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雪上加霜:俄乌关系新变数- 消息综合 zt

(2008-08-19 08:03:09) 下一个
俄乌关系新变数使独联体内部裂痕加深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8-8-19 9:12:52

  最近,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问题不断。在俄格冲突及波美达成反导协议的背景下,乌克兰先是宣布限制俄黑海舰队的活动,接着又表示要与西方国家进行导弹防御合作。俄罗斯对乌方的一系列亲西方举措反应强烈。有分析认为,俄乌都是独联体的重要成员国,俄乌关系的新变数使独联体内部裂痕加深,独联体的未来也因此面临着危机。

  乌克兰外交部16日发表声明称,乌愿与西方国家进行导弹防御合作。声明说,鉴于俄罗斯今年2月已经退出与乌克兰签署的导弹袭击预警和太空监视系统政府间合作协议,乌总统尤先科日前已签署命令废除该协议。声明强调,乌克兰废除该协议将为乌与欧洲国家及其他感兴趣的国家在导弹袭击预警和太空监视领域展开积极合作打开大门。而就在此前不久,尤先科还签署命令,规定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军人、军舰及飞行器在进出乌国境,及在乌境内驻地以外调动时,必须提前10个工作日向乌国防部申请相关许可。

  分析人士注意到,乌克兰是在俄格发生激烈军事冲突、格鲁吉亚宣布退出独联体和波兰与美国就美在波领土建立反导基地达成协议之际宣布上述举措的。如此“巧合”,恐怕不是偶然的。最近几年,俄乌关系的发展一直“磕磕绊绊”。今年,两国围绕天然气价格、输油气管道、黑海舰队去留等问题冲突不断。2月,双方为天然气价格问题甚至一度走到“最后通牒”的地步。而5月以来,两国的黑海舰队之争也日趋激化。5月11日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组建225周年纪念日,在纪念庆典中,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与亲俄罗斯的群众发生冲突。本月11日,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称黑海舰队驻地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主权属于俄罗斯。为此,乌克兰安全部门宣布禁止卢日科夫入境,俄罗斯随后禁止乌克兰一名副部级高官入境。黑海舰队问题成为俄乌两国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其实从深层次看,影响俄乌关系最重要的“新变数”是乌克兰意图加入北约的问题。尽管乌克兰一半以上的公民反对加入北约,但乌政府仍递交了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申请书。该申请书在今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并未获得通过,会议决定今年12月再次审议。为尽早加入北约,乌克兰加快了向“西方”靠拢的步伐。然而乌克兰的一系列“亲西方”举措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格鲁吉亚可以说是与乌克兰“同病相怜”。格鲁吉亚也在今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申请加入北约而没有获得通过,目前也在努力早日加入北约。因此,乌克兰与格鲁吉亚的关系“越走越近”,而两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则都是“渐行渐远”。目前,格鲁吉亚已经宣布退出独联体,而俄乌关系又陷入僵局,独联体似乎前景堪忧。

  分析人士表示,独联体目前的状况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心想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在与俄罗斯关系陷入僵局的同时,早已与独联体“离心离德”。虽然在独联体框架内,真正想脱离的国家还是还是少数,多数国家都有在独联体框架内建立更紧密关系的趋势与愿望。但由于面临着新的分化与组合,独联体的未来仍将是一条坎坷之路。



俄将领称乌克兰多途径为格鲁吉亚提供武器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8-8-15 9:00:50



“托尔”防空导弹系统 [资料图片]



S-200防空导弹系统 [资料图片]

  据俄罗斯《观点报》8月14日报道,俄罗斯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上将8月13日在莫斯科新闻发布会上总结南奥塞梯冲突中的初步伤亡情况的同时,详细披露了格鲁吉亚准备从三个方向攻打阿布哈兹的军事行动计划。

  俄军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上将13日宣布,最新统计结果表明,俄军在冲突地区共有74人死亡,171人受伤,另有19人失踪。平民死亡人数没有大的变化,约为1500人。俄上将说:“近期我们准备向格方提议‘名单对名单’形式的谈判,交换俘虏和死者。我们希望得到已方损失的更为全面的信息。迄今为止我们许多军人的命运还不清楚,正是因此我刚才说的那些数字可能会随时得到修正。

  截止到今日,地区局势已经完全变化。俄于8月12日停止积极行动,从那时起继续坚守已经占领的阵地,掩护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运送和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自最高统帅的命令生效后,我们没有增强地区军事力量,从俄罗斯往南奥塞梯方向运动的部队已经返回驻地。至于哥里市似乎有50辆俄军坦克的消息,我可以负责地宣布,这是不正确的。

  况且,哥里市政府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多次试图与之联系,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结果。格鲁吉亚军队已经远离南奥塞梯边界,尽管不是特别积极。但是大量军事装备仍然留在格鲁吉亚一些居民点中。另外个别地区仍有颠覆破坏分队在挑衅。一旦格方再度侵略,俄方将保留采取回击行动的权利。”



图-22轰炸机 [资料图片]

