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公的儿时趣事 [ 转贴 ]

(2008-11-27 11:48:41) 下一个

来源 主人公
作者 广安贤人
邓公出生在我们广安县(现在为地级市)协兴场姚坪里(今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里。邓公的祖上有个叫邓时敏的,在乾隆时当过大理寺卿,后告老还乡,死于民变之中。邓公的祖父是邓克达,父亲是邓绍昌,字文明。绍昌公娶了四位妻子,邓公是绍昌公的第二位妻子淡氏所生,是绍昌公的长子,绍昌公按字辈的排序为他取名为邓先圣。后来私塾老师给邓公改名为希贤,革命时邓公又自名为小平。
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话: “ 看人,从小看到大。 ” 意思是说看一个人将来有无出息从小就看得出来。据老辈子讲,邓公儿时就深受其父的影响,很有组织能力,是一帮 “ 儿童团 ” 、 “ 少年队 ” 的老大。邓公少时就机敏过人,胆识超群,留下许多可圈可点的儿时趣事。
一日,邓公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在村里巡游,见张家的幼儿端着碗坐在门槛上吃红薯饭,邓公一时兴起,想和张家小儿开个玩笑,于是邓公就若有其事地对着张家小儿惊呼: “ 张幺娃,你碗底有只毛毛虫,快爬到你手上了! ” 同伴也随声附和。张家小儿害怕,一急就翻起手来看,饭随着碗一起翻掉在地上,小狗狗就立即抢吃起来。张家小儿更加害怕,拿着筷子大哭起来。小孩的妈听到哭声急忙从灶屋跑出来,一边赶狗一边打张幺娃的屁股,嘴里还不停地骂自己的儿子: “ 我的傻儿呢,你日妈有先圣一半聪明就好了哦。 ” 邓公闻声哈哈大笑,和同伴们得意地走了。
又一日,邓公带着伙伴到李家院子去玩,李家院子有一条灰狗冲着邓公狂叫,邓公非常生气。同伴中有人说: “ 咱们把那条狗弄死吧 ” ,另一人说: “ 不行,万一李家找我们的麻烦怎么办? ” 邓公说: “ 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把大灰狗弄死还要李家赔钱。 ” 众伙伴惊愕,经邓公一说,大家连声称好,分头去准备了起来。不一会儿,小伙伴们拿着包子回来,一边丢一边走,大灰狗就跟吃到院外,死在路上。原来,小伙伴们在包子里掺了老鼠药(一说是砒霜)。邓公吩咐大家在地上打滚把衣裤弄脏,用泥土把脸抹脏,然后拖着大灰狗回邓家去了。绍昌公见状大惊,邓公详细描述了他们如何被李家大灰狗追赶以致于摔跤跌倒,如何把恶狗弄死的。绍昌公听后大叹: “ 我儿虽小,却如此有计谋,将必有大为也! ” 不多久,李家老汉来到邓家索狗,绍昌公指着李老汉大骂: “ 你还有脸来讨狗,你看看你家的狗把这些娃儿都咬成什么样子了?这笔医疗费你得给我出。 ” 李老汉傻眼了,不敢再说了,连忙给大家赔不是。绍昌公哪肯罢休,说: “ 看到咱们是近邻,我娃儿的医药费我出了,其他娃儿的医疗费你必须出,共三十块大洋,狗抵十块大洋,你就出二十块大洋,三天内送来,不然拿你家田地来抵帐。 ” 李老汉只好乖乖交了二十块大洋才了结了此事。后邓公问其父: “ 大灰狗哪值得了这么多大洋? ” 绍昌公笑着说: “ 价钱不喊高些,李老头一定会把狗带走。我想把狗留下奖赏你,吃它的肉,把皮挂起来,让你时时刻刻记住, ‘ 万事谋在先 ’” 。
同村刘地主家有个与邓公年龄相仿的少爷,一日,两帮小孩玩竹枪游戏。竹枪是用一节食指粗细的竹杆和竹条做成的可以弹射纸团、黄豆、小石子类的一种玩具。小朋友们喜欢用这种玩具弹纸团来对打做游戏。邓公平素就很不满意刘少爷身边也总有几个小跟班,于是在游戏中,邓公偷偷换上小石头专门对着刘少爷射击,刘少爷那细皮嫩肉哪经得起小石子的撞击!顿时,刘少爷额头就凸起了一个小包,哇哇大哭起来,小伙伴们也就一哄而散了。不多久,刘地主带着刘少爷等到邓家投诉。邓公非常生气,大叫道: “ 大家都在玩打仗闹着玩嘛,谁叫你皮子嫩,反倒怪起我来了。要是真枪就好,一枪打死了你,哪有这么多事。 ” 绍昌公听完哈哈大笑,说: “ 刘老爷,你听听,他比老子有出息! ” 接着又说: “ 小孩闹着玩嘛,你就别操心了。 ” 刘老爷虽不满但也不好多说,只好骂刘少年说: “ 闹不过别人就别跟别人闹,别给老子丢人。 ” 后来,邓家请刘老爷写春联,刘老爷就给邓家写了一幅暗含骂意的春联。小平回家一看,是个骂人的春联,抓起来就撕得粉碎。这是后话了。
邓公的无羁行为,很让私塾老师为难。一天,私塾老师把邓公叫到跟前说: “ 先圣啊,我很早就想给你名字改一改了。孔夫子是圣人,你把自己摆在孔圣人前面那还要学什么呢?我哪还有资格教你啊?这样吧,我把你名字改成 ‘ 希贤 ’ ,希望你成为一个有贤能的人的意思。你能成为一个贤人,就算是造化了。 ” 邓公虽有不悦,却也无奈。
邓公虽不好学习,但有时候还是有读小说的兴趣。一日,邓公带着伙伴撞见他同门师弟邓某在上学的路上偷看小说〈三侠五义〉(一说是〈三国演义〉)。邓公来了兴趣向师弟讨借,师弟正看在兴头上,哪里肯依!邓公心生一计,借故与师弟说话,一手把师弟的书打落在地上,马上把书抓到手里。师弟向邓公讨还,邓公生气地说: “ 你这人好不讲理,我又没在你手上借书,何来还书之理? ” 师弟说: “ 这书是我的。 ” 邓公说: “ 凭什么说这书是你的? ” 师弟说: “ 书上写有我的名字。 ” 邓公愤怒地说道: “ 你知不知道,我们这里有句老话, ‘ 捡到捡到,三百两银子买到 ’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句话,咱们到老师或者你爹妈去评理。大家都看到我在地上捡到的,就是我的。大家说是不是? ” 同伴纷纷附和说是。师弟怕老师和家长的体罚,不敢找家长或老师告状,也怕邓公人多,只好求邓公看完书后把书送给他。邓公勉强答应了,可是却一直未还。据说,这本书一直伴随在邓公身边,长征的时候邓公坐在马上还在继续看这本书。
邓公的儿时是快乐的,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有趣故事。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摆了。伟人就是伟人,从小就表现出来了许多的与众不同。
附邓公家简介:
绍昌公娶妻四人,共生育九子女,最后养活下来七人(四男三女),长女邓先烈,长子邓先圣即邓小平,次子邓先修即邓垦,三子邓先治即邓蜀平,次女邓先珍( 10 岁时病死),四子邓先清,三女邓先芙,四女邓先蓉(十多岁时病亡),五女邓先群。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