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颜薄命--析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女性

(2006-06-14 23:42:28) 下一个

(我的中学作文)
红颜薄命-析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女性

不得宠的白玫瑰

40年代的上海是当时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时髦,最开放的城市之一。来自西方的新思潮,尤其是独立自强的女权思想已经被上海大多数的人所承认和接受,而对男性依赖性较强的传统观念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质疑,并在与新思想的斗争中一败涂地。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塑造的烟郦的形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细高身量,身材单薄的烟郦无论是从外形上还是性格上都是传统女性的杰出代表。少女时代的烟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笼统的白,学习虽然勤奋但程度仍然并不太好的她只能就读于一个马虎的学校,平时与同学疏于交往,这一切都成就了一个美丽娴静又不会给未来的丈夫太大压力的纯情少女的形象。在与振保结婚以后,家成了烟郦的全部活动空间。足不出户在家相夫教子,烟郦非常忠实地完成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太太应尽的责任;就连性生活她也表现得非常的“出色”—在中国的旧观念里,“好夫人”应该让性生活尽可能的枯燥乏味,以避免自己的丈夫沉湎于其中而疏忽了事业。然而烟郦所有的优点和努力在出洋得了学位的丈夫面前显得是如此的轻描淡写。在振保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令人乏味的怨妇。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在振保的朋友甚至于家里的仆人面前她的地位和形象也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和改变。
尽管张爱玲努力地想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婚姻以及男主人公道德和生活的堕落,尽管张爱玲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向读者灌输婚姻会让原本是“床前明月光”的白玫瑰变成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并在文章的结尾给烟郦构架了一个光明的结局,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对夫妻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的分歧。白玫瑰从一开始就只不过是振保挽救事业危机,服从来自母亲以及社会“男大当婚”的传统习俗的压力的牺牲品。“床前明月光”只不过是烟郦,振保乃至于作者张爱玲自己用于美化这段婚姻,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烟郦和振保婚姻的失败是东方传统观念和西方现代观念碰撞的结果,充分体现了40年代的上海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

失宠的红玫瑰

40年代的上海,东西方的文化在此发生剧烈的碰撞,传统的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然而就此认为西方文化这个外来者是这场文化战争的胜利者也未免有失公允。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娇蕊便是西方文化,新思潮的代言人。
与白玫瑰截然相反,这朵红玫瑰有的不仅仅是引人遐思的骄人身材,南洋华侨的身份也使得她具有了东方女性所缺乏的其他优点。时髦而且独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性格开朗又善于与人交往。感情丰富的她敢爱敢恨,在与振保谈情说爱的时候也常常采取主动。尽管这一切看上去是如此的完美,但是生活却总是充满了挫折。
当这段轰轰烈烈的感情终于结束的时候,这朵鲜艳的红玫瑰的结局似乎比那命中注定要提前凋谢的白玫瑰还要悲惨。在这对旧情人分手以后,张爱玲非常残忍地安排了一段他们在公共汽车上的偶遇,肥胖,艳俗而衰老,让这颗心头的朱砂痣变成了一抹蚊子血。为什么会这样?仅仅是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吗?其实祸根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直接导致这对热恋中的情人分手的原因就是在这段感情发生之前就存在的娇蕊的婚姻。正是这段几乎要被人遗忘的婚姻使得这段原本可以正大光明,轰轰烈烈的爱情变得是那么的龌龊而见不得人。最重要的是,娇蕊对自己婚姻和丈夫的背叛与新思想的精神并不相符。怎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这场婚姻其实是高傲的红玫瑰对“女大当嫁”的传统习俗的妥协。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在传统的压力下形成的已婚的现实注定了娇蕊的生活将会充满了动荡和不安。振保的出现就象是导火索,让这个潜在的矛盾得到无限的激化和放大,最后终于爆发出来。作为男性,振保很简单地用另一场廉价的婚姻来保全了自己,而处于矛盾中心的娇蕊便被这东西方文化碰撞所引起的巨大能量所吞噬。凋零的红玫瑰真实地体现了40年代的上海女性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倾城之祸,倾城之恋

40年代的上海女性所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新旧文化撞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冲击,还有战争所带来的物质和身体上的折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把战争对女性在精神和身体上所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刻画。
流苏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家庭,然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在自己与丈夫感情破裂之后,毫不顾及家人的反对和白眼,和丈夫离了婚。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战争在香港打响,以富商情人的身份在香港居住不久的流苏面临着没有食物,没有朋友,只有跟她一样无助的佣人母子的绝望境地。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祈祷了。真不知道究竟的好运还是坏运,一颗炸弹还是落在了她家的隔壁,爆炸炸塌了房子的一角,流苏的性命还是保住了。令人欣慰的是流苏的情人柳原赶回来带她一起逃亡。然而逃亡的生活依然是艰苦的,并不比躲在家里好多少。食物依然缺乏,每餐只有两块苏打饼干;有了最心爱的情人在身边,却比独身一人的时候多了一份负担;虽然有了英国军队的保护,但是生命却依然收到威胁,甚至比以前更过分,因为他们成为了日本人明确的射击目标,当最后一堵可供躲避子弹的墙倒塌以后,逃无可逃心力皆疲的这对小情人就只能坐以待毙,听天由命了。命运让他们幸存了下来。然而战后的家园的重建工作无疑也是漫长而艰苦的。
感谢张爱玲给了我们一个光明的结尾,就在这最艰苦的时刻,这对情人终于能够把对方看得透明透亮,终于能够彻底谅解对方,终于能够共结连理。战争终于成就了从故事一开始就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折磨的女主人公。

女人难

40年代的上海是耀眼夺目的,40年代的上海女性是充满魅力的,然而谁又能想到在光环的背后所隐藏的竟是这一个个辛酸的故事。张爱玲,上海的名门闺秀,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写入自己的文学作品,让我们不仅对她,也对40年代上海的女性有了一个清晰而感性的认识。她的名句“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布满了虱子”,更是异常生动地刻画了出了40年代上海女性的生活。但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了这充满了动荡的年代,才使得今天上海的文化包罗万象,使得今天上海的女性特别的坚强独立而又不失温柔典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