  俄军副总参谋长强调指出,俄军从格军处缴获了不少根据现有协议根本不应装备的武器。诺戈维岑上将说:“在科多里峡谷解除了格鲁吉亚部队武装之后,我们接收了700多件根据1992年停火协议的规定不应配备的战斗装备,主要是外国生产的武器样品。”诺戈维岑同时指出,乌克兰千方百计为格鲁吉亚补充武器装备,其中包括防空兵器,这也是俄军飞机最初损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俄军副总参谋长最后详细披露了格鲁吉亚准备按照进攻茨欣瓦利的行动模式全面攻打阿布哈兹首府苏呼米的行动计划。诺戈维岑展示了俄军第4伞降团突击队8月11日截获的格军作战地图,上面详细标明了格军从3个方向同时进攻阿布哈兹的作战计划。根据格军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准备把一个半旅的兵力派往加利方向,大约4个营的兵力派到苏呼米方向,另外一个独立作战集群准备发起攻击,切断阿布哈兹与俄罗斯的联系。

  他解释说:“这是‘茨欣瓦利-2号’行动,不过是更为重要的方案。考虑到苏呼米现在正处于旅游疗养旺季,一旦开战,这些方向所有通往格鲁吉亚的道路事实上都会瘫痪。我们认为,是俄罗斯联邦加强我方维和行动的决心导致了该计划未能实现。在格方以最粗暴的方式破坏了1992年的协议条款之后,显然,今后与格方的交流只能在签订新的合作条件之后才有可能。但是这将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我们军人而言,我们在现阶段的任务是保证地区安全。”


乌克兰总统签署命令限制俄罗斯黑海舰队调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8-14 8:49:52



俄罗斯黑海舰队



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13日签署命令,规定俄罗斯黑海舰队进出乌克兰国境及在乌境内驻地以外调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程序。

  根据乌总统官方网站当天公布的上述命令,俄黑海舰队军人、军舰及飞行器在进出乌克兰国境时,以及在乌境内驻地以外调动时,必须提前10个工作日向乌国防部申请相关许可。乌国防部应在收到申请后的7个工作日内就是否提供相关许可作出书面答复。

  命令还就俄黑海舰队获得许可的程序、时效、特殊情况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命令说,乌主管部门如果发现俄黑海舰队违反规定有权采取相关措施,并立即把相关情况上报乌国防部。

  苏联解体后,根据乌俄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俄黑海舰队将继续驻扎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驻扎期限至2017年。最近一段时间,两国多次就黑海舰队驻扎期限届满后的安排问题发生争执。



乌总统签署有关黑海舰队的命令是反俄举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8-14 8:54:10

 俄罗斯外交部13日发表声明,谴责乌克兰领导人单方面签署有关俄罗斯驻乌黑海舰队的命令,称此举是违背两国1997年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精神的反俄举动。

  声明说,乌总统尤先科13日签署命令,单方面决定俄罗斯驻乌克兰境内的黑海舰队的驻扎条件问题,是恶劣的反俄新举动。乌方此举目的是否定俄乌1997年签署的有关黑海舰队地位及驻扎条件的基础协议,为黑海舰队的活动制造麻烦。

  声明说,乌方这一单方面措施再次对黑海舰队问题谈判进程,乃至整个双边关系予以打击。尽管俄总统不久前曾直接向尤先科表示不接受这种做法,但乌方不顾基本外交礼节,未在俄乌国家间委员会上讨论这一问题,令俄方感到不解。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13日签署了有关俄黑海舰队在乌驻扎条件的命令。命令指出,“目前有必要为俄罗斯黑海舰队军人、军舰及飞机穿越乌边境建立许可机制,以便掌握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情况的客观信息”。“有关舰艇和飞机必须至少提前72小时通知乌海军司令部,才可获准穿越乌边境。通知中必须指明舰艇或飞机上的人数、武器弹药、爆炸物及军用物资等信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黑海舰队一直驻扎在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根据乌俄两国1997年5月签署的协议,俄黑海舰队在乌的驻扎期将持续到2017年,俄每年向乌支付9800万美元的租金。最近一段时间,乌方希望与俄方尽快就黑海舰队撤离问题展开谈判,以确保黑海舰队按期撤离乌领土。




俄媒称图-22轰炸机被乌克兰军队击落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08-8-14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13日称,俄罗斯维和人员当天在茨欣瓦利上空击毁了格鲁吉亚无人驾驶侦察机。

  他说,“星期三(13日)在茨欣瓦利上空发现了正在进行侦察的格鲁吉亚无人驾驶飞机,俄罗斯维和人员发现了侦察机并用现有火器击毁了它”。

  俄新网还报道称,参加8月12日至13日在杜尚别召开的独联体国家国防部长理事会防空问题协调委员会会议的俄罗斯军事代表团消息人士13日向俄新社透露,乌克兰分队操纵了击毁俄罗斯飞机的防空系统。

  消息人士说:“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表明,远程轰炸机图-22和几架苏-25强击机被乌克兰为格鲁吉亚安装的S-200和‘道尔\'(TOR)地空导弹系统击毁。同时,操纵这些防空系统的是乌克兰分队。”

  俄新社目前还没有获得有关这个问题的官方评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