了。不知道他们有多少故事?我真想有机会去了解一下,写出他们现在的故事,但最好是那些广东人的儿孙们自己写,是怎样从新世界走出大世界的,写出不一样的历史杰作。

   1983年 陈依范在旧金山创办美国华人戏剧和表演艺术中心,并任总裁。我很好奇那些四五代广东人住的百年公寓的故事。我想陈依范写了那么多华人的书,一定有所描述,只是我现在不知道而已。

   陈依范的《美国华人史》是1983年出版的,到现在36年了,足以写出续集。我相信在美国的华人中,一定会有人来写出这个续集,也许你没有能力写,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美国华人史经历的一页、一段或是一行。不要怕别人知道你的故事,如果大家把自己的故事藏起来,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故事了。

     陈依范是挥笔写历史的巨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人一砖,就盖成摩天大厦。我们们不仅要写美国华人的当代史,也要写华人世界的当代史,我们在海外有更广阔的写作天地。

     不久前,我参加一个社群聚会,有位朋友的发言我很赞同,他说:八十年代以来,从中国大陆到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因为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的局限,影响了华人声音的传播,美国人对中国大陆的华人还不是很了解。或者是了解很片面,停留在蒋介石时代的印象里,这就需要我们去写他们,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为中美和平和世界和平做贡献。只有美国人真正了解了中国人,中美和平才有希望,世界和平才有希望。

    陈依范已经于1995年离世,我想这也是他生前的愿望,为中美和平和世界和平付出其毕生精力。

最近博文:

Costco 的奇怪现